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叫车服务?不,滴滴科技开放日让你看见不一样的滴滴

滴滴只是一个叫车服务的APP?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滴滴科技开放日展示给公众复杂而又生动的一面,完全颠覆了这个日常的刻板看法。

仅仅是叫车服务?不,滴滴科技开放日让你看见不一样的滴滴

当今中国,已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出行市场。据报告显示,滴滴平台用户规模已超过5.5亿,每日出行规模达到3000万,与此相关的每日路径规划请求超过400亿次,每日新增轨迹原始数据超过 106TB (相当于 21400 部 5GB 大小的蓝光电影),每日处理数据更超过惊人的4875TB!

这些对于普通人略显僵硬的数字,背后是滴滴科技团队每日里努力构建的出行新生态,对需求与平衡进行调和的不断付出。

客户对出行便捷性、良好乘车体验的需求;司机有降低空驶率成本、规划最优线路创造利润的需求;客观上,整体交通参与者都有充分利用资源、降低拥堵、提高社会总效率的需求。这些需求互相影响叠加,复杂性尽显。

用户会希望随时都能打到车,但简单增加车辆供给就会导致资源浪费。其中的平衡取舍微妙而充满了智慧。

"滴滴大脑",一个AI驱动的智能决策中心。以派单为例,创造性地利用了AIphago的想法应用于出行场景,引入了强化学习技术,把每两秒一轮订单匹配,看成围棋落了一子,进而把整个匹配按时间维度展开,因而每一次匹配对未来都是有影响的,以此基于全天供需、出行行为预测,来考虑一天之内司机整体的效率,能在确保乘客体验的同时提高司机收入。这就是滴滴每天都在下的"一盘大棋"。

仅仅是叫车服务?不,滴滴科技开放日让你看见不一样的滴滴

这个系统每天都在学习每一个城市甚至每一个路段的运行规律,通过计算派发订单满足出行需求。每当打开滴滴APP,这套系统都在进行高速规划,甚至通过模型在您准备出行的时间地点直接猜到您的目的地,准确率高达90%,而只耗费0.002秒。也就是说,还未等您明确点击目的地,一辆适合的车已经默默向您驶来。

同时,滴滴派单系统对于车辆的分配难度也远高于其他互联网搜索系统。车辆是不停移动的,可能几秒钟的时间里这辆车就会错过这个路口,或驶上高速。这对匹配能力是极大的考验。

每次发单,大规模分布式计算都会对司机和乘客进行最优匹配,不仅要将乘客与周围大量的司机进行匹配,再叠加司机驾驶习惯、雨天雾天对行车速度的干扰等计算出最佳行驶路径,实现平台效率和用户体验最大化。

在滴滴大脑类似Alphago的学习模式下,每日巨大的数据使它不断的进步,每一次派单都更趋完美。智能派单是滴滴的核心技术之一。和网上搜索时商品、资讯等信息的静态停留不同,车辆永远在不停地移动,可能几秒后这个司机就通过一个了路口,或是行驶到了高速路。所以,这也对匹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能对未来情况进行预测,并且快速地对司机和乘客进行动态、实时的匹配。

在此基础上,滴滴还在不断优化人文内容——更加人性化地引入了AR技术,在大型场站场景进行室内导航,解决了人们在机场、火车站等迷宫般环境里迅速准确地找到登车地点,双向节约了时间提高了疏散速度,直接增进社会总效率。对于有些经常出差的朋友来说,这更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

仅仅是叫车服务?不,滴滴科技开放日让你看见不一样的滴滴

据悉,其定位精度控制在1米之内,这相比WiFi、蓝牙和超宽带等其他室内定位技术有明显优势。将有效缓解司乘沟通的难点,显著改善用户体验。更可喜的是,这项技术滴滴方面即将在北京的机场、火车站等大型场站开启测试。

此外,困扰传统行业的客服问题也将由滴滴大脑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滴滴自建了基于AI的智能客服系统,大量应用了包括NLP,深度学习,知识图谱,语音技术,推荐技术。自动预测用户的问题,同时通过语音,知识库等自动查找客服需要的信息,推荐解决问题话术,完成客服摘要生成,提升客服人员效率。

科技底色下的滴滴,以惊人的学习速度构建出行新生态。它早已不是简单的APP,它正以科技的力量向人们日常生活形态的进化注入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