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葫蘆娃」遇上「受傷的」媽,他做了些什麼?

曾經有一天晚上和我的父親拌嘴,覺得委屈我在房間裡憋哭了。

這一幕被當時4歲多的兒子看到了,他竟收斂起平日瘋鬧的狀態,躡手躡腳地跑到黑漆漆的房間,摸到我的手,輕柔地發聲:“媽媽,你怎麼了?”

情緒很糟糕的我沒有理會他,他就把小臉蛋湊過來,貼著我的臉,一邊輕拍我的手,“媽媽你別哭了啊,姥爺他沒說你了……”

想到平時兒子犯了錯受到批評忍不住大哭,我們大人會被他的哭鬧聲煩到,有時很嚴厲地怒斥他:不許哭了,還哭就出去!

當“葫蘆娃”遇上“受傷的”媽,他做了些什麼?

作為心智發育成熟的大人,我們理應比孩子更理性,情商更高。可是為何我們自己卻常常情緒失控呢?

今天反過來,我做了一回哭鼻子的孩子。可是兒子沒有覺得我煩(沒有陪他玩),卻像一個小哥哥一樣過來安慰我。我突然感到自己像個小女生一樣,得到了他的關心。

我起身去洗手間拿毛巾擦眼淚,兒子跟著我進來,突然大聲唱起了歌:“葫蘆娃葫蘆娃,風吹雨打都不怕……”他邊唱邊看著我,彷彿在安慰我這位“受傷的”媽媽。

我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問他:你這是在唱給我聽嗎?他邊唱邊點點頭,然後又若無其事地走開了。小小的年紀,居然懂得用這麼委婉不著痕跡的方法來激勵他的媽媽。

當“葫蘆娃”遇上“受傷的”媽,他做了些什麼?

獎勵和表揚固然是教育孩子的主流,但遇原則問題也沒少批評:怒喝、罰站,甚至再無理取鬧就丟出去的嚇唬……

雖然能讓孩子安靜,但也會心有餘悸的擔心會造成孩子叛逆的心裡陰影,也未嘗不害怕他用粗暴的方式來和別人相處。

於是我一邊在想辦法嚴格管教孩子,一邊在內心戳自己,一邊修煉自己的高情商,一邊卻控制不住自己的壞情緒。

跟孩子比起來,似乎我這當媽的情商更低。至少孩子從不會對我氣急敗壞地說:“你再吼,我就不要你這個媽了”、“你們大人別吵啦,煩死了”……

謝謝你孩子,在我情緒低落的時候,你會用溫柔的方式來安慰我,用聰明的方法來開導我。跟孩子比起來,似乎孩子更愛我們,而我同樣也需要和孩子一起不斷進步。

當“葫蘆娃”遇上“受傷的”媽,他做了些什麼?

4歲多的“葫蘆娃”給他“受傷”的媽,很好地做了一個示範。在家人面前,有時候近距離親密的肢體語言會比面對面直視走心。

有時候輕言細語會比河東獅吼管用,有時候暗示、對比、比喻會比直言不諱更讓人心悅誠服……我們不是不懂,只是經常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