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北伐名將(二)

6、祖逖

西晉末年,五胡亂華,司馬氏退避江南。祖逖是河北人,也舉家南下,由於他為人“輕財好俠,慷慨節尚”,被流民推舉為首領。祖逖目睹中原喪亂,每日“聞雞起舞”,欲圖光復大業,又上書晉元帝司馬睿,力請北伐。司馬睿“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還沒將此事列入議事日程。難得有人主動請纓,於是封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了些錢物,讓他自己招兵買馬,祖逖於是招募2000人誓師北伐。祖逖軍紀嚴明,又“愛人下士”,部隊戰鬥力很強,北伐進展順利,一路勢如破竹,打到黃河邊上,使“黃河以南盡為晉土”,就連以兇悍著稱的胡皇石勒都“不敢窺兵河南”。功高蓋主歷來是政治上的大忌,祖逖戰功顯赫,朝廷便不放心了,於是派遣戴若思為都督監督祖逖,祖逖“意甚怏怏”,最終憂憤而死。

7、桓溫

東晉權臣,曾執掌朝政。《晉書》說其面相,“眼如紫石稜,須作猥毛磔”,很是威武。桓溫從小便膽識過人,18歲時為報父仇,“枕戈泣血”,手刃仇家。在任荊州刺史時,率眾西伐,滅了十六國中最早建立的成漢政權。隨後進行了三次北伐。第一次,主要對手是氐族苻鍵的前秦政權,一直打到霸上(長安以東),北伐軍很受歡迎,“持牛酒迎溫於路者十八九”,但是由於糧草不濟,不得不退了回去;第二次,對手是羌族建立的後秦政權,這次又大獲全勝,收復了洛陽。但隨後被剛剛崛起而入據中原的前燕慕容氏擊退。第三次,與前燕慕容氏對峙,開始時勢不可擋,佔盡先機,最終在枋頭(今河南汲縣東北)一役,遭到前燕大將慕容垂的騎兵伏擊,鎩羽而歸。

8、劉裕

即南朝劉宋的建立者。最初為東晉大將,後來取代桓玄成為東晉王朝的實際操控者。劉裕為了樹立更多威望,達到最終取晉而代之的目的,以大將檀道濟為先鋒,開展了一些列的北伐征戰。先是於409年滅掉南燕政權,又趁後秦內亂之時,直取長安,滅掉了北方稱雄一時的後秦政權,但因為怕後方變故,隨即班師回朝,以致於長安留守空虛,將士又互相攻伐,大夏王劉勃勃便趁機攻佔了長安。劉裕北伐收復青、兗、司三州,擁有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建宋稱帝后,成為南朝時期疆域最大的一個王朝。

9、陳慶之

南朝時梁朝將領,傑出的軍事家。北魏後期,內亂頻仍,義軍突起,爾朱榮趁機控制朝政,北海王元顥降梁,並請梁朝出兵助其稱帝。梁武帝蕭衍以陳慶之為飆勇將軍,率兵7000人護送元顥北上洛陽。元顥想當皇帝,但並沒有奪取洛陽之心,“於渙水即魏帝號”,不走了,封陳慶之為衛將軍、徐州刺史,讓他自己北上。於是陳慶之率領七千部隊,開始了一段神話般的北伐之旅。陳慶之手下將士都穿白袍,打仗勇敢,所向無敵,“麾下悉著白袍,所向披靡”。不到5個月便打到洛陽,大小47戰全勝,攻下了32座城池,“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戰,所向無前。”洛陽一帶有歌謠唱到:“名軍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後來爾朱榮採取避實就虛之法,攻打元顥,陳慶之失去了後方支撐,只得回撤南梁,結束了北伐。

10、岳飛

南宋抗金將領,曾在郾城大捷中大敗金軍。岳飛為了光復中原,還一度揮師北伐,收復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失地。1131年,金軍打到長江一線,隨後回撤,在河南立了劉豫偽齊政權。1133年劉豫派大將李成南侵,佔領襄陽、唐、鄧、隨、郢、信陽六郡,也就是今河南南部、湖北北部等地,準備與洞庭湖的楊么起義軍會和,“趨兩浙與麼會”,夾擊南宋。岳飛認為“襄陽等六郡為恢復中原基本”是“心膂之病”,主張先打李成,再消滅洞庭湖的起義軍,“後加兵湖湘,以殄群盜”,於是朝廷派岳飛渡江北伐。渡江時岳飛對同僚們說:“飛不擒賊,不涉此江。”打不贏我們絕不回來了,信心十足,軍威大振,很快便盡收豫南鄂北失地,大大壯大了南宋國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