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國民黨軍隊裝備有哪些輕武器?

___葛某某


由於抗戰軍興之際,中國依舊是一個前現代國家,軍工企業和其他工業部門一樣,產能產量不足,技術相對落後,更遑論標準化與統一,陸軍也是由國民政府“中央軍”嫡系部隊和各路軍閥部隊組成,各軍閥部隊自行製造,仿造,從外輸出的武器樣式更是五花八門,正如黃仁宇所言“不是國軍進入了抗戰,而是抗戰造就了國軍”,所以在戰爭初期,中國陸軍所用武器種類之繁多,令人驚愕,今天就簡單介紹下各領域的主要武器,掛一漏萬,歡迎其他同好補充指正。

一.手槍

1.漢陽,大沽,鞏造毛瑟手槍

這款毛瑟1896手槍由於應用廣泛,被俗稱為盒子炮,閘槍,駁殼槍,自來得手槍等等。這款手槍的發明人為德國毛瑟兵工廠工程師菲德勒三兄弟,本來希望能使這款半自動手槍成為德國或其他歐洲國家軍隊的制式手槍,不過運氣不佳,幸虧牆內開花牆外香,共計生產的100萬支盒子炮,有一半賣到了中國。除此之外,國內各大軍工廠也有仿造,比如漢陽軍工廠,以及大沽造船所。大沽造船所所造盒子炮槍面光滑,被暱稱為“大鏡面”,並有英文的“大沽海軍船塢”字樣戳記。同時,另外,從國外的西班牙阿特拉斯軍工廠,到國內軍閥控制下的小軍工廠,比如宋哲元的“西北修械所”等等,乃至偉光正的蘇區小兵工廠,都有仿造。

盒子炮的裝填方式和毛瑟步槍相同,用10發子彈橋夾,一手拉槍機,一手裝彈。射擊時,彈殼由槍匣上方彈出,由於彈殼直上直下,有時會掉回排殼槽引發卡鏜,所以中國軍人經常以側手姿勢射擊,這一射擊姿勢在影視作品中多見於草莽英雄與土匪,以及敵後游擊隊員,比如李向陽。

除之之外,盒子炮的缺點還有,幾近圓柱形的握把不易牢握,如果裝上木質槍托設計,虎口很容易被擊錘打到,有些經驗豐富的使用者建議大拇指不要跨過槍把,只是在右方扶穩,除了扣動扳機的食指,其他三指向後拉。

2.勃朗寧1900式手槍


由於此槍構造簡單,生產容易,在20世紀2,30年代被大量進口,仿造,保有數量僅次於毛瑟匣子炮,有六寸勃朗寧,八寸勃朗寧兩種主要類型。八寸版本重907克,口徑7.66毫米,採用10發單行插入彈匣,六寸勃朗寧重608克,彈匣容量8發。

3.美國史密斯.韋森31型左輪手槍

主要由中央修械所,即日後的第44兵工廠生產。此槍是史密斯.韋森生產的警用左輪手槍,8毫米32S&W long口徑,6發轉輪彈倉。

4.美製柯爾特1911/1911A1式手槍

作為美軍從一戰至80年代中期的主力制式手槍,1911口徑為11.43毫米,採用7發插入式彈匣,管退式作用原理。珍珠港事件後,此款手槍也開始從美國運往中國,主要裝備駐印軍,反攻滇緬的遠征軍,以及中美合作所下屬的忠義救國軍

二.步槍

1.國產毛瑟1888式步槍

俗稱“漢陽造”,製造工廠為前清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漢陽設立的漢陽兵工廠,自1895年至1944年,漢陽兵工廠一共生產了100萬支以上的仿造毛瑟1988式步槍。是近代中國生產量最大的槍支信號。

毛瑟1888作業方式為手動旋轉式槍機,槍長1.25米,重4.06公斤,上彈方式為5發凸出式彈倉。雖然抗戰開始時,已經是誕生了40餘年的產品,但基礎性能十分優越,配備的7.92毫米子彈威力也勝於日方的38式步槍,但它的弱點在於抓殼鉤,小而脆弱,用久了會失去彈性,產生滑殼的毛病,而且分解式容易遺失。

2.浙鐵造77式步槍

即仿造的比利時FN1930式步槍,生產廠家是1938年於浙江麗水成立的浙江鐵工廠,之所以命名為77式,是取不忘77事變之意。77式的槍機可以與遼造13式互換,槍長1.11米,重4.08公斤,採用5發內藏式彈倉,共計生產了32000支

3.遼造13式步槍

這是一款集合了毛瑟1907以及日本三八步槍額“混血產物”。槍機為38式,撞針彈簧在撞針之中,保險用毛瑟的轉鈕。此槍總體性能良好,生產了大約14萬支,主要供應東北軍。但有一個致命缺陷,槍機沒有防止機尾轉動的定位銷,因此在上保險後拉出槍機時,機尾可以自由轉動,造成槍機沒有辦法重新推入機匣,如果硬退,會造成故障。

4.中正式步騎槍

此槍仿造自毛瑟1924式步槍。槍長1099毫米,重3.875公斤,上彈方式為5發內藏式彈夾。1932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召開全國制式武器會議,決定將此槍作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的統一制式武器,使用7.92乘57毫米口徑子彈。1934年,兵工署技術司借財政部長孔祥熙之手,從毛瑟廠得到了1924步槍的全套工作圖,於是開始大規模仿製,在鞏縣兵工廣廠試製成功後,兵工署署長俞大維將其命名為中正式,生產工廠除了鞏縣廠,還有第一,第21,以及廣東兵工廠等。

5.意大利1891式步槍

民國9年,12年,13年,北洋軍政府曾三次進口此槍,累計9萬6千支, 後國民政府也有少量購入,主要裝備福建部隊。1891式基本照抄毛瑟1888式,只是上彈方式改為6發凸出式彈倉,分長短兩式。

6.俄造莫辛那幹1891式步槍

俗稱“三線步槍”或者“水連珠”,槍長1235毫米,重4.1公斤,採用5發凸出式彈倉,自北伐戰爭以來,俄式步槍就不斷通過軍火商流入中國西北軍系統部隊,抗戰初期國民政府也曾向蘇聯軍購5萬支。

7.美國1917式步槍

原為英國設計,稱為p14步槍,在一戰初期,交給美國春田,石島兵工廠生產。槍長1.17米,重4.17公斤,上彈方式為5發內藏式彈倉。為美國參加一戰時陸軍制式步槍,二戰爆發後,為了彌補M1加蘭德式步槍產量不足,再次開工生產,主要裝備二線部隊以及預備隊,在中國國民政府接受美援後,1917式大量裝備駐印軍,為了照顧中國士兵身高普遍偏矮的因素,大量1917在印度被改為短步槍,長度縮減為1040毫米。

8.美國造李-恩菲爾德步槍

槍長1129毫米,槍重4.1公斤,上彈方式為10發插入式彈匣。兼顧可靠,火力強大,經歷了2次世界大戰,採用後方閉鎖式設計,又大量使用衝壓件,是英聯邦國家在二戰中的主要裝備步槍,在駐印軍剛剛進入藍伽訓練營時,第一批接受的裝備就是李-恩菲爾德式步槍。

9.美國造春田1903式步槍

俗稱春田30,是美國根據毛瑟1898式改造的短步槍,二戰爆發後,主要裝備傘兵,以及戰略情報局下屬的突擊大隊,1943年滇緬遠征軍中成立傘兵大隊,也裝備了此槍。

10.美國造M1卡賓槍

M1卡賓槍是美國溫徹斯特軍工廠為軍隊中的非一線戰鬥人員製造的輔助性武器,槍長504毫米,槍管長458毫米,重2.48公斤,上彈方式為15發雙行插入式彈匣,採用短衝程作業,利用子彈發射的瓦斯氣,將活塞加速,打擊聯動杆,後坐力輕小,整槍重量輕,被美國大兵暱稱為“war baby”但缺點是子彈殺傷力有限,該槍主要裝備於“中美合作所”下的敵後遊擊部隊忠義救國軍以及美械整編師中的非一線戰鬥人員

三.輕機槍

1.捷克造ZB26式輕機槍

1927至1939年,共進口32272挺,並由大沽造船所等兵工廠仿造。1934年被定為國民革命軍陸軍專制式輕機槍。作業原理:導氣式。槍長1165毫米,槍重9公斤,上彈方式為20發雙行插入彈匣,射速每分鐘650發。ZB26由兩人操作,空彈夾由槍手取下,助手裝上新彈夾並默記彈夾數量,在射完10個彈夾後,就需要更換槍管,這是因為國內仿造ZB26,所用鋼材不過關,而原廠ZB26所用優質鋼材來自斯柯達廠,即使槍管打紅,立刻浸入冷水中冷卻,再取出重新射擊,也無大礙。ZB26還有一項優秀設計,即快速裝彈器,可以把10到12個裝滿子彈的橋夾放在裝彈器中,快速拉動拉柄,橋夾自動滑出,裝滿一個20發的彈夾只要幾秒鐘,這使ZB26在抗戰8年中,始終是國軍最可信賴,且性能優於對手的基礎壓制武器。

2.川造仿啟拉力KE-7輕機槍

為瑞士軍火公司SIG所發明,但沒有被瑞士軍方採用,轉而做為商用出口.槍長1190毫米,重7.7公斤,每分鐘射速550發,上彈方式為25發雙行插入式彈匣。1928至1938年,國民政府一共向SIG訂購了3025支挺KE-7,四川華興機械廠也在1934至1936年仿製了6000餘挺KE-7。KE-7在抗戰中主要裝備川軍,臺兒莊之戰前夕,川軍125師746團即記載,每個連補充3挺重慶製造花筒機關槍。這花筒機關槍就是KE-7, 因槍套筒上的圓形散熱孔而得名。

3.丹麥造麥特森輕重兩用機槍

作用管理管退式,槍長1160毫米,重9.6公斤,上彈方式為32發單行插入彈匣,理論射速450到500發每分鐘。這款通用機槍清末即進入中國,被稱為“輕機快炮”。麥特森通用機槍的優點之一是採用浮動式三腳架,三腳架上的緩衝器能有效減輕後坐力,達到射擊精確性。但同時,如果當做重機槍使用,32發彈夾容量有限,難以形成持續火力,但依舊優於日軍使用30發保彈板的三八,九二式重機槍,國府在1938至1940年,共計購買了3300挺。民國27年3月,兵工署決定設廠,自行製造麥特森機槍,但不幸的是,滇緬,滇越公路運量有限,麥特森機槍的全套進口圖樣和刀具又於1940年6月,毀於日軍空襲。

4.加拿大勃然(bren)輕機槍

槍長1190毫米,重10.5千克,上彈方式為20發雙行插入彈匣,理論射速500發每分鐘。美國宣佈租借法案適用於中國後,美國即向加拿大英格力斯軍工廠進行訂貨,採購勃然輕機槍以供應中國軍隊。至抗戰結束,一共有18135挺勃然輕機槍送往中國,輸送途徑為駝峰航線以及1945年初重開的滇緬公路。主要配發部隊為駐印軍與位於雲南的遠征軍。

5.比利時造勃朗寧mLe 1930(FM 30)自動步槍

槍長1130毫米,口徑7.92毫米,上彈方式為20發插入式彈匣,射速560發每分鐘。本來設計的原始目的是一款單兵使用重火力武器,但因重量偏大,經過改進後裝上兩腳架,成為2戰中美國步兵班使用的重管自動步槍(BAR)

從1933年至1937年,國府從比利時共計進口9148挺FN30,抗戰開始後又訂購了8000挺。

四.重機槍

1.勃朗寧1917式水冷重機槍(卅節式)

槍長960毫米,重15.6千克,上彈方式為250發彈鏈,理論射速500到600發每分。1921年10月,開始在漢陽兵工廠仿製生產,稱為卅節式,前後生產了大約1萬多挺。由於是反向工程,國產仿造式質量不穩定,沒有一挺可以連續發射200發子彈以上,但是原廠1917式在美國陸軍的測試中,曾有一口氣發射39500發子彈而無零件故障的記錄。1943年起,根據租借法案,美國開始向中國提供步兵輕武器裝備,其中包括2448挺重機槍,由於美國提供的1917A式基本與卅節式相同,所以訓練使用不是問題,彈帶和零部件也可以通用。

2.馬克沁24式水冷重機槍

早在1889年,金陵兵工廠即開始仿造。直到抗戰開始,共計生產18964挺。槍長1197毫米,槍重20公斤,上彈方式為250發彈鏈,理論射速480到600發每分鐘

1936年,金陵兵工廠改進了24式的扳機,雙把手前各有一垂直的聯動杆,任何一邊向後拉,就可以擊發,簡單自然,優於原來的左手拇指推開保險,右手拇指壓扳機而擊發的複雜設計。

3.捷克造ZB37氣冷重機槍

槍長1096毫米,重18.66公斤,上彈方式為100發或者250發金屬彈鏈,理論射速500至700發每分鐘。1937年,國府向捷克訂購1000挺,但只有850挺運抵,因其優秀性能,優先裝備中央軍。ZB37的特色設計包括能調整射速,每分鐘450發至700發,握把部分與扳機組兼做拉柄,並配置有彈鏈裝彈器,裝彈簡單迅速。

五.衝鋒槍

1.白格門(bergmann)手提機槍

由於槍口和槍管外殼上密佈的圓形散熱孔又被俗稱為“花機關槍”,或者格早龍。槍長820毫米,重4.33公斤,7.65毫米口徑,上彈方式為40發雙行插入式彈匣,理論射速500到600發每分鐘。金陵與上海兵工廠從1928年開始仿製,主要裝備部隊 包括川軍與晉綏軍。

2.美國湯姆遜衝鋒槍。

槍長865毫米,重4.87千克,口徑11.43毫米,上彈方式為20發雙行插入式彈匣或者50發圓形彈鼓,理論射速600到700發每分鐘。自1923年開始,廣東,山西,四川兵工廠開始仿造湯姆遜,主要裝備川軍,晉綏軍。自珍珠港事件後,美國開始根據租借發案向中國提供輕武器,湯姆遜1928式(M1)衝鋒槍開始配發駐印軍和雲南遠征軍,理論上每個整編美械師步兵連配備18支湯姆遜,做近距離火力壓制之用。


晴天有時下豬


你好我是迷彩派,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

二戰時期國民黨軍隊裝備的武器那可謂是五花八門,每一種類型的槍械都有好幾種不同的型號。在這裡簡單的列舉一下:

首先手槍當時的國民黨軍隊裝備的大多數就是德國的毛瑟C96手槍,也就是常說的盒子炮。除此之外當時國民黨軍隊還裝備了美國的M1911手槍、比利時的勃朗寧手槍(花口擼子)、還有美國和比利時聯合出品的勃朗寧M1903手槍(馬牌擼子)等等。

其次步槍在當時國民黨軍隊是裝備中正式步槍、漢陽造步槍。而有一些部隊裝備英國的李恩菲爾德步槍,在接受蘇聯援助的時候有些部隊裝備了一些莫辛納甘步槍。另外國民黨軍隊還裝備過美國的春田步槍、日本的三八式步槍等等。另外在抗日戰爭期間,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等一些國家的步槍國民黨軍隊也曾經裝備過。

再次是衝鋒槍。衝鋒槍在國民黨軍隊中還是不常見的,其主要裝備的就是德國的MP-18衝鋒槍(俗稱花機關)、再就是美國的湯姆遜M1928型衝鋒槍。在中國遠征軍期間,中國軍隊接受了相當一部分的英國司登衝鋒槍、美國的湯姆遜M1型衝鋒槍。

然後機槍方面中國軍隊裝備最多的就是捷克斯洛伐克生產的ZB-26輕機槍(捷克式),然後就是是德國造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和以及中國的仿製品——民24重機槍。另外國民黨軍隊還裝備過英國的布倫式輕機槍、美國的勃朗寧M1917重機槍等等。


迷彩派軍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首先指出,二戰時期不存在什麼國民黨軍隊。

當時只有國民革命軍,軍隊裡面有國民黨嫡系的中央軍,也有共產黨的八路軍、新四軍,還有地方軍閥的軍隊。

在當年,沒有國民黨軍隊一說。

如果說國軍是國民黨的部隊,那八路軍、新四軍也是國民黨的?

說得通嗎?

就輕武器上,國軍的武器非常複雜。


大體是,手槍有幾十種,但主要戰鬥手槍為盒子炮,少數為勃朗寧手槍 槍牌擼子、馬牌擼子。

再說步槍,種類也有七八種之多,但最好的是中正式步槍,只是仿造毛瑟M1924步槍的產物,和98k同一個爸爸,相當精良。


然而,中正式步槍數量太少,因此國軍還大量裝備清末研發的老套筒,也就是委員會1888步槍。雖然是清末的產物,然後這幾十年步槍的進步有限,所以老套筒還是能夠對抗日寇的。

其他還有五花八門各種步槍,甚至包括日本的三八式步槍,就不多說了。

輕機槍也是一樣,主力毫無疑問是捷克式輕機槍,抗戰前後生產了4萬挺。


但因輕機槍數量不足,飢不擇食,從任何願意賣的國家購買,包括蘇聯、丹麥、瑞士、比利時、芬蘭、奧利地、美國,型號多的很。

而中國自產較多的,是名不見經傳的啟拉利輕機槍,一共生產了6000挺。這種輕機槍毫無什麼優勢可言,唯一隻是結構簡單容易製造,聊勝於無而已。



相對來說,手榴彈則很統一,就是仿德國的鞏縣木柄手榴彈。即便八路軍新四軍仿製的手榴彈,大體也是同一個設計。

大家想要知道詳細的,去買薩沙的《抗戰輕武器大百科》。


薩沙


輕武器包括手槍、步槍、衝鋒槍、輕機槍等。二戰時期,國軍武器裝備落後,大多數是自己仿造,由於技術落後,水平一般,且遠不能滿足裝備需求數量。

手槍主力——盒子炮

又名駁殼槍、匣子槍、20響等等,抗戰劇必備神器。我們經常在抗戰劇中看到,八路軍將領喜歡使用這款槍管很長、四四方方的槍,以致於有觀眾認為這是八路軍專屬,中國製造。

實際上,盒子炮是德國貨,原型是毛瑟C96手槍。該槍一般使用7.63x25mm毛瑟手槍子彈,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但由於體型龐大,不易攜帶,在德國反而未受歡迎,但在中國很早就有仿造,並且在抗日戰爭中流行起來。

據估計,中國戰場使用的盒子炮,總數不下40萬支,堪稱抗戰劇中的“明星武器”。

除了盒子炮,另有進口或仿製的勃郎寧M1900式、M1911等手槍,但裝備不多。

步槍主力——中正式、漢陽造

1、中正式

又名二四式步槍,原型是德國毛瑟兵工廠生產的“標準型步槍”,系國民政府專門為德械裝備的稅警總團訂做,因生產時間為民國24年(1935年),故定名為“二四式步槍”,後為打上蔣介石的烙印,又定名為“中正式步騎槍”,簡稱“中正式”。

中正式步槍使用7.92×57mm毛瑟步槍子彈,槍身較長,加上刺刀後全長達1.66米,這樣跟日軍的主力步槍三八式步槍拼刺刀時,在長度上不至於太吃虧。

二戰期間,中正式步槍在國軍中的配備量達到60萬支左右。

2、漢陽造

又名八八式步槍,使用7.92×57mm毛瑟步槍子彈,國軍裝備的主力步槍,因其原型是德國造Gew 88步槍,故稱八八式步槍,又因主要由漢陽兵工廠生產,故稱漢陽造。

漢陽造設計比較老,但射擊準確,操作可靠,抗戰期間裝備部隊約21萬支。

除了漢陽造、中正式,國軍還進口德制毛瑟Kar98k步槍、蘇制莫辛-納甘步槍及各種變型、美製春田M1903、M1917式等,但數量上都不如上述步槍。

衝鋒槍主力——德制MP18、美製湯姆森

這兩款槍不詳細介紹了,槍是好槍,但由於射速快,太耗費彈藥,中國用不起。MP18衝鋒槍只能裝備在全副德械的精銳部隊(如德械師);湯姆森衝鋒槍裝備稍多,也不過4萬來支。

輕機槍主力——ZB26式輕機槍

又名捷克式輕機槍、二六式輕機槍,原產於捷克,跟盒子炮一樣,抗日戰場上的“明星武器”,也是“牆裡開花牆外香”的典型,在原產國用得少,在中國用得巨多。

ZB26式輕機槍,全長1150 mm,使用7.92x57mm毛瑟步槍彈,空槍重9.6公斤,配備20發彈匣後全重10.5公斤,子彈口徑、射擊初速、整槍穩定性和射擊威力,均略勝日軍歪把子(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一籌,因此能在雙方對射中佔據優勢。

國軍配備的ZB26式輕機槍,既有進口,更多是仿製,總數在10萬挺以上,但仍然遠遠無法滿足需要,一個國軍甲種師僅裝備274挺,平均每團60多挺,大多數部隊更是一個排甚至一個連才配備一挺,同時期的德軍一個步兵班至少配備一挺MG-34或MG42通用機槍。

除ZB26式輕機槍外,國軍也配備英制布倫輕機槍、蘇制DP輕機槍等,但數量很少。

整體來說,國軍在二戰期間的輕武器裝備五花八門,但生產和配備量相對軍隊的需求量而言缺口極大,這主要是我國經濟不發達、工業產能力落後導致的。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要說國民黨軍隊裝備過的輕武器,想要整理出來簡直是太難了,因為整個是一個萬國造啊!進口的國家主流就包括德、蘇、美三個系列,其他的從西方強國進口的各種武器就數不勝數了,比如在《亮劍》中出現的意大利炮是法國製造,途徑意大利,漂洋過海來到中國。所以,中國的槍械那真是來源多元化。

二戰是世界性的二戰,中國應該講抗戰,本文並不是從二戰時期開始整理歸納的,而是1931年之前,1931年到1937年,1937年之後,三個階段來整理歸納的。

在抗戰開始前,國民黨裝備的輕武器有那些

國民黨軍隊也就是國民革命軍,能夠稱得上國民革命軍最早也只能推算到北伐前夕的北伐軍,當時的武器就已經是萬國造了,然而武器方面卻十分落後,主要原因就是西方國家對中國武器禁運。

孫中山先生採取聯俄的策略,從蘇俄搞到了大批武器,在1923年到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累計接受蘇聯價值約三百萬盧布的軍火,使北伐軍一躍成為當時國內裝備最精良的部隊之一。

這些武器包括2.6萬支步槍,和90挺機槍,這些步槍大部分都是蘇聯的制式步槍莫辛甘納步槍,憑藉著蘇聯的軍火,黃埔學生軍還剿滅了商團叛亂,繳獲了他們購買用於叛亂的軍火。

就這樣十萬北伐軍浩浩蕩蕩開啟對北洋政府的討伐,國民革命軍先後打敗吳佩孚、孫傳芳,控制了漢陽兵工廠這座當時北洋政權下軍火生產最大的兵工廠,也因此獲得了大量的漢陽造武器,再加上收編的北洋軍舊部,國民革命軍的數量一下子膨脹到百萬左右,到張學良改旗易幟,國民政府完成形勢上的統一,國民黨內部爭權奪利又開始了,一直到1931年中原大戰結束,老蔣獲得了中央政權的絕對權力,而東北發生九一八事變,標誌抗戰正式開始。

在抗戰前,中國的輕武器以步槍為主,缺乏輕機槍、衝鋒槍等武器,主要的步槍就是蘇聯支援的莫辛甘納步槍、國產漢陽造,這些武器一直延續到抗戰結束還在使用。

從九一八事變到全面抗戰爆發前國軍的輕武器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讓老蔣以及國內的軍閥達成共識,停止內鬥,準備抗日,因此,老蔣也有機會整軍備戰,老蔣的策略很簡單,就是打造60個德械師,採用德式訓練方法,然後和日本開戰。

想要學人家的本領,就先要買人家的裝備,當時歐洲都處於世界經濟危機後期,生產嚴重過剩,而德國又很缺錢,所以向中國出口了很多裝備,步槍主要就是1924式毛瑟步槍,以及仿製的中正式步槍。

當然,在向德國購買軍火的時候,中國增加了對機槍的購買,輕機槍方面是捷克式輕機槍,本來是從捷克斯洛伐克購買,後來希特勒吞併了捷克,中國就向德國購買了,當然中國也仿造了一些;重機槍方面,購買了上千挺的馬克沁重機槍以及120挺高射機槍,這款馬克沁重機槍就是一戰時一天射殺六萬英軍的利器,來到中國絕對是國民政府的一大殺器。

這裡面值得一說的是,中國還購買了大量的駁殼手槍,也就是我們俗稱盒子炮,這種在歐洲不入流的槍,到了中國反而成了香餑餑。

這一時期的輕武器,除了前期的莫辛甘納步槍,漢陽造外,又增加了大量的1924毛瑟步槍,捷克式輕機槍,馬克沁重機槍以及駁殼手槍。

全面抗戰爆發後,國軍的輕武器都有那些

事實證明老蔣的德械師計劃根本足以抵抗日軍的進攻,在全面抗戰爆發後,中日僅僅開戰五天,德械師就報廢過半,在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後德械師的歷史使命基本就完成了。

抗戰全面爆發後,德國也在加緊備戰,再加上日本的壓力,德國也不再向中國提供裝備,這個時候中國是十分艱難的,此時為了牽制日本,中蘇再次攜手,蘇聯為中國提供了大量的武器,除了飛機坦克大炮等重武器外,在輕武器方面援助了莫辛納甘步槍五萬多支,輕重機槍1.4萬挺,重機槍依然是馬克沁,但是輕機槍就是我們俗稱大盤雞的轉盤機槍。

但是1941年日蘇簽訂日蘇中立條約後,蘇聯果斷出賣了我們,不僅停止武器供給,還承認偽滿洲國的合法地位。

這個時候,國民政府不得不投靠美國,因為美國為中國提供了大量的美式裝備,美國援助的武器,以M1903春天步槍和卡賓槍,當然,美國當時最先進的步槍是加蘭德半自動步槍,但是子彈供應太大,所以供應了這兩款步槍,其中卡賓槍主要是配備給了遠征軍。

按照這種整理,相信大家對國軍主流槍械有一定的瞭解了吧!


史論縱橫


抗戰期間,中國軍隊裝備的武器比較雜,各個國家的都有。

美國製造的有:M1911手槍、勃朗寧大威力手槍、M1903春田步槍、M1卡賓槍、湯普森衝鋒槍、勃朗寧M1918自動步槍、勃朗寧M1917水冷式重機槍、勃朗寧M1919中型機槍、M2重機槍。

蘇聯製造的有:莫辛-納甘步槍、DP輕機槍、馬克沁-託卡諾夫M1925輕機槍、馬克沁M1910重機槍、ShKAS機槍(空用機槍或者是中型機槍)。

德國製造的有:毛瑟C96手槍、魯格P08手槍、毛瑟M1898步槍、毛瑟98K步槍、MG08重機槍、MG13通用機槍、MG34通用機槍、MP18衝鋒槍。


捷克製造的有:ZB26式輕機槍、ZB37式重機槍、ZH-29步槍。

國內兵工廠製造的有:元年式步槍、漢陽八八式步槍、中正式步槍、八一式馬步槍、三十節式重機槍、二四式重機槍。

英國製造的有:布倫輕機槍、斯登衝鋒槍、恩菲爾德M1917步槍、李-恩菲爾德步槍、維克斯機槍、劉易斯機槍。

瑞士製造的有:SIG Neuhausen KE7拉利輕機槍。

芬蘭製造的有:拉提M26輕機槍。

墨西哥製造的有:蒙德拉貢步槍。

西班牙製造的有:阿斯特拉M900手槍。

法國製造的有:霍奇克斯M1922輕機槍、FM-24/29輕機槍、霍奇開斯M1914重機槍。

比利時製造的有:FN M1900手槍。


鼎盛軍事


首先說步槍。漢陽造步槍,即德國的1888式步槍,在中國有大量的製造,而該槍幾乎經歷了誕生以來的中國的每次重大歷史事件。在抗戰中也有所使用。

中正式步槍。中正式步槍仿製自毛瑟24式步槍,毛瑟24式其實是德國對毛瑟98K的改進版。其綜合性能好,和英蘇美日等國的制式步槍相比毫不遜色,但是由於當時抗戰造成的原材料供應等各種問題,後續出現很多質量問題而且產能很低。

德國毛瑟步槍,但是這些很多都是德國工廠的不合格產品,但是苦於中國急需武器,最終購買這些質量較次的步槍。

莫辛納幹步槍。該槍曾作為蘇聯援助大量援助過我國。在中國的抗戰中也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不過該槍使用的槍彈在當時的中國國內比較難以補充,後勤問題較大。

除了這些步槍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步槍,比如日本三八式步槍,美國M1917“花旗中正式”步槍,M1903“春田”步槍,英國“李恩菲兒德”步槍等等,同樣在中國軍隊中有所使用,但是數量均有所不同。

在機槍方面,除了繳獲日軍的92式機槍,大正十一年式機槍,裝備最多的就是ZB26捷克式輕機槍,廣泛裝備各地的中國軍隊。其使用20發彈匣供彈,火力持續性不好,但依然是很多裝備較差的部隊的火力中堅。

而重機槍中最著名的就是馬克辛機槍了,而其也有中國的國產型民24式機槍,是抗戰中中國軍隊少有的幾款優秀輕武器,在曠日持久的抗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還有像蘇聯DP機槍,法國哈奇開斯機關槍,勃朗寧M1918機槍,勃然式機槍,美製M1919機槍等,但是數量均有所不同。

而在衝鋒槍方面,中國也裝備者多款衝鋒槍,比如美製湯姆遜衝鋒槍,其甚至還有中國生產型,但是口徑有所改變。而且中國在早期也獲得了大量的德制MP18衝鋒槍,但是在抗戰早期損失巨大。

而在戰爭中後期,中國陸續獲得了美製湯姆遜衝鋒槍,M3衝鋒槍,英制斯登等這些衝鋒槍。


僱傭兵


二戰時期由於中國並沒有完全統一,各路軍閥割據混戰,更加沒有完整的國防軍工體系,當時中國使用的武器可以說是萬國牌武器。而輕武器包括了手槍、步槍、衝鋒槍、輕機槍。而主要的系列還可以分為英、德、美、蘇四個個大系列。反正其他國家用過的中國基本都用過

德系武器是中國晚清到民國的主要制式裝備,主要包括了7.92mm的老套筒/漢陽造、中正式步槍,以及捷克式輕機槍。7.63毫米的駁殼槍(還被閻錫山的晉軍仿造),也有少部分魯格手槍,以及使用魯格彈MP-18衝鋒槍,因為槍聲有巨大的散熱管,被中國人稱為花機關。


美系裝備:美國對中國的軍事援助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半部分的有美製春田步槍,勃朗寧自動步槍,手槍有大名鼎鼎的m1911,湯姆遜衝鋒槍(同樣也被閻錫山仿製過),而後期就有M3衝鋒槍,M1加蘭德步槍、M4卡賓槍

英系的話就是著名的李·恩菲爾德步槍,機槍有布倫機槍(其他不知道了),因為英國使用的是7.7毫米的子彈,在中國戰場上很難普及到這種彈藥。而衝鋒槍有司登衝鋒槍。


蘇系也包括前期和後期,前期的有莫辛納甘步槍,機槍有DP-27步槍,而後期也有波波沙衝鋒槍。口徑和美國一樣使用的是7.62毫米。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二戰時期國民黨先後裝備了德械、蘇械和美械,算是比較混亂。今天就為大家大概的列舉一下二戰國民黨軍隊裝備的輕武器中的那些軍用步槍吧!

1、德國1924年式標準步槍,該槍為一戰毛瑟98式步槍的前身,後來進行改進,國民黨中最早裝備的是稅警總團,進口了一萬多支,後來成功進行國產化,改名為“中正式”步槍;

2、老套筒,該槍原為1888年委員會步槍,後被張之洞成功引入並國產化,因為最早在漢陽兵工廠生產,因此也稱為“漢陽造”或“老套筒”,在抗戰中應該是裝備量最大的國產步槍;

3、莫辛納甘步槍,該槍早在國民革命時期國民黨軍隊就已經有裝備,但是因為和蘇聯鬧翻的原因撤裝,在抗戰中因為蘇聯大規模軍援的原因,又大規模重新裝備;

4、美國春田M1903步槍,在“租借法案”生效之後,美軍將倉庫中庫存的一戰M1903步槍翻新之後支援給中國,早期型號使用30-06步槍彈,後期改為7.92毫米毛瑟步槍彈,也稱為“花旗中正式”

5、M1自動步槍,初期產量還不大的時候,並沒有提供給中國,但是隨著美國生產能力的提升,後期開始提供給中國軍隊,主要裝備給中國駐印軍

6、MI卡賓槍,和M1卡賓槍一樣,後期才有裝備

希望能夠有幫助,有興趣的話可以關注一下我哦~

以上


軍武雜談


二戰中因為我國一直沒有成體系的輕兵器生產系統,而且之前國名黨內部派系林立,因此武器裝備上堪稱“萬國牌”從歐洲到美洲的各國裝備都有。

國民黨內主流裝備體系分為中央軍,川軍,桂軍,晉綏軍,東北軍。

中央軍控制著中國最大武器廠——漢陽兵工廠,因此部隊普遍用上了的國產化步槍漢陽八八式(漢陽造)步槍以及鞏縣廠的中正式步槍,是由引進的德國1888委員會式步槍改進。支援火力則裝備有捷克生產的ZB26式輕機槍與民24式水冷重機槍以及一定數量曼德森輕機槍以及劉易斯輕機槍,衝鋒槍有少量的MP18衝鋒槍。

而中央軍的德械師則是大部分為德國輕武器,如1924年式毛瑟步槍,M1932型毛瑟自動手槍,M24式手榴彈。而輕,重機槍還是ZB26與民24重機槍。迫擊炮為仿製法國81毫米布郎得(Brandt)迫擊炮的20年式82毫米迫擊炮後來中央軍還得到過大量蘇聯援助武器,有1908式莫辛納甘步槍還有DP28輕機槍與蘇聯仿製的馬克辛重機槍,馬克沁-託卡列夫輕機槍,伯格曼M1915輕機槍。在得到美國援助後還裝備有M3衝鋒槍,M1919機槍,英國的79布倫輕機槍,勃朗寧自動步槍,

桂軍步槍較為雜亂,既有漢陽88式步槍也有德國的1888式步槍還有英國的英菲爾德步槍(俗稱英77,因為其口徑為7.7毫米)。而且桂軍還裝備過極為少見的芬蘭拉蒂LS26輕機槍。

川軍也同樣因為經濟原因,裝備遠差於中央軍,連漢陽造都不多,還有很多晚清遺留的老式毛瑟1871步槍以及四川土造“單打一”79式步槍。

晉綏軍雖然也無法與中央軍相比擬,但是有著太原兵工廠,裝備還是要好很多的。大多采用德系武器,其仿造的德國C96毛瑟手槍也是被稱為中國最好的。而且還大量仿製過美國的M1湯姆遜衝鋒槍。

東北軍則以蘇聯/沙俄武器還有日本,德國武器居多,三八式步槍與莫辛納甘步槍也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