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醫生:「阿奇黴素+紅黴素+止咳藥」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

兒童醫生:“阿奇黴素+紅黴素+止咳藥”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

一、每當遇到家長給孩子亂喂藥的情況,心裡就十分糾結

每當出門診時遇到家長給孩子亂喂藥時,看到孩子們那一張張天真無邪的臉,每一次,我都要向家長們宣教一番,甚至不怕家長翻臉地把他們訓斥一番!可是總感覺收效甚微!

二、可目前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名一線兒科大夫,我不能辦到!

1月10號上午來了一個很可愛的寶寶,女孩,1歲4個月,10公斤重,咳嗽6~7天。當時是由爸爸和奶奶領著來的,爸爸老實憨厚,奶奶更是慈祥淳樸,孩子一雙大眼睛甚是可愛,看樣子應該是從市郊過來的。

家長說,孩子晚上睡著了經常咳嗽,我問他們用過藥嗎?結果他們馬上告訴我:服用阿奇黴素7天,每日三次,每次一袋0.1g。但是效果並不好,服用三天後,還同時服用了4天紅黴素,每天3次,每次一袋0.1g,昨晚居然還同時服用“克咳”止咳。

看著這麼樸實的一家人,一下子我不能淡定啦!我立即問他們:“怎麼能這樣給孩子吃藥呢?”他們告訴我說是一名“Xxx”的一個老大夫讓他們這樣用的,據他們說,“Xxx”是一名退休的老大夫,自己還在開著診所。

一瞬間我不知道自己該如何作答!通過他們的神情和反應可以判斷(爸爸四十多歲,奶奶七十歲左右)他們說的是實情!我簡直要爆發啦!怎麼可以這樣給一歲多的寶寶用藥呢!豈有此理!

我好一陣子不能說話,經過強烈的剋制,我才建議他們以後再不要去那個地方看病了,“Xxx”根本不是兒科大夫(對於同行,這麼多年來我是第一次給家屬這樣的建議)!同時我也深知我們國家醫生層次的差別很大,我之所以這麼說完全是出於擔驚害怕!我真的很害怕!

兒童醫生:“阿奇黴素+紅黴素+止咳藥”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

三、那麼,這三種藥對孩子有何危害?

“克咳”裡面含有罌粟殼,有鎮咳作用,但罌粟殼中含有嗎啡、可待因、罌粟鹼、蒂巴因、那可汀等生物鹼類物質。而在今年1月份,CFDA就規定12歲以下兒童和哺乳期婦女禁用含有可待因的藥品。

而且阿奇黴素和紅黴素其實是一類藥,只不過紅黴素是一代,阿奇黴素是紅黴素的衍生物。如果說阿奇黴素治療寶寶咳嗽都無效的話,那紅黴素效果就更不用說。

最關鍵的是:阿奇黴素根本不能一天用三次!而且每次都是0.1 g!還連用7天!阿奇黴素在體內代謝的時間很長,能夠更長久的融入體內組織細胞,即使血液內藥物濃度較低時仍然會有一定量的分佈,一般而言,只有明確診斷為細菌感染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用到它。即使這個寶寶每天只吃一次10 mg/kg,連用三天,阿奇黴素在體內也會停留7天以上。如果大家在瞭解了這個之後,一定會明白我的擔憂:這個寶寶可是每天三次0.1 g,還連用了7天!這還不包括一日三次的紅黴素和止咳藥!(兒童用法用量見註釋1)

其實我的擔憂還不止這些!一方面我擔心藥物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在給孩子仔細檢查後,也在思慮:孩子目前咳嗽雖未好轉,但也沒有對寶寶造成明顯的傷害,精神反應良好,也沒有嘔吐腹痛等胃腸道不適症狀,也無萎靡不振等全身反應……難道那些藥物也有問題?說實話,那一刻我在暗喜沒有給孩子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最後,看著兩位家長樸實無華的臉龐,感受到他們對於醫生的無比信賴,在經過一番內心掙扎後,我並沒有說藥物會給孩子造成進一步傷害的話語,擔心會引起他們的恐慌。

我讓他們停服了前述的所有藥物,多飲水,叮囑他們如果孩子有異常反應一定要隨時來診。

我不知道我的處理方法是否最妥當的,但我知道我不能在孩子無明顯異常的情況下給家長亂施壓力,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至於咳嗽,我給他們開了抗過敏藥物(見註釋2),讓寶寶每晚睡前服用半片,三天後若無效果,就要再來醫院。截止到今天已經一週了,但沒有看到他們再來,估計是痊癒了吧!

非常感謝,沒有讓孩子發生可怕的後續傷害!

兒童醫生:“阿奇黴素+紅黴素+止咳藥”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

附:註釋(來源丨張藥師,藥評中心)

註釋1:阿奇黴素用法用量(兒童)

兒童最好選用阿奇黴素顆粒劑或幹混懸劑。

1、一般感染

口服總劑量為30mg/kg,可選擇三日給藥方案,或者選擇五日給藥方案。

三日給藥方案:一次10mg/kg,一日1次,連續3日給藥;

五日給藥方案:第1日10mg/kg,第2-5日,一次5mg/kg,一日1次,連續5日給藥。

2、中耳炎、肺炎

第1日,一次10mg/kg,一日一次,一日最大劑量500mg;第2-5日,一日5mg/kg,一日一次,一日最大劑量250mg。

3、咽炎、扁桃體炎

一日12mg/kg,一日一次,連用5日。一日最大劑量500mg。

註釋2:撲爾敏(氯苯那敏)的使用

1、2歲的孩子可以用撲爾敏,但並不值得推廣。

2、國內資料:新生兒和早產兒不宜使用撲爾敏;國外資料:不推薦6歲以下兒童使用撲爾敏。

3、撲爾敏不可用於下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發作的患者(因可使痰液變稠而加重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