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字怎麼練才能出體呢?

小雨丶g


對於練字怎麼才能出體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做為一個書法家、書法愛好者,如果能堅持師古,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練出(寫出)自己的書法風格是有可能的,但練出自己的“體”,成功率幾乎為零。

(上圖為王羲之《蘭亭序》局部。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都沒有稱過“體”,通常叫他們的書法為“二王書風”。“二王”的字都沒稱“體”,其他的書法家的字就更沒資格稱“體”了)

書道內的人都知道,漢字演變和發展到現在,已有五種書體已固定下來,即: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這五種書體,才真正叫做“體”。至於這五種書體中的風格,那就多了,但是,無論這五種書體的風格再多,也不能稱之為“體”,如果有人硬把某個人的書法風格叫做“某書體”,那就太無知了。這些叫法,也只能是有的人隨口一說,而真正入紙、入史時,是不會這樣寫的。比如,有的書法愛好者和掛名的所謂的書法家們,稱歐陽詢的楷書為“歐體”,稱顏真卿的楷書為“顏體”,稱柳公權的楷書為“柳體”,稱趙孟頫的字為“趙體”,稱啟功先生的字為“啟體”,等等,這些叫法都是不科學,不規範的。準確的說,歐陽詢的楷書應叫“歐楷”,顏真卿、柳公權的字應叫“顏楷”和“柳楷”,啟功的字應叫“啟功行書書法作品”。田英章的楷書也不能叫“田體”,只能叫“田楷”。

(上圖為盧中南的楷書作品。盧中南的字,通常稱之為“盧中南的楷書作品”,而不是叫“盧體”字)

關於題主提出的問題,其本意應該是“練字怎麼練才能出帖呢”而不是“出體”吧。如果是練字如何出帖的話,可以這樣做:堅持臨帖,對臨到五六分像時,可嘗試背臨和意臨,達到七分像時,再加上三分自己的個性,就成為題主自己的書法風格了,而不是成為自己的“書體”。

(上圖為張繼隸書作品,人們通常叫“張繼的隸書作品”,而不是叫“張體”)

根據題主的這個問題的提法,建議以後須用道內專業術說話,而且要把所提的問題說清楚,描述清楚,以便答題者有針對性的回答問題。對於異想天開的問題,還是不提出的好。


中州耕牛堂主


民間通常把寫得規範、有點根基的字稱為“有體”。“嗯!這小子練過字,有體。”人們常常這樣贊場一個字寫得好的人。



“體”的高低,又可以分三個層面:

其一、沒練過字,但較一般人寫得有特點,這叫“我自體”。

其二、練過字,能清晰表現練習的書體,這稱“有體”。

其三、臨遍諸體,既不特別像哪一體,又特別像哪一家的,是為“出體”。

練字要想出體,就必然要先入體。


入體就要先宗法一體,全面深入學透這一體的細技末節,做到惟妙惟肖。

在此基礎上,廣泛學習諸家諸體,多寫多讀。這也是貫穿一生的學習過程,需不斷反覆深入。

最後,說得簡單做卻難。取決於自我的悟性、功力、見識。。。水到渠成,自然能出體了。

[臨池管窺]謝謝瀏覽!


臨池管窺


每個人都成一體,你隨手都是體。問題是,你說的體並非個性,而是自成一家。這個太難了!還是先寫得像誰比較容易,少則幾年,多則幾十年。請參考“趙孟頫”,一生臨習老王,越來越像,也越來越自成一家。


more23297561


臨摹更重要,基本功紮實,熟悉你喜歡的書家的生平簡介,他為什麼要這樣寫,有多少個寫法,此時他的心路歷程是怎樣。學會背字,下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久而久之,必然出體。


英子好


小編這麼問是有問題的,應該說是怎麼才能寫出自己的面貌,或者風格!書體一般是指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且學習的人多了才能稱書體!歷史上稱上書體的也就二王,歐顏柳趙這幾家!寫出自己的風格其實很容易,人天生就是有自己的風格,但是很多是不入流的,所以還得多加臨貼,習百家之長,融入自己的身體,自然而然有自己的風格!如果想成為某體,那得出類拔萃,學你的人多了就變成某體了,目前而言,幾乎不可能做到,得經過歷史的檢驗才能實現。所以還是踏踏實實臨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