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書寫南明新篇章

從金碧亭臺,畫圖煙景的甲秀樓,到王陽明“知行合一”首倡地文明書院,亦或是“聞昔有仙人,於此著篆丹”的仙人洞,令人味蕾大動的苗嶺酸湯魚、戀愛豆腐、烤雞皮、絲娃娃等地方美食文化……

一城一景,自然景觀完美鐫刻出城市外貌;一景一韻,流淌其中的血脈和底色則是——傳承綿綿的文化。

這是一個因水得名、因文而秀的錦繡之地。城區的西南,南明河蜿蜒而入,向東北奔流而去,在貴陽市解放之初,人民政府便將這片城市的中心地帶劃定為——南明區。

數年來,“中國最美綠色生態旅遊名區”、“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遊名區”、“中國最佳宜居宜業宜遊名區”......各項殊榮紛紛落戶此地。

走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書寫南明新篇章

甲秀樓

啟蒙:把握文旅融合時代脈搏

南明起風景,文旅總相逢。

謀文旅發展,南明早在前幾年就已經在行動,為青山綠水注入文化靈魂,推動文旅深度融合,開啟甲秀南明的旅遊黃金時代。

走進南明,文旅融合之下的景觀令人沉醉:築城廣場屹立在城市中心,作為爽爽的貴陽“城市客廳”,展示貴陽城市面貌,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彰顯貴州精神特質;左藏三庫古玩城,一個藝術美學與生活美學同步張揚的全新的文化藝術綜合體。這裡有有別於普通的古玩市場,甚至不少藝術家工作室和畫廊也在此入駐,各種文化藝術論壇也在此輪番上場。當然,這裡也有著酒廊、咖啡吧以及極有格調的餐館,不愧為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休閒去處......

走進南明,各種旅遊方式發生巨大改變: 從“走馬觀花”到“細細品味”的改變,從淺層觀光到深度的文化體驗,從簡單地看風景到感受歷史的筆觸......

“讓遊客細品黔生活,深刻了解黔文化的精髓,這已經構成了南明旅遊最鮮明的特色。”南明區旅遊局局長董博說,多年來,該區致力於挖掘地方特色、發揮區域優勢,著力強化文化品牌建設,不斷提升旅遊競爭力。

大眾旅遊時代,旅遊需求從觀光向休閒度假轉變,遊客不再滿足於“到此一遊”,而期待深度的文化體驗。

探索:文旅融合,打造西南重要旅遊集散區

文旅總相逢,狹路是瑰寶。

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遊的靈魂。南明區作為貴陽市文化教育七百年曆史的溯源地,王陽明心學傳播首倡地,近代西南地區教育中心,人文歷史資源豐富,是一部氣勢恢宏的史詩,是南明旅遊發展的魁寶之一,在文旅融合發展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近年來,堅持政策推動、文旅項目帶動、山水品牌拉動、堅守文化節慶活動的工作思路,走文旅融合之路,力爭“十三五”期間,實現旅遊接待總人數、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不低於30%,成為全省乃至西南的重要旅遊集散區。

堅持政策推動——為保障全域旅遊推進措施落到實處,南明區還制定了旅遊產業發展獎勵扶持辦法,每年在南明區財政預算中安排不低於500萬元的旅遊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於旅遊規劃編制、旅遊品牌打造、旅遊設施建設、旅遊形象宣傳、旅遊活動組織、旅遊人才培訓等。

堅持文化項目帶動——以地標性街區改造為重點,南明區還將以南明河為主軸,串聯河濱公園、築城廣場、甲秀樓、漢湘街、達德書院,打造南明河親水文化帶;充分挖掘甲秀樓歷史文化內涵,圍繞甲秀樓規劃建設低密度文化街區;在漢湘街開發具有民國風情的歷史文化街區等。

堅持山水品牌拉動——南明區生態資源豐富,自然風光引人入勝。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南明區以永樂山水情為魂,打造永樂特色桃園基地,大力推進永樂鄉村旅遊全面發展。以“桃花塢”為樣板,南明區將用三年時間,將永樂鄉打造成為一村一特色,村村有亮點的旅遊文化產業鎮。

堅守文化節慶活動——通過舉辦中國•貴陽避暑季之南明“黔茶飄香•品茗健康”茶文化系列活動,中國貴陽南明“大山之風”美術書法作品展,南明永樂桃園文化節系列活動,“細說南明,即知貴陽;慢遊南明,始知多彩”主題系列活動之“跟著名人遊南明·王陽明篇”文旅產品、“明禮知恥•崇德向善”主題宣傳活動等,不斷創新文化活動載體、積極打造對外交流平臺,全力提升南明文化軟實力。2015年,南明茶文化活動被納入貴州省茶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成為貴陽市主要品茗節慶會展活動之一。

各項行動堅定有力,各種文旅深度融合,引爆甲秀南明遊。今年上半年,南明區接待遊客人數達1132.6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09.65億元。轄區內無旅遊安全事件發生。

創新:智慧+服務,讓遊客行之有便

當文旅融合向專業、精品、特色、創新方向發展,南明區既成了“詩和遠方”的終點。

“現在到貴陽旅遊比以前多了些文化韻味,並且越來越方便,吃什麼住哪裡我們都能提前在網上預訂。”來貴陽走親訪友的寧波人楊先生告訴記者。

像楊先生一樣,如今越來越多的遊客切身感受到了貴陽旅遊更加數據化、智慧化。“大數據”式的智慧服務模式讓遊客放心舒心。

近年來,南明區致力開發“大數據+旅遊”應用,建設“智慧旅遊”大數據平臺,提升旅遊行業服務質量和旅遊應急管理水平;積極發展旅遊電子商務,鼓勵和支持旅遊企業開展在線服務、網絡預訂和網上支付等公共信息服務。以花果園宏立城智慧旅遊平臺建設為試點,整合“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資源,將商鋪的消費端信息數據融合共享,讓遊客通過手機APP終端訂製個性化服務,推動輕鬆暢遊在南明。

提升城市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和服務水平,配合市旅發委在機場、火車站、公路客運站等重要交通節點不斷完善遊客服務中心;不斷拓展遊客服務項目,免費提供急救藥品、飲用水、雨傘等用品;加強景區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完善景區標識標牌、遊客服務中心和休憩設施,提升景區廁所檔次,提高遊客滿意度。圍繞阿哈湖國家溼地公園等生態資源豐富的景點景區,南明區不斷加強景區生態環境保護,做好景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景區標識標牌、遊客服務中心和休憩設施等,改善遊客體驗和滿意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