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花溪路徑

2017年,花溪區位列中國全域旅遊魅力指數排行榜區縣級榜單第一名、青巖古鎮景區成功晉級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花溪路徑

青巖古鎮

高原明珠,正逐步向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邁進,旅遊景觀全域優化,旅遊服務全域配套,旅遊治理全域覆蓋,旅遊產業全域聯動,旅遊成果全民共享......

青巖古鎮,百年古韻,生生不息,見證著花溪區旅遊發展的足跡。如今在風起雲湧的時代潮頭,它將承載起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希冀和榮耀。

在964.32平方公里的花溪熱土上,一場大氣磅礴的旅遊創新發展規劃,將引領花溪大步邁入“全域旅遊時代”。花溪區按照“全景式打造、全季節體驗、全社會參與、全產業發展、全方位服務、全區域管理”的要求,凝聚全區之力量,致力實現旅遊業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傾力打造了全域旅遊的花溪再騰飛。

這是新時代的號角,這是發展的集結令,這是花溪區追尋旅遊發展新目標的鏗鏘足音。未來的花溪將再現“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輝煌盛景!

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花溪路徑

金秋高坡

——站在新時代的起點,全域旅遊大發展的風口已至、大勢已成,必須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花溪有何資本?

以“資源”為支點 撬動“全域”平臺

坐擁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山靈水秀的自然風光:氣候舒適,真山真水到處是,境內十里河灘明如鏡,幾步花圃幾農田,天河潭兼具黃果樹瀑布之雄、龍宮之奇與花溪之秀,全區以豐富的生態資源榮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花溪路徑

天河潭

文化資源更是豐盈富饒:孔學堂、十里河灘、大學城、貴州大學新校區,是花溪區近年來打造的城市文化新地標;趙以炯狀元故居、桐埜書屋、周恩來父親曾居地等文化景觀的提升改造,讓花溪城市文脈繼續延續。青巖古鎮登上“國家名片”、景觀成為《中國古鎮》特種郵票畫面;久安“古茶樹與茶文化系統”成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久安茶文化展廳和茫父藝術中心的建成,則讓花溪文化特色得以彰顯。

瑰麗多彩的民族風情,特色鮮明的民族文化則是獨樹一幟:“花溪之夏”藝術節,“四月八”、“六月六”、“正月十三”民族民間歌舞大聯歡、孔學堂春節文化廟會等文化品牌,不但豐富著群眾的文化生活,還讓花溪文化色彩更加絢麗、多姿。

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花溪路徑

苗族鬥牛

坐擁這麼好的生態資源,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如何驅動全區旅遊資源成為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利劍?

與時俱進審視花溪的旅遊資源價值,搶抓國家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的機遇,大手筆謀劃、高水平建設,注重把周邊分散的景點和美麗的鄉村串聯成璀璨的項鍊,精心打造全域旅遊先行示範區。

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花溪路徑

花溪高坡

——打破常規,把花溪整個區域整體當作一個大景區,全域聯動共建“全域花溪”,按照全景式打造、全季節體驗、全產業發展、全社會參與、全方位服務、全區域管理的“六全”模式,縱深推進全域旅遊創建,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全域。

全域共建 拓寬旅遊發展空間

近年來,花溪區委、區政府謀定而動:以“國際獨具特色、國內獨樹一幟、省內獨一無二”為目標,大手筆、大氣魄進行規劃建設

“多規合一”的頂層設計。突出“大花園、大溪流”特色,委託國內一流的戰略策劃研究機構和規劃編制單位,精心編制了《打造國家全域旅遊先行示範區策劃方案》、《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等10餘個規劃和方案,以規劃統籌全域旅遊資源開發,努力建成高品質、立體化、全景式的宜居、宜業、宜學、宜遊旅遊示範城市。

按照“一核一軸四組團”的全域旅遊整體佈局,整體規劃花溪旅遊:以A級景區為核心,以花溪北部溼地公園至南部高坡苗鄉長37公里的風景廊道為黃金旅遊軸,把核心景區和周邊景點串珠成鏈,輻射帶動茶文化、山地運動、農耕體驗、文化創意四個旅遊產業發展組團。

全域為景的公園形態——按保護優先、一山一策的方式實施了分類治理,提升植被覆蓋度,形成了點、線、面、環相結合的城市綠地系統,構建了“全域為園,全城為景”的公園城市形態;

打造休閒度假區——以鄉村旅遊、文化旅遊、健康旅遊、生態旅遊、山地旅遊為方向,推進了板橋藝術村、青巖80年代主題創意文化園、夜郎谷等休閒度假區打造。

打造生態溼地休閒帶——以花溪河為軸帶,中心城區沿十里河灘——孔學堂——花溪公園——黃金大道一線景觀及水域,打造了生態溼地休閒帶。

打造鄉村旅遊帶——以青巖鎮、黔陶鄉、高坡鄉三地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民族風情為依託,充分利用沿線的自然風光、特色民俗和生態氣候,對14個行政村寨進行了特色組團式立體打造“溪南十錦”,形成了鄉村旅遊帶。

日月同輝滿天星,全區處處是景區。一幅全景打造的美好畫卷徐徐展開——孔學堂、十里河灘、青巖古鎮等結合了自然和人文稟賦的風情景區與各大景區交相輝映;鎮山村、高坡村、龍井村等美麗鄉村成片開花,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姿。

一系列全景創建的舉措紛紛落地,快速推進的全域旅遊示範區顯示出強大吸金力:2018年“五一”小長假三天花溪全區共接待遊客67.91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4.99%,旅遊收入31924萬元,同比增長39.91%。

此外,花溪區強調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做好“七個一”,即要有一攬子支持政策,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創建工作方案,要有一個高水平的規劃;要有一個有利於推進工作的機制,要全力推進一批項目建設,要建立一套考核評價體系,要總結一套可複製的經驗,通過先行示範區的創建,為全市乃至全省發展全域旅遊提供可複製的經驗,為全省旅遊業實現“井噴式”增長作出積極貢獻。

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花溪路徑

青巖古鎮

——發展全域旅遊是一項綜合性強、關聯度大的系統工程。必須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開創“旅遊一業突破,引領多業融合”的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科學規劃佈局,精心做好全域旅遊發展頂層設計,要堅持融合發展。

全域共融 釋放“旅遊+”聚變效應

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的花溪實踐,從全業態大融合的路徑出發。發揮“旅遊+”的綜合帶動功能,推動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深度融合和全社會共同參與。

一業興,百業旺。花溪區深入推進旅遊與文化、農業、林業、體育、茶葉、服務、養生、大數據等產業的融合,打造國家城市生態溼地公園休閒度假區、青巖國際特色旅遊小城鎮、天河潭喀斯特地貌休閒度假養生地、高坡國際山地運動基地、恆大童世界兒童主題樂園“五大旅遊綜合體”,將花溪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山地旅遊休閒度假勝地”。

——“旅遊+文化”。打造以孔學堂為代表的傳統文化、青巖古鎮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十里河灘國家城市溼地公園為代表的生態文化、花溪苗繡為代表的民族文化、大學城為代表的時尚文化和創意文化等文化名片。

——“旅遊+養生”。全區將實施“中醫藥+養生保健、特色康復、健康養老、數據信息”四大行動計劃,依託天河潭景區苗醫館建設,促進健康養生、健康服務產業加快發展。同時,以天河潭、花溪河周邊及沿線為重點,打造一批運動、養生特色度假村落,形成以運動養生、文化養生、禪茶養心、健康食養、康復養生為主的新業態。

——“旅遊+農業”。全區將按照“融旅於農、顯農於特、一產三產化”思路,突出“茶、蔬、果”三大主導產業,以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為依託,加快培育農旅綜合體、觀光休閒、景觀旅遊等新興業態,探索開發休閒農莊、鄉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駕露營、戶外運動等鄉村休閒度假產品。高標準建設“溪南十錦”,按照景區要求對青巖、黔陶、高坡沿線十個村進行美麗鄉村升級改造;在青巖鎮山王廟建設田園綜合體,帶動村民發展休閒農業,構建了“農業+旅遊+村落”的農業農村發展新模式;在久安鄉建設萬畝茶園,大力發展茶旅產業。

——“旅遊+運動”。在山地運動產業方面,將依託峽谷瀑布、山地景觀、高原臺地等資源,抓好山地戶外運動基地建設,打造一批精品賽事,積極發展徒步穿越、洞穴探索等戶外休閒體育旅遊活動。

——“旅遊+大數據”。實施青巖古鎮、天河潭智慧景區建設,建立票務系統、景區監控系統和智慧語音講解系統等。建成花溪旅遊運行監管和應急平臺,實現對各景區景點的數字化、信息化管理。啟動旅遊數據中心建設項目,通過整合旅遊部門、交通部門和旅遊景區、旅行社、酒店等單位的數據資源,實現精準管理、精準服務和精準營銷。引進全球化的社交媒體平臺“領英”,在全球範圍內推廣花溪旅遊,進一步提升花溪區在國際上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旅遊+服務”。在高端服務業方面,全區將加快現代物流、研發設計、科技諮詢為重點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全力建設孟關汽貿城服務業集聚區。重點推動傳化公路港等項目建設,支持構建大數據“物流+互聯網+金融”全新業態模式。大力發展以文化創意、酒店住宿、商務會展、娛樂休閒為重點的生活性服務業,建好青巖特色旅遊服務業集聚區。

“旅遊+”產業大融合路徑下釋放的聚變效應,為全面推進花溪區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提供了新的動能。

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花溪路徑

孔學堂

——在共享盛行的年代,花溪旅遊更是首屈一指。旅遊成果全民共享,共建共享美化生活、共建共享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以旅遊增強居民獲得感和實際受益,形成共建共享的旅遊發展大格局。

全民共享 旅遊發展紅利普惠百姓

“近幾年,咱們的家鄉發展好,政府大力搞旅遊,我們村的人家家戶戶都富裕了。”在高坡草原擺攤賣小吃的商戶樂呵呵道,我們村的都在這裡賣東西,現在每年收入十來萬,真的很開心。

“現在,我開的農家樂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家住高坡鄉擾繞村的羅繼全親眼見證了高坡隨著“溪南十錦”建設發生的鉅變。“前些年,進村路很難走,很少有外面的人來玩,頂多就是些拍梯田風景的人來,拍完照片就走了。現在,有了柏油路、露營基地、經果林,幾乎天天都有遊客來訂餐。”

百姓致富一路高歌,鄉村旅遊產業蒸蒸日上。

優勢產業是振興鄉村經濟的關鍵和基礎。今年,花溪區在扶貧攻堅“春風行動”中,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目標和繼續高一格快一步深一層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加快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按照“宜果則果、宜茶則茶”的原則做好頂層設計,統籌規劃了“富美鄉村”、田園綜合體等項目,引進了一批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業技術推廣企業、農業物流企業,全力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今年,我們村種了3000畝茶葉,3年後,這裡又是個和久安鄉一樣的農旅一體化生態茶園了。”日前,正在花溪區馬鈴鄉凱壩村擺茶組茶葉示範園種植基地忙碌著的村支書周天順高興地說,接下來,他們還要種紅葉碧桃、大山紅心柚、李子,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村民經濟收益。

近年來,為強化旅遊資源整合帶動精準扶貧,花溪區充分依託自然生態、特色產業、民族村居、民俗文化,圍繞“吃、住、行、遊、購、娛”等環節進行整體設計,促進旅遊業與扶貧開發相互銜接。自2013年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已累計投入資金2億餘元,先後建成青巖鎮龍井、黔陶鄉黔陶村老榜河、青巖鎮山王廟小擺託、久安鄉新寨、高坡鄉擾繞村等14個美麗鄉村示範點,帶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

目前,花溪區還以青巖古鎮國家5A級景區、“天河潭”、“溪南十錦”、馬鈴特色餐飲及鄉村旅遊等建設為契機,創建青巖——黔陶——高坡、青巖——馬鈴、石板——久安3條休閒農業精品線,打造休閒農業示範點9處,啟動實施青巖鎮山王廟村三格田組,石板鎮隆昌村一組2個“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提高型示範點建設。

近年來,花溪區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目標,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提倡旅遊成果全民共享。在大扶貧攻堅春季攻勢期間,花溪區鄉村旅遊人數達300萬人次,鄉村旅遊收入18.63億元,全區1500餘名低收入困難人口參與分享鄉村旅遊發展紅利。

天地之海闊,花溪任逍遙,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再騰飛”。花溪區“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已顯,流光溢彩的花溪畫卷將會在全國鋪展。花溪,正以一種昂揚奮發的姿態,張開手臂,迎接天下賓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