十八路诸侯35:董卓最忌惮的人,不是袁绍、曹操、孙坚而是这个人

董卓提出迁都的事,有人反对,有人归顺。在反对董卓的人之中,有两个特别坚决,他们就是之前董卓很为信任的城门校尉伍琼、督军校尉周毖。之前因为伍琼、周毖的推荐,包括韩馥、张邈等一大批人被任命为地方郡守;又因为伍琼、周毖的好话,董卓将弃官而跑的袁绍任命为渤海郡守。如今董卓看伍琼、周毖居然又跳出来反对自己迁都,于是新账旧账一起算,将这两个人全部斩首了。这应该是董卓第一次因为朝政上的事对士人动刀。之前卢植跳出来反对董卓废立皇帝的时候,董卓忍住了。杨彪等反对他迁都,董卓也忍住了。可面对伍琼和周毖这两个自己曾经最信任的两个人的反对,董卓没忍住。

十八路诸侯35:董卓最忌惮的人,不是袁绍、曹操、孙坚而是这个人

图1、董卓与谋士(《董卓进京》)

关于伍琼和周毖被杀在三国志里有另外一个说法,说是因为他二人与袁绍那帮人私通,董卓才杀了他们。哪个说法是真,很难确认。被杀的两个人中,周毖没有特别多要说的。可关于这个伍琼却有一个疑案,在历史难有定论。

伍琼是汝南人(今河南驻马店),字德瑜,城门校尉。而被记载在史书上的还有一个叫伍孚的人,同姓伍,也是汝南人,也字德瑜,官职是越骑校尉。在后汉书、三国志中伍琼一直是董卓的心腹。而这个伍孚则曾是何进的门客,董卓当权之后看不惯董卓专权的行为。有一天伍孚穿着小铠,怀里藏着佩刀去见董卓,准备找机会暗杀董卓。在伍孚向董卓汇报完事情要走,董卓出来送他的时候,伍孚拔刀出来刺杀董卓。可惜董卓也不是吃素的,有臂力身手也敏捷,伍孚没刺中,反而被董卓拿住。

十八路诸侯35:董卓最忌惮的人,不是袁绍、曹操、孙坚而是这个人

图2、刺杀董卓的伍孚(《董卓进京》)

董卓拿住伍孚之后,厉声责问:“你难道想造反吗?”伍孚义正言辞的说:“你什么时候成了我的君主了?我什么时候成了你的臣子了?你这个乱国篡主,罪盈恶大的奸贼。今天我是来诛杀你这个奸贼的,恨不得将你这个奸贼车裂於市朝以谢天下,今天我死了又算什么。”董卓当然不会放过这个伍孚,就将他杀了。和伍琼一样,伍孚也是被董卓杀的。

伍琼和伍孚两个人相同的东西太多了,多的以至于给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都怀疑这两个人是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唯一不同的就是和董卓的关系,在当时的士人眼中,当然是伍孚更让人佩服一些。但如果放在对东汉有益的角度看,其实伍琼的做法才更值得尊重。以我的判断,这两个人是同一人的可能性是99%。

十八路诸侯35:董卓最忌惮的人,不是袁绍、曹操、孙坚而是这个人

图3、伍孚被杀(《董卓进京》)

从伍孚刺杀董卓这个事情中,是不是你会联想到另外一个人?是不是你也想到了曹操,想到了三国演义讲过的曹操献刀的故事。但以曹操所有的大局观和认知水准,曹操真的会去干这种刺客才干的事吗?如果曹操真的试图刺杀过董卓,那他真的就不是那个有雄才大略的曹操了。看当时冀州刺史王芬准备政变废掉当时在位的汉灵帝的信,我们可以看到曹操不认为这么鲁莽的换掉一个当权者,能对东汉根深蒂固的问题改观有多大的帮助;反而会因为这个控盘者的忽然消失,引发更大的混乱。董卓被王允、吕布杀掉之后的局面,就是明证。

十八路诸侯35:董卓最忌惮的人,不是袁绍、曹操、孙坚而是这个人

图4、曹操献刀(《捉放曹》)

先不管伍琼、伍孚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董卓在杀掉伍琼、周毖之后效果立竿见影。之前义正言辞反对董卓迁都的杨彪、黄琬都很是恐慌,匆忙来董卓这称罪。就这样在董卓的淫威之下,在迁都这个事情上东汉朝廷里所有的士人都屈服了。看这帮家伙们都服了,董卓也变现出悔意,任命杨彪、黄琬为光禄大夫,对杀死伍琼、周毖也痛悔不已。董卓不想和世家大族完全撕破脸是真,但是不是真的想杀死伍琼、周毖那就不一定了。

十八路诸侯35:董卓最忌惮的人,不是袁绍、曹操、孙坚而是这个人

图5、董卓与世家大族的关系(《董卓进京》)

返回头看,董卓这时候,最担心害怕的人是袁绍吗?还真不是。在史书上我们看到的是,因为害怕袁绍等人的讨伐,董卓慌忙迁都。可实际上董卓真正的心头大患却另有其人。董卓心头最忌惮的两个人不在崤山以东,而在函谷关以西,这两个人一个名叫皇甫嵩,另一个名叫盖勋。两个人的事我们之前都讲过一些。

西北的羌人叛乱是在皇甫嵩的运筹帷幄之下才平定的。不只是平定羌乱,平定黄巾之乱皇甫嵩更是居功至伟。董卓进京前抗旨不遵,那时候的皇甫嵩是有能力将董卓快速拿下的,并有机会从根本上将董卓从跳上历史舞台清除掉,可那时候的皇甫嵩没做任何动作。董卓进京的时候,是从并州的河津去的洛阳,当时只带了三千人马。在董卓去之前,董卓是有自己的一些长期带的部属,但董卓之前一直是皇甫嵩的副手。按这个逻辑推推算,皇甫嵩手上有的兵力一定超过进京城之前的董卓。按后汉书上的记载,当时身在扶风(今陕西兴平)的皇甫嵩手上有三万军马,这三万军马是久经战阵的军队,绝不是袁绍他们可比的。有如此实力,而且又亲眼见识过皇甫嵩在陈仓之战中运筹帷幄的能力,董卓能不担心吗?

十八路诸侯35:董卓最忌惮的人,不是袁绍、曹操、孙坚而是这个人

图6、盖勋

董卓担心的另一位盖勋,之前我们也提到过。汉灵帝临终前一年,忽然搞了一次大阅兵,在阅兵过程中,汉灵帝曾和当时是讨虏校尉的盖勋有过一段对话。之后盖勋感觉汉灵帝还是挺聪明的,只是被周围的人蒙蔽,想有所动作,结果被当时得势的宦官上军校尉蹇硕觉察到,被调到了长安任京兆尹。作为长安的最高长官,盖勋一样重兵在握。

手握重兵,在军中很有声望,这样的人物,董卓自然要第一个防范。于是董卓下令征调京兆尹盖勋为议郎,征调皇甫嵩为城门校尉。董卓这一手,说实话做的有点烂。皇甫嵩之前为左将军,盖勋是手握兵权的西都长官,而给他们的职位明显低于他们现任的职位。而且这样的任命,明显带着防范的意味。如果是普通人,肯定不会那么轻易就范,带兵搞出点动静来,董卓你可就不好受了。

十八路诸侯35:董卓最忌惮的人,不是袁绍、曹操、孙坚而是这个人

图7、名将皇甫嵩

可偏偏皇甫嵩不是一个普通人。盖勋接到征调后,做出的第一个反应是去找手上有更多兵力的皇甫嵩联合反抗董卓,属于正常的应对反应,与常人无异。可皇甫嵩的选择就不一样了。皇甫嵩在平定了黄巾起义之后,就有人劝他起兵南面称帝,被皇甫嵩拒绝了。当时被侄子劝说去拿下董卓,皇甫嵩说“专命虽罪,专诛亦有责也”,没有朝廷的直接授权,这样的事皇甫嵩不干。在和最高权力者这条线上,皇甫嵩明确的知道在哪,而且高度警戒的不越过。

是皇甫嵩懦弱吗?当然不是,论打仗,董卓绝对不是皇甫嵩的对手,之前的陈仓之战就是明证。但皇甫嵩没有野心,而且发誓做一个忠臣,对于突破规则的事,皇甫嵩每次都严词拒绝。

十八路诸侯35:董卓最忌惮的人,不是袁绍、曹操、孙坚而是这个人

图8、东汉军队(《董卓进京》)

这一次不只是盖勋来勾连他,他手下的长史梁衍也来劝说他:“董卓像强盗一样到了京城,随意的废立皇帝。今天他征调将军,等将军您到了京城,大了可能危及生命,小了也要忍受屈辱。如今董卓在洛阳,而他却要把天子迁都送到西边来。将军手下有这么多的人马,马上去迎奉陛下,然后奉旨去讨伐董卓,再征调天下军马。我们在西边,袁绍他们在东边,董卓不很快就被捉拿住了吗?”面对这样的状况,皇甫嵩会怎么做?一向运筹帷幄的皇甫嵩不会不知道长史梁衍分析的非常有道理,可皇甫嵩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