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寒,程咬金的“晚节不保”可能只是一个心酸的局

小说中的程咬金粗中有细,历史上的程咬金更是足智多谋。

史载:“每阵先登,以功封宿国公。”这是非常明确地交待,程咬金完全是凭借一股拼命精神坐上了高位。后世小说,也大抵上根据这个“每阵先登”,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勇猛无双的战将。

他不仅勇猛,而且敏锐。据《旧唐书》记载,李建成曾经因为忌惮程咬金的能力,于是向李渊进谗言,让他去担任康州刺史。于是程咬金向李世民说“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译文大体上可以理解为,李建民正在逐步削减您的势力,我大不了一死,可是您得一定要自保才好。但这一句的潜台词就十分寒冷了,

你手下的兵将都保不住,以后凭什么保住自己呢?

或者

当您的左膀右臂都被剔除后,您以后如何自处呢?

玄武门之恋,程咬金自是全力参与,事后也被封为右武卫大将军!入封卢国公,入凌烟阁。

有一个细节细思起来很有味道,李世民远征高丽,程知节留守长安。一般而言,留守长安的将帅,必须信臣,更是忠臣。而且是铁打了嫡系力量。

他身上牢牢印上了李世民的标签!而不是李治的!

这似乎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李世民一去,他自然受命迎太子回朝,并亲自担任警卫一把手,连续三个月住在李治宫前。

受命迎回太子,这是忠诚。

亲身保卫三月,更是精明!

他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了,再多他就不想要,也不敢要了!

细思极寒,程咬金的“晚节不保”可能只是一个心酸的局

公元656年,程知节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交战期间,前军总管苏定方突袭立功,副大总管王文度心生嫉妒于是进言,说应当采取保守战术,并说自己有皇帝的密旨,让包括程咬金在内的所有人听从他的指挥(又矫称别奉圣旨,以知节恃勇轻敌,使文度为其节制,遂收军不许深入。),苏定方认为这密旨一事有诈,应当把王文度抓起来,奏请皇上。结果程咬金没有听从!后来,程咬金率军来到怛笃城,”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及分财,唯定方一无所取“

先是贻误战机,然后屠城,最后分割抢来的财宝,这就是被世人所说的程咬金的”晚节不保“。

这是真的么?

事情是真的,但晚节不保恐怕言过其实!

史书上写得太过模糊,也露出了太多疑点!

细思极寒,程咬金的“晚节不保”可能只是一个心酸的局

王文度是什么人?只是一个普通将领,新旧唐书几乎都没有他的影子。为何能当上行军副大总管?为何敢有底气说自己有密旨?

行军副总管,大唐能征善战的将军无数,无论怎么轮都轮不到这个王文度身上,可偏偏就是轮到他了!

他并不是几个国公的儿子或兄弟,那么,显然,最大的可能就浮出了水面,他应当是李治的人!

李治初登位,必须从各个方面巩固自己的势力,培养或收编一些名不显势不彰的亲信无可厚非。同时也需要用一些胜仗来让自己的龙椅更稳固一些。

委派自己讨伐西突厥,在程知节看来,应当是李治对自己的回报!迎太子回朝,亲身护卫三个多月。此役只要胜利,程知节肯定会加官晋爵。

直到王文度说出密旨一事,程知节害怕了!

因为这肯定是真的!

矫诏(假传或虚构圣旨),而且是军事行动中的矫诏,大凡有些头脑的人都不会这样操作。何况王文度还是征过高句丽的将领,何况他还是李治委派的副大总管?

怎么可能矫诏?

所以,这个圣旨一事一定是真的!

细思极寒,程咬金的“晚节不保”可能只是一个心酸的局

再看看同时期前后发生的事就明白了。高阳公主反,薛万彻反,安国公发配,立武则天为后,长孙无忌死、褚遂良死,于志宁退避,李绩装病。李治打出了一系列的组合拳来完成乾纳独断,而独断的前提就是清除原李世民班底对政权的影响!

高阳公主反了,程知节的儿子也娶了一位公主?岂能不多心?

薛万彻反了,也是当年一起喝酒杀人的大将军,岂能不多心?

原来,可能是自己想得太简纯了!以为委派成大主管,是为了回报。回报是真的,但回报中的监视同样是真的!

帝王心术!

所以,这个密旨一事被史官给含蓄地藏起来了!

对于程知节来说,立功,虽不致于震主,但明显会让自己戴上一个派系的标签。可是李治却不一定会这样想,依然会给他这样那样的考题,稍有不慎,必然会落得和同僚一样的下场。

已是国公,再立战功,以何封赏?

王翦为了避免被杀,主动向秦始皇要地要钱,这一招不能用了!李治不傻!

萧何为了避免被杀,主动开始大肆买地受贿,这一招也不能用了!李治能看得出来!

所有史书上记载的法子都不能用了!

细思极寒,程咬金的“晚节不保”可能只是一个心酸的局

何况,仅仅是无功并不能让程知节躲开朝堂的是非。

既然无功不可,那就有过好了!

屠城,分财!

尤其是刮分胡人财产,这种行为怎么可能藏得住?且不说有王文度这样的卧底,那多么将领中李治嫡系的不在少数!大唐首重军功,如此必胜之局,会有多少人的亲信穿插进来?

这一切都是程咬金的故意为之!

结果,不出所料,回朝后”事情败露“,程咬金减死免官!”军还,坐免官。未几,授岐州刺史。表请乞骸骨,许之。“

老程我不陪你们玩了,管你们是皇帝,还是同僚,我回家养老还不成么?

读者可以看看,他用自己的”晚节不保“换来了什么。”陪葬昭陵。子处默,袭爵卢国公。处亮,以功臣子尚太宗女清河长公主,授驸马都尉、左卫中郎将。少子处弼,官至右金吾将军。处弼子伯献,开元中,左金吾大将军。

这出戏的另两个配角,也很有意思!

细思极寒,程咬金的“晚节不保”可能只是一个心酸的局

苏定方走到了台前,成为李治班底。而那个王文度的结局也很耐人寻味,虚构圣旨这样滔天级别的死罪,竟然免除了!

不仅是免除了死罪,而且是降为平民,更蹊跷的是,后来他又当上了左卫郎将,还陪着苏定言去讨伐百济,后来在作战时死了!

不是李治的亲信?谁信?

有时,也会腹黑地想到,这个王文度的死,如果不是偶然,那一定是有人做局。

原来,苏定方也想明白了!

程知节谥号为”襄“,襄者,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看来李治早就看明白程知节的小把戏了!奈何自己不讲究在先,也不好做深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