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四大名鎮與前鐵路時代的河南主要貨運路線

道口、賒店、周口、朱仙鎮,明清時期並稱中原四大名鎮。

點擊上面的鏈接,可以擴展閱讀。

除了這四大鎮外,南陽淅川的荊紫關鎮,許昌禹州的神垕鎮,周口西華的逍遙鎮,漯河舞陽的北舞渡鎮,安陽水冶鎮、鞏義回郭鎮等,也是河南知名的古鎮。

賒店又名賒旗店。

周口又名周家口。

但什麼道口、賒店、周口和朱仙鎮,能被列為明清河南四大名鎮呢?

這是因為道口、賒店、周口和朱仙鎮這四地,都是靠水運繁榮起來,分別為豫北、豫西南、豫東和豫東南最重要的水運碼頭和物資集散地。

在鐵路發展前,河南境內境外物資的運輸和集散,基本都聚集在道口、賒店、周口和朱仙鎮這四地,因水運繁榮,經濟比較發達。

道口位於河南北部,衛河東岸,經衛河、大運河可以直通天津、北京。

賒店位於趙河和潘河的匯合處,經唐河、唐白河、漢水可以直達漢口,進入長江水系。

朱仙鎮緊靠賈魯河,向上可以和黃河相通,再進入伊洛河,可以到達洛陽。

賈魯河向下遊走,在周口地區與沙河、潁河交匯,流往東南方向,經安徽境內匯入淮河。而淮河又與大運河相通,通過運河北上山東、京津,南下與長江水系相通。

在京漢鐵路尚未通車之前,河南境內的水域多被用來運輸南北貨物。當時貨物主要運輸路線是“豫東地區以水路交通為主,主要是以周家口為中心,由賈魯河、潁河、沙河構成的龐大的水路交通網以及通過陸路相連接的衛河水運體系。而豫西地區則以陸路為主,主要是以社旗鎮為中心,北通汴、洛、山陝等地的商路。周家口、朱仙鎮、道口鎮、社旗鎮四大區域經濟中心位於水路交通的要塞,間有便利水陸連接,有效地將河南各地物產運輸連為一體。”

道口位於浚縣境內,因水陸交通便利成為河南商道上重要據點,因此經濟比較發達。衛河流經道口鎮繼而向北蜿蜒,是河南與北京、天津之間的貿易要道,素有“小天津”之稱 。

直到清末時期,河南省的商品交換路線大致如下:“南方各省貨物大都由漢口搭船經襄陽、樊城至賒旗店”,然後取道“方城至舞陽之北舞渡後,載船東行,經漯河至周家口,順賈魯河至朱仙鎮,轉東經開封朱仙鎮至柳園口渡黃河,轉車至道口,由衛河直達天津、北京等處。而北數省貨物南運者,亦均需經此路程”。

因水運便利,帶來貨物和人流,帶來資金,也帶來道口、賒店、周口和朱仙鎮這四地的巨大繁榮。

賒店在清朝最鼎盛的時期,常住人口估計有十三萬之巨。

周口在清乾隆時期,常住居民數萬人,流動人口達數十萬人。

朱仙鎮全盛時期,市街南北長12裡,東西長 5裡,民商有4萬餘戶,人口20餘萬人。

而19世紀末,鄭州人口不過2萬,城區面積不過2.23平方公里。

20世紀三十年代,洛陽老城區一塊,面積四五平方公里,人口只有8萬。

但隨著道清鐵路、京漢鐵路和隴海鐵路在河南境內的修建,鐵路運輸代替水運,道口、賒店、周口和朱仙鎮這四地的貿易地位逐漸被取代,經濟衰退,失去往昔的繁榮。

京漢鐵路沿線的新鄉、鄭州、漯河、駐馬店等地開始成為新的商貿集散地。

中原四大名鎮與前鐵路時代的河南主要貨運路線

1930年代平漢、隴海鐵路河南段示意圖

上圖中南北為平漢鐵路,現京廣鐵路的北段,從北京至漢口,初稱蘆漢鐵路,後稱京漢鐵路,1928年後繼稱平漢鐵路。

東西為隴海鐵路。

豫北較短的鐵路為道清鐵路,道口至清化。


中原四大名鎮與前鐵路時代的河南主要貨運路線

隴海鐵路河南境內的一個車站

隴海鐵路上的一個車站,根據圖上字母標註,車站位於河南境內。但具體不知是何地的車站,根據地形,好像位於豫西某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