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只為樂心
關注我,獲取更多深度解讀
餐飲本身就是薄利行業,步行街口流量最大的店也還是每年換一批呢,那些店生意不好麼?道理是一樣的,因為成本太高,收益相對較少。
實體餐飲店成本有店租+人工。現在店租越來越貴,成本越來越高,人工也越來越貴,稍微技術好點的廚師,月薪都上萬的,一家店生意越好,開支反而越大,忙不過來就要請多幾個廚師,而收益卻並不能相應提升。
加入美團、餓了麼平臺的店,還要經過平臺抽成,這裡又是一份開支。加入平臺之後,不僅要參與市場競爭,還要跟平臺商家競爭,經常打價格戰,或者參加平臺的優惠活動。看起來參加活動的時候爆單了,但其實不怎麼賺錢,利潤並不高。
其實,餐飲店的門道很深的,並不是依靠美團、餓了麼這些平臺就能高枕無憂,自身沒有競爭力,一樣做不長遠。競爭力包括但不限於,自身的供應鏈完善,能夠最大限度壓低成本,獲取適合生存的利潤,廚師的手藝特別好,菜品特別有特色,別人完全比不上。否則就很危險了。
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聰明瞭,大量裝修豪華,菜品難吃,價錢高昂的網紅餐廳倒閉,消費者對吃的選擇迴歸食物本質。
我是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產品經理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吳懟懟
一些餐飲商家和餐飲信息化項目的創始人告訴鉛筆道,餐飲的線下流量要數十倍於外賣的線上流量,線下餐飲行業最講究的就是翻檯率,如果只是做外賣,而且只是在同類中成績不錯的話,實際上是不能算是業績很不錯的。
另一方面,在外賣網站上的業務只是商家業務的很小一部分,利潤相對來說比較微薄,因為要給平臺銷售收入的20%左右的提成,如果在高峰期這些外賣單子增加,還會影響他們店內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所以還是要判斷他們的經營狀況,如果運營效果不好,那麼這些商家一旦遭遇到更大的壓力,比如說漲租金等等,他們很可能會扛不住壓力選擇倒閉。
另外一方面,其實餐飲店有可能是在平臺上面有一定的刷單或者刷好評的情況的,前端顯示的數據不一定是真實數據,不一定可以反映餐飲商家真實的經營情況。
鉛筆道
有句話這麼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放在線下一些商家也是如此,鐵打的商鋪,流水的商家。
比如,長沙大學城,麓山南路一樣,經常過了幾個月沒去,下次再經過時,才發現原來的店鋪又迎來了新主人,施工師傅再次忙碌起來。猶記得湖南大學天馬學生公寓對面有家水果店,2016-2017年,經常下班去買水果,由於該店老闆採取賣水果沙拉方式,即便周邊好幾家,但是生意依然比較火,畢竟對於消費者而言,花幾塊錢,就可以吃幾樣水果,何樂不為呢?
但是,前段時間,偶然路過,想起曾經熟悉的味道,再次前往,才發現店鋪已經關閉了。
為什麼這樣呢?據瞭解,一方面,一個十幾平方的小店,租金得幾萬一個月,且半年或者一年交一次,成本壓力大,這是一個非常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競爭激烈,周邊水果店日漸增多,都是同質化競爭。
身邊曾經有朋友因為這一帶的利潤率低,不得已關閉了新開的小吃店,轉戰他處。
至於,美團、餓了麼上訂單不少,除了有衝單外,還有外賣平臺提點也高,說不定,商家辛辛苦苦為了平臺打工了。
胡兄財觀
這個問題好呀,作為一個餐飲創業者忍不住主動回答啦😄
提出問題的朋友,肯定不是從事外賣行業的,也不是做餐飲的,或者餐飲剛入門級別,對嗎?
回想當年的團購,多麼火爆,哪個飯店如果沒團購的話,好像不完善一樣!再看近幾年,外賣突然興起,不上外賣的飯店,好像都無法生存似的!
這就是時勢造就的,市場的必然規律。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強烈需求就有壟斷性的市場!美團餓了麼抓住了歷史機遇,搶奪了先機,所以商家只能在人家的棋盤上任人擺佈!不平等的條約只得忍氣吞聲,舉幾個例子吧:1,高額的扣點,20%是最初簽約的,後期商家都漲的更高!試問飯店的毛利才是多少呢?
2,折扣的計算方式,商家做特價產品,竟然按商品原價扣點,不按商品實際價格,合理嗎?
3,滿減活動的計算方式,原價扣點,原價扣點,還是原價扣點!
4,惡性競爭,大額滿減活動的惡性競爭,導致市場的不良反應,商家被迫做滿減,只能保本或賠本,惡意漲價無異於殺雞取卵!
5,6,7還是不說太多了,言多必失,省的被報復,還要依靠人家平臺呢😊
為什麼外賣很火的快餐店倒閉,找到理由了嗎?
不過,個人認為,目前外賣市場的亂象只是暫時的,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規律。消費者逐步理性消費,將給外賣市場一個健康的環境。
對於外賣,其實有一種更有利於公司、商家、顧客三方的運作模式,相信很快就能看到!我的小店已經跳出去了,不再隨波逐流做滿減活動了,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與這兩大平臺合作,效果也蠻好的,顧客的口碑也相當不錯!
東子餛飩店
做了二十來年的生意,有很豐富的商業經驗和經營管理經驗,題主說的這個問題是存在的,為什麼會存在生意好還倒閉了的原因呢?其實原因很多,我就不一一的說,說幾個主要的,最主要的還是商家的經營管理能力和水平比較低,很多人沒有做生意的經驗,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會很明白了。
朋友開了個黃燜雞米飯,這個小吃應該成本很固定,生意特別一般,價格別人賣多少她賣多少,由於我是做銷售的,她會經常讓我幫她出主意看看能不能把生意做上去。我說這樣你把你的成本價算出來,我們要促銷總得知道產品的成本,這樣我們才可以採取措施在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做促銷,兩年過去了,她的成本價還是沒有算出來。其實大部分做餐飲的都不懂得算成本,因為餐飲的成本他和其他東西不一樣,他不固定,不固定也簡單啊!你算一個低位數算一個高位數就可以了。這是第一個原因,不知道成本盲目促銷,這是最關鍵的。
接觸了很多年輕的創業者,他們對經營管理,對法律法規都不熟悉,比如和房東的租金沒談好,和核心員工的待遇制約措施沒到位,對法規不熟悉被關閉的現象都有,別說中小創業者了就是很多大的年輕的互聯網公司對法律法規都不熟悉,導致不知道如何去規避法律風險而倒閉的,這些問題我就不詳細的舉例了,總之創業之前一定要多學習一些相關的各方面的知識,和經營管理的能力。當然還有個情況就是做餐飲太累了,主動關店的我也見到的不少。
創業特種兵傳遞快遞物流信息分享創業心得!
創業特種兵
有些美團、餓了麼外賣商家生意那麼好,單子也不少,但是卻倒閉了,這種情況確實存在,主要是因為:
1.外賣單子多,利潤低,不掙錢
很多店看著外賣單子很多,但其實利潤低,並不掙錢,再加上最近兩年外賣平臺一步步取消補貼,還有廣告費、活動補貼、還有客情維護等。做營銷就要花錢,如果不做促銷,促銷一停,訂單數量就會呈斷崖式下降。
2.外賣好,店內差
也有的外賣店只是外賣做得好,店內生意並不好,外賣本身一單毛利就不多,又沒有店內的生意支撐,自然熬不過。
3.外賣做起來了,帶不動線下的生意
外賣的增量是有天花板的。以餓了麼為例,它開拓全天外賣、增加夜宵、設立鮮果等品類,就可以看出,餓了麼之前傳統的外賣增量是看到了天花板。這也就意味著,外賣平臺裡的商家是要有數量限制的。所以即使做起來,也是有限的,帶不動線下的生意。
4.只有外賣,沒有實體店,被平臺關閉
最根本的一點還有,現在外賣平臺不允許只有外賣而沒有實體店,所以也有可能是因為沒有實體店被平臺關閉。
你認為還會有什麼原因呢?
我是農民工“懂事長”李合偉(抖音號:hws666888),20多年創業經驗,非著名天使投資人、創業導師。更多有關創業的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合偉說,與我一起聊聊創業那些事!
合偉說
我這個送外賣的來答一答。商家有很多外賣單子卻最後倒閉,一般人會認為是外賣平臺提點太高,商家賺不到錢所以會倒閉。我覺的不是外賣平臺的原因。外賣平臺不管提多少點,像美團是百分百之二十的提點,商家願意上平臺多少是有賺的,長期虧損不會做的。幾乎所有的商家是堂食外賣都在做,外賣只是一個補充,主要還是以堂食為主。多點外賣單只是多一個營收渠道。
真正讓商家倒閉多半是鋪租太高。商家訂單多說明餐品質量還行。倒閉和口感無關。舉個例子。我們美團專送站以前有個商家,叫鄧文琪龍蝦蓋澆飯,開在鴻通城購物中心的一樓。那時一天有七八十美團個訂單,再加上百度和餓了麼訂單,總單量在我們片區至少排前三了。店裡的堂食加上外賣,看上去一片大好前景,最後還是因為商場漲鋪租,商家無力負擔關門了。當時我們站長一度都大喊可惜了,因為他家單量可以養活四五個騎手了。鋪租,門面租金太貴。這應該是商家關門的主要原因。
外賣小哥TV
生意好,單子不少,營業收入或許多,但是卻是沒有考慮到成本的,人工費用,租金費用,食材成本,這些都是外賣商家的成本啊。
在外賣領域,競爭異常激烈,很多的商家都入駐了美團外賣或者餓了麼,但是怎麼獲取更高的排名和更多的轉化訂單就成為了商家不得不考慮的問題,美團外賣和餓了麼也推出了一些付費排名廣告,很多的外賣商家就會花錢去購買這些廣告來提高自己的排名,讓更多的用戶可以看到,曝光越多,購買成功的概率越大,這部分的支出已經逐漸成為了外賣商家最重要的支出了,要不然你的排名就很靠後。
付費排名會是以後外賣平臺一定做的,對於外賣平臺來說可以增加收入,另外餐飲行業本身倒閉的概率就很高。
一方面是因為競爭激烈,另外一方面就是人工成本上漲,為什麼每個外賣平臺都注重上新店呢?因為這些外賣商家倒閉率也很高,如果沒有新的商家來補充,平臺的產品種類就會變少 降低用戶的選擇,可能就跑去了另外的平臺,沒有產生消費,也就沒有了收入。
表面的繁榮不代表真正繁榮,訂單多,生意好不代表賺錢,外賣市場火熱,美團外賣和餓了麼抽成高,看似賺的很多,其實在這些領域也是虧損的,而且虧損嚴重。
評論說說你對於外賣商家和外賣平臺的看法吧,歡迎關注科技小車。
科技小車
本人作為一枚小店的堂主,也想回答下這個問題。美團也好,餓了麼也罷,只是看著熱鬧,其中的心酸只有做了的人才能深深體會到其中的酸甜苦辣。下面我們就從下面的兩家公司說起吧
美團不得不承認她的單量確實高,但是每單百分之十八的銷售提點卻是商家心中永恆的痛,還有就是四塊錢的保底,就是說一單哪怕收入只有幾塊錢,美團也會按四塊收取商家的服務費。如果在加上新客立減,折扣,滿減,返券,基本是賣一單虧一單,為什麼賬面上好
看,那是在衝量。如果不充量可能你在美團上翻個半小時都找不到你自己。衝量早晚死,不衝立馬死,你說作為商家怎麼死啦?
作為餓了麼也好不到哪去,提點百分之十七,服務費保底三塊。滿滿的淚水,都不知道給誰說。有時候顧客還喊貴了,心情一不好再給個差評,那就又回到解放前了。
所以作為一枚全靠外賣存活的商家真的不容易,有時候你看的單量高,那都是虧本衝起來的,那都是老闆有用所有的家底撐起來的。如果每一單真的都是賺錢的,誰又會去關門啦?互相體諒一下吧,個體的老闆雖然沒告訴你他的苦,但他們也真的不容易。最後只能說且行且珍惜,都不容易啊
梁倫瓊
本人曾在一家餐廳工作過,這裡面的道道我還是懂點的,我來說說我個人認為的原因。
兩年前我曾在菏澤的一家餐廳工作過,這個餐廳在菏澤學院對面的小吃街裡,當時這家店的生意還是相當不錯的,到飯點的時候幾乎沒有空座,甚至還有排隊等著的,當時這家店也在美團,百度外賣等平臺接單,外賣的生意還是不錯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實體店的名氣。在外賣平臺做了一年多後,老闆一合計在外賣平臺上挺划得來的,就想著把實體店關了,一是因為房租太貴,二是因為實體店比外賣麻煩的多,三是因為外賣掙得不比實體店差。
於是,老闆關了實體店,專心搞外賣,但是主要是餓了麼和美團,剛開始的時候生意還是不錯的,但是,後來很多外賣商家為了排名,都搞活動,低價銷售,老闆也被迫低價促銷,就這樣開始了惡性競爭,做了一段時間發現不賺錢,於是把價格調啦上來,生意一下子就不行了,年底算賬幾乎不賺錢,因為做的本來就是學生的生意,走的是實惠路線,加上平臺的抽成,做活動搞排名,幾乎沒什麼利潤。
平臺上有好多這樣的商家,主攻外賣,看著生意挺好,訂單挺多,但大部分都是不賺錢在銷售,為了排名不得已要這樣做。有的人會想,別賣太低價啊,但是不低價就沒排名,現在不像以前那樣好做,現在競爭大。你不低價有的是低價,所以說這種外賣飯店不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