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示範區企業已擁有境外授權專利量過萬件

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已拥有境外授权专利量过万件

歷史上,中關村誕生了數個“第一”:我國第一家民營科技企業、第一家無形資產佔註冊資本100%的企業、第一家有限合夥投資機構、第一個政府引導基金、第一部科技園區地方立法。

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翟立新表示,中關村始終走在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的前沿,成為深化改革的“探路者”。

5年來,中關村全面深化改革。先後實施科技成果轉化“三權”改革、境外併購外匯管理、投貸聯動、“國際人才20條”等改革試點,帶動形成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激勵科技人才的政策體系。

位於海淀區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外籍人才服務窗口”,旨在為外籍人才提供包括企業註冊、知識產權、法律服務、投融資服務等一系列支持。來自也門的清華大學畢業生阿哈邁德在2017年底通過了有關部門審批,很快就拿到中國“綠卡”。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江表示,北京試點的外籍人才出入境新政策具有開創性,向全世界釋放了集聚創新創業人才的信號,有助於提升中國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已拥有境外授权专利量过万件

近5年來,中關村有20多項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或被其他國家引進,一些科技成果轉化試點政策納入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等法律法規。

2018年1月,海淀區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中關村科學城建設的若干措施》,包括關注原始創新能力躍升、新型研發平臺領航、科技金融融合創新等9項計劃和科技城市建設、科技政府塑造、科技公民培育等7項行動。

目前,中關村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8萬件,是2013年的2.8倍;累計主導創制發佈標準7858項,其中國際標準330項,是2013年的2.5倍。

2016年9月,國務院印發《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確定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就是:到2017年,科技創新動力、活力和能力明顯增強,科技創新質量實現新跨越,開放創新、創新創業生態引領全國,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初具規模。

曾是中關村四大電子商品賣場之一的鼎好大廈,如今大部分已被升級改造,充滿科技感的孵化機構取代了賣鼠標、賣光盤的“小攤位”。目前,中關村有200多家科技企業孵化器、1490多家創投機構、500多家協會聯盟等,助力科技成果產業化。

2018年1至7月,中關村平均每天新設立科技企業92家。2017年中關村示範區內共發生股權投資案例2584起,佔全國股權投資案例總數的近三分之一,是全球風險投資最活躍的區域之一。

2017年,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已發展至2.2萬家,企業總收入5.3萬億元,實現增加值7352億元,總收入和增加值均達到2013年的1.7倍。

在互聯網技術大發展和“雙創”熱潮推動下,中關村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快速發展,為產業升級提供了新路徑,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能。

為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進建設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等合作園區,中關村企業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構超過6100家,初步形成京津冀協同創新園區鏈和產業鏈。

2017年,中關村管委會、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廳,共同印發實施《發揮中關村節能環保技術優勢推進京津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方案》。三地政府共建合作機制,中關村的“環保技術解決方案”直指京津冀地區的環保難題,促進企業在環保領域升級轉型。

趙弘認為,中關村已成為中國技術創新的源頭,眾多企業總部研發和製造分離的發展模式充分釋放了輻射帶動作用。全國各地的中關村分支機構,不僅帶來技術、模式的複製和輻射,還推動了制度的創新。

2017年,中關村技術合同成交額3549億元,佔全國近三分之一。中關村與其他地區共建24個合作園區和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實現了技術輸出、政策輸出、品牌輸出。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不少科技創新項目正走出國門,也帶動外籍人士來京創業。

過去幾年,中關村管委會已先後在美國硅谷、加拿大多倫多、英國倫敦等10地建立了海外聯絡處。

截至2017年底,101家中關村示範區企業在境外上市。2017年,示範區企業擁有境外授權專利量1.1萬件,海外併購交易額2895億元,佔全國60%以上。

與此同時,英特爾、蘋果等300多家跨國公司分支機構或研發中心也集聚中關村。

翟立新表示,中關村將對標國際一流,從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提升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能力、當好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主要載體、培育具有技術主導權的產業集群四個方面推動打造中關村“升級版”。

摘自新華社《奔跑吧!中關村》

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已拥有境外授权专利量过万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