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專解煩心事——這裡的安置農民好安逸

每天早上5點多鐘起來晨練時,看見清潔工把小區打掃的乾乾淨淨,成群結隊的人們打太極、練功夫扇、唱卡拉OK、跳著各種廣場舞,方忠華的臉上總是充滿微笑。

據瞭解,郭莊鎮有三個村拆遷安置到丹湖小區,方忠華就是從謝橋村方家邊自然村安置過來的村民。談起自己的小區,方忠華很自豪地說:“都說安置小區不如商住小區,丹湖小區的安置農民就特別喜愛現在的環境。在別的地方,尤其是農村拆遷安置小區,業主嫌安置小區環境差不珍惜,物業嫌業主素質差難管理,結果就是差上加差。”方忠華是土生土長的鄉下人,高中畢業後一直在鎮裡從事農技推廣,退休後在村裡老年協會工作,一生沒有離開農村,跟農民打了一輩子交道,深知農民的純樸憨厚。他說,集中住進小區,農民對城市生活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小區管理不能一味指責,而是要耐心細緻地加以引導,從轉變觀念到改變生活習慣,才能從言行上真正做到“思想進城”。

小區絕大多數都是老年人,為了排解他們的孤獨與寂寞,小區成立了“百匠堂”,拉起20多支300多人參與的文藝演出隊伍,並常年組織大家排練表演節目。連續兩年自辦中秋、國慶文化演出晚會,把小區建成一個“文化大舞臺”,讓居民天天有戲看。“那些唱歌跳舞的,都是小區‘百匠堂’的隊員或‘粉絲’,到了晚上小區瞬間就成了一個‘文化超市’,可熱鬧了。”方忠華笑著告訴記者。

“小區最大的特點,就是‘居民自治’。”方忠華點讚道,參與小區物業管理的88個人中,有72個人是小區居民,自己的小區自己最愛惜,像衛生獎勵制度、建立“百匠堂”、成立志願者隊伍等親民愛民惠民樂民的措施,都是他們出的“金點子”,藉此引導和激勵小區居民互幫互助,積極向上。其中,小區志願者小隊去年幫扶居民200多戶、見義勇為12次;物業人員暢國田常年幫助小區裡一位80歲眼睛不好的老奶奶倒垃圾,整理家務;保安隊長劉光亮去年6月發現一名拖拉機手被旋耕機打傷,二話不說就揹著他往醫院跑。

小區事事有人管,困難時時有人幫,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一年一個臺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黨建基本知識深入人心,這一個離城區半小時車程的農村安置小區,不僅入住率達到90%以上,還引得宜興、溧陽等蘇南城市同行紛紛前來學習“取經”。展望未來,丹湖小區的物業管理公司經理陰雨雷決心“擼起袖子加油幹”,力爭明年建成鎮江市文明小區,三年內建成省文明小區。

張慧民 劉鵬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