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贸易战之GDP、进出口影响

新一轮贸易战之GDP、进出口影响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有道云等方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使用本资料。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要点

● 第二轮2000亿加税清单落地,年内加征10%关税,明年起进一步提升至25%。美国时间9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总价值约2000亿美元商品的清单加征10%关税,自9月24日生效。同时,其提出在给予美国企业对其供应链一定的调整期后,还将在明年进一步提升关税加征幅度至25%。从最新清单上看,共计297项商品部分或完全从新征税清单中挪出,其中包括智能手表、蓝牙设备、自行车头盔、车用儿童安全座椅等物品,但总清单覆盖商品总额保持不变。

● 2000亿清单分析:分布广泛,或对美国造成一定压力。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9月17日公布的涉及美国对中国进口总价值约2000亿美元商品的清单,按照海关HS2位数分类,仅有17章商品没有被关税清单涉及。对涉及的商品,美国在制定清单时充分考虑了加征关税对中国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的打击,并且权衡了清单对美国国内厂商和消费者的影响,力求将对美国国内的影响降至最小。综合来说,如果从中美贸易海关税目的行业分布角度看,2000亿清单对美国的经济的负面影响相对有限。但如果考虑到产业链和对美的输入型通胀,可能对美国经济将形成一定压力。

● 2000亿清单落地对中国GDP、出口和贸易顺差的宏观口径测算:静态测算结果显示,明年上调为25%的加税税率后,直接效应可能拖累我国GDP增长0.32-0.44个百分点、对应拖累出口增速1.7-2.4个百分点,并可能减少至多20%的中美贸易顺差。2000亿清单对中国来说,首当其冲的是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进一步影响到国内产出水平。因此本报告主要测算了美国2000亿清单对国内经济增长相关变量的影响。目前来看,年内10%的关税水平对经济的影响有限。但明年上调为25%的加税税率后,对经济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以明年拟落地的25%加征估算,在不考虑我国反制措施以及间接、传导效应的情况下(如出口目的地替代、产业链上下游传导等),静态测算结果显示,若美国本轮的加税以0.5-0.7的价格传导系数传递到我国的出口货物上(即25%的关税增幅对应实际出口货物价格增幅12.5%至17.5%),则将减少我国对美出口388-543亿美元,同时减少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约13.9%-19.5%。从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上看,2017年,我国总出口额达到2.3万亿美元,对美出口降低将对应拖累我国总出口增速1.7-2.4个百分点,整体效应较为明显。同时可能减少至多20%的中美贸易顺差。

● 下一步怎么看:贸易战间接影响较难测算,总体压力还将持续显现。从现阶段测算结果来看,目前两轮征税清单共覆盖价值2500亿美元商品,按照不考虑反制措施的静态测算,整体对GDP的直接影响在0.4-0.55个百分点(按加征25%计)。但需要注意到,这一计算并未考虑对出口服务业的相关影响,与此同时,尽管对美国货物的出口减少可以通过“转出口”的形式对冲,但清单物品对欧洲、日本等主要贸易目的地的敞口也已经处于较高水平,进一步提升空间较为有限,而出口结构的优化调整又尚需时日,因此贸易战对我国经济的压力仍然将持续显现。年底前,需密切关注三大因素的动态演进:1.我国对美本轮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2.11月美国中期选举前后的政策和风向变化;3. 汇率波动变化对本轮关税加征的缓冲影响。

中美贸易争端从年初至今不断发酵,目前来看,对贸易战潜在效果的预期对资本市场形成了较大影响,而近期国内经济数据一定程度的疲软也使得中美贸易战持续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目前,中美贸易战第一轮对双方各自涉及的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已经全部落地。并且在美国时间9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了新一轮2000亿的最终清单内容和落地时间。由于贸易战第一轮发酵时间较长,市场对于该轮贸易战对经济的影响的测算较为充分。因此我们这篇报告主要关注中美贸易战第二轮对出口产生的冲击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2000亿清单分析:分布广泛,或对美国造成一定压力

在本轮双方关税加征之前,中美贸易战的第一轮关税已经落地。第一轮关税是从6月15日美国率先宣布对中国开征关税时开始。6月15日美国宣布将对来自中国价值500亿美元包含重大工业技术的产品执行征收25%关税的措施,其中包括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有关的产品。紧随其后,作为反击,中方于6月16日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汽车、水产品等进口商品对等采取加征关税措施,税率为25%,涉及金额约500亿美元。6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中国对美国的报复行动大大伤害了美国的农民和工人,指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确定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额外10%的关税。因此,第二轮的中美贸易争端开始酝酿。7月1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2000亿美元的商品的征税清单,清单按照HTS-8分类共包含6030种商品,几乎涵盖了中美贸易中的绝大部分领域。进一步地,8月1日,美方宣布将考虑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作为对美方第二轮关税政策的反击,中方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如果美国继续实行加征关税,中国将对原产于美国的5207个税目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20%、10%、5%不等的关税。其中600亿美元的商品清单被拆分为4个部分,征税分为25%(2493种)、20%(1078种)、10%(974种),5%(662种)。

新一轮贸易战之GDP、进出口影响

美国时间9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了2000亿的最终清单内容和落地时间。此轮2000亿加征关税分两个阶段施行,第一个阶段对清单商品加征10%的关税于2018年9月24日起生效,第二个阶段加征关税的幅度将提高到25%,从2019年1月1日起生效。就清单的内容来说,USTR经过公开收集公众建议和听证会后,决定完全或部分取消原提议清单上的297项关税。最终将7月10日公布的清单中的6031项产品减少为5745项。从名单中删除的产品主要包括部分消费电子产品,例如智能手表和蓝牙设备;工业制成品、纺织品和农业的部分化学品投入;个别健康和安全产品,如自行车头盔,儿童安全家具,如汽车座椅和玩具笔。表1给出了7月10日清单中商品数目较多的章节,同时也标记出了9月17日清单中对应章节剔除的商品个数。尽管提出商品的数量分布不一,但对总体排序基本没有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新清单的剔除只使得一类商品被完全免除在加税清单之外,就是HS 97 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这项。(后附完整的剔除商品清单)

从商品种类数量的行业分布来说,美国对中国商品征税的清单主要集中在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行业,并且有意避开了对中国进口依赖度较大的行业如家具、玩具、鞋靴等。因此也可以看出美方打击中国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发展的意图明确,同时美国也尽量减轻了清单对其国内消费市场的消极影响。表1列示了HS二位数98章分类下,2000亿美元清单所涉及商品种类最多和最少的前十种商品。此外我们也对应给出该项产品2017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金额、中国对全球出口的金额以及对美出口在其中的占比。直观来看,清单中涉及种类较多,且美国市场在我国的出口中占比较大的产品分别是有机化学品、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等、核反应堆、机器及其零件以及木及木制品。结合行业情况,以上产品分别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或是本身科技含量较高(核反应堆、机器及其零件),或是做为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原材料(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等),又或是在中国之外具有较多的替代者(有机化学品)。

新一轮贸易战之GDP、进出口影响

而清单中占比较低的产品中,针对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件,铁道及电车道机车、车辆及其零件等,炸药、烟火制品等,已加工羽毛、羽绒及其制品、人造花等四大类,美国在中国出口中占有重要份额,占比高达29%-37%不等。同时结合行业情况,清单中涉及数量较少的产品主要具有美国需求较大、国际范围内替代者较少两个特点。

此外,没有出现在2000亿清单中的其余17个HS章节分别是:1.活动物,6.活植物,9.咖啡和茶,13.虫胶树胶等,18.可可及其制品,30.药,49. 书籍报纸等61.针织服装及附件,62.非针织服装及附件,63.其他纺织制成品,64.鞋靴等,66.雨伞手杖等,92.乐器等,93. 武器、弹药,95. 玩具游戏附件等,97.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等,98.特殊交易品。以上产品中除了部分产品可能是因为该行业对中国贸易量较小或是具有我们提到的上述特点外,其他产品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总的来说,通过对美国本次加征关税的价值2000亿美元的商品清单分析来看,美国在制定清单时充分考虑了加征关税对中国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的打击,并且权衡了清单对美国国内厂商和消费者的影响,力求将对美国国内的影响降至最小。但本文中的清单分析主要基于进出口海关税目的行业分布,考虑到在全球产业链分工日益复杂的今天,中美贸易战对中美产业链的潜在影响,以及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后对美国社会输入型的通货膨胀问题,中信证券研究部策略组估算本轮2000亿美元清单落地将会对美国产生较大压力。

2000亿清单落地对中国GDP、出口和贸易顺差的宏观口径测算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美国在制定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关税的2000亿美元商品清单时,已经较大程度上考虑了该清单对美国国内经济的潜在冲击影响。那么,该清单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影响几何?对我国而言,首当其冲的是对我国出口的负向冲击,其次则将进而影响到国内产出水平。因此本部分主要测算了美国2000亿美元清单对我国国内经济增长相关变量的影响。

根据USTR最新公布的关税政策显示,美国对华的第二轮征税清单货币价值总额达2000亿美元,而适应关税比率年内为10%,随后2019年进一步增大到25%。通过对我国关税传导系数的估计,结合相关我国出口价格弹性的测算,我们对本轮贸易战的宏观直接影响进行了初步测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图所示。

新一轮贸易战之GDP、进出口影响
新一轮贸易战之GDP、进出口影响

其中,关税传导系数衡量了关税实际让出口商承担的比例,我们预估在50%至70%的范围内。从历史经验来看,关税的增加并非会完全由出口商承担,尤其在较短的时期内,进口商也会对价格的变化程度承担一部分,我们估计大概率进口商会承担至多50%,因此测算的敏感性分析考虑了0.5、0.6、0.7三个系数;而从中国出口弹性来看,在2007年IMF的工作论文中,Aziz和Li对我国的出口的价格弹性和需求弹性进行了分别考虑和测算。由于本轮关税主要直接影响的是价格弹性,我们主要考虑价格的变化对出口的影响,因此引用了其研究中对应的1.55的中国出口价格弹性系数。

由此,通过对不同类别的商品的实际价格影响进行了均一化的估计,我们对2000亿美元的货品加征关税的直接影响进行了宏观层面的计算。首先,我们将预估的对美出口货品价值的潜在变化乘以Aziz 和 Li(2007)对中国出口价格弹性的估计,由此获得了对美国从中国进口减少金额的估计。随后,我们计算这一金额的变化分别对我国对美贸易顺差的影响、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以及对我国GDP增长的影响。在我们的测算中,我们仅考虑了在静态情形下本轮冲击的直接影响,而未对中国对美的反制措施的潜在影响以及贸易战的连带的传导效应(如出口目的地替代、产业链上下游传导等)进行过度假设。

下表分别对第二批2000亿美元的关税加征对我国贸易顺差的比例变化、对我国出口总额的变化、以及对GDP总量的变化进行了敏感性估计,具体结果如下。

新一轮贸易战之GDP、进出口影响
新一轮贸易战之GDP、进出口影响

由于10%的关税大概率仅为过渡期税率,我们重点考虑关税加增25%的情形(表3)。结果显示,若美国本轮的加税以0.5至0.7的价格传导系数传递到我国的出口货物上(即25%的关税增幅对应出口货物价格增幅12.5%-17.5%),则将减少我国对美出口388-543亿美元,同时减少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约13.9%-19.5%。从对我国的出口影响上看,2017年,我国总出口额达到2.3万亿美元,对美出口的降低预计将拖累我国总出口增速1.7-2.4个点,整体效应较为明显;而从对GDP的影响来看,如果不考虑其他缓冲措施,以及商品转出口等对冲举措,预计将影响GDP增长0.32个百分点至0.44个百分点,对短期经济还是有一定影响。

后续影响还将持续,间接影响不容忽视

从现阶段测算结果来看,目前两轮征税清单共覆盖价值2500亿美元商品,整体对GDP直接影响在0.4%-0.55%(按加征25%计)。但需要注意到,这一计算并未考虑对出口服务业的相关影响,与此同时,尽管对美国货物的出口减少可以通过“转出口”的形式对冲,但清单物品对欧洲、日本等主要贸易目的地的敞口也已经处于较高水平,进一步提升空间较为有限。当然如果考虑到本次贸易战可能对全球产业链产生破坏性的打击,则对整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将会更加严重。

截至目前,中美贸易战已经进行了两轮。两轮关税金额的加总在双方各自的进口金额占比已经达到45%-50%。未来中美贸易战的情况还有可能受到汇率波动变化对关税加征的缓冲作用、国内外产业联盟协会的博弈、11月美国中期选举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因此具体动态影响还有待持续观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需要密切关注我国对于本轮关税加征的反制措施及相应的影响。

新一轮贸易战之GDP、进出口影响
新一轮贸易战之GDP、进出口影响
新一轮贸易战之GDP、进出口影响
新一轮贸易战之GDP、进出口影响
新一轮贸易战之GDP、进出口影响
新一轮贸易战之GDP、进出口影响
新一轮贸易战之GDP、进出口影响
新一轮贸易战之GDP、进出口影响

[1] Aziz J, Li X, 2007, China’s Changing Trade Elasticities[J]. IMF Working Paper 07/266. 下同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18年9月18日发布的报告《中美贸易战系列专题研究之一:2000亿清单落地,新一轮中美贸易战宏观影响几何?——对GDP、出口和贸易顺差的影响测算》,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相关报告。

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新一轮贸易战之GDP、进出口影响

本资料所提供的服务主要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其他类型的投资者在分类结果和评级结果与卖方研究服务风险等级相匹配的前提下,在接受卖方研究服务前,还应当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对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关于本资料的性质。本资料的性质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该项服务通常是根据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需求或特点,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和研究方法所提供的中长期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而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投资操作性意见:(1)该项服务所提供的分析意见仅代表中信证券研究部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因此,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2)该项服务是一项“标准化服务”,侧重于提供中长期的投资价值判断和相对指数表现。其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每一位使用者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目标、需求等个性化情况,也不涉及每一项具体投资决策的“选股”和“择时”判断,因此,不能够将其视为针对特定投资者的、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投资操作建议,也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

关于使用本资料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在关键假设条件下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如:给予个股“买入”投资评级,并不等同于建议在当前时点/当前价位执行买入的投资操作)。(2)以往的表现不能够作为日后表现的佐证或担保。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情况并配合其他分析手段。投资者在使用该项服务辅助进行具体投资决策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4)为避免对本资料及其对应的证券研究报告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逻辑及其关键假设、投资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需要明确的是,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使用相关服务。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版权所有,未经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中的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