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通緝令這樣子,畫像不識誰是誰怎麼抓捕的

古時,惡人做壞事,壞事傳千里之外,官府也都會在城門最顯眼之處張貼通緝令,用於告示他人小心和進行追捕,但畫通緝令的手法似乎不是太好。

古時的通緝令這樣子,畫像不識誰是誰怎麼抓捕的

通緝令

我們可以看到這張有點畫得十分簡單的臉,除非臉上有標誌性的印記或者某個臉部器官特別大,要不,根本就認不清是何人。那以前是怎麼抓到通緝犯的呢?

1、在緝拿令上,我們可以看到,寫著姓名,和他做了什麼惡事。但他要是該城的人的話,緝拿令上回寫有他的其他輔助信息,如有什麼形貌特徵和年齡之類的,使民眾能夠有所警惕。

古時的通緝令這樣子,畫像不識誰是誰怎麼抓捕的

通緝令

2、在古代通緝令是明確有法令規定獎罰制度,鼓勵民眾積極幫忙,同時也根據不同的情況發放不同的的獎罰標準。其中,唐代是發“海捕文書”,宋代“懸賞五萬錢”。

古時的通緝令這樣子,畫像不識誰是誰怎麼抓捕的

通緝令

3、雖然畫的的確不是很好,但古代的捕快也是很聰明的,實行海捕的方式。只要符合通緝令上的信息,就統統抓起來,而且在那時候車馬很慢,人流流動不是很快,這樣的海捕成效是很明顯的。

4、由於開發的路徑不是特別多,基本安全的路徑上會有驛站,驛站肯定是有官員的,甚至還有茶館用於旅途的人休息,一發令下,快馬加鞭,通報驛站,驛站也會根據相關的法令,進行一系列的抓捕流程。

所以古代的通緝令哪怕畫像不是特別清楚,官府們還是可以根據通緝令採取“以畫識人”的方式,甚至還有最普遍的懸賞的方式,讓抓捕犯人變得有所憑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