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餘額寶專寵後頻頻踩雷,貨基霸主天弘基金怎麼了?


失去餘額寶專寵後頻頻踩雷,貨基霸主天弘基金怎麼了?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對於不買基金的人來說,天弘基金可能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要說起餘額寶,中國應該沒幾個人沒聽過,而天弘基金曾是餘額寶背後的唯一基金管理人。遺憾的是,自今年5月餘額寶宣佈接入博時、中歐基金公司旗下各一隻貨幣基金開始,唯一基金管理人的身份就註定只能成為歷史了。

雖說往事隨風,卻不能不提餘額寶對於天弘基金近年來發展的重大影響。2004年,天弘基金獲中國證監會批准成立,雖然根正苗紅,,但在一波同行中卻並不出彩。直到2013年,也就是天弘基金成立的第9年,其推出國內首隻互聯網基金即餘額寶,不僅改變了整個基金行業的業態,更一舉奠定了自身貨基霸主的地位。

失寵餘額寶,貨基資產規模面臨下滑風險

相關資料顯示,2017年天弘基金合計管理資產17877.87億元,其中通過餘額寶管理資產約15000億元,位列國內基金公司管理資產規模第一名,易方達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和建信基金則分別排在第二、三、四位。事實上,即使將後三家基金公司2017年管理資產的總額加起來也仍然沒能超過天弘基金!

顯然,接入餘額寶無論對哪家公司來說都是一張汁肉鮮美的大餅,而這引發了兩個問題。第一,天弘基金單家公司管理資產越來越多,集中度風險進一步增強。為此,2017年5月以來天弘基金多次下調了餘額寶申購和持有額度,資產規模增長雖然得到了一定控制卻引起了廣大投資者的不滿。第二,壟斷優勢使得天弘基金有恃無恐。儘管餘額寶的投資收益不斷下滑,天弘基金仍然無須為用戶流失而發愁,直到博時、中歐基金等接入餘額寶打破壟斷。

相關資料顯示,2018年上半年餘額寶的收益為每份0.0218元,而博時興盛、嘉實現金寶等基金上半年收益超0.2元/份。不知螞蟻金服收回對天弘基金的“專寵”,“廣開後宮”、提攜新“基”同天弘基金過低的收益率有沒有一絲半縷的關係?

非貨幣類基金投研能力不足,頻頻踩雷

中國有句老話說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貨幣基金業務有衰落的趨勢,天弘基金的非貨基投研近來也是掐著節奏接連出事。僅7月,天弘基金就分別踩雷*ST凱迪、*ST華澤和長生生物並下調估值,上週四又爆出“天弘基金安進25期”出現了延期兌付情況。

天弘基金方面稱,天弘也是剛剛得知消息,且天弘僅為發行人,該基金的管理人視為上海耀之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單來說,天弘基金在此次私募基金違約中僅為通道身份。雖然避開了大頭的責任,卻仍然難免對天弘自身的市場信譽造成影響。

事實上,天弘基金在非貨基領域接連踩雷暴露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即使天弘基金花了大氣力去提升自身的投研能力,比如設立智能投資部,運用信鴿系統、鷹眼系統抓取網絡信息輔助決策,也仍是收效甚微。一種可能的情況甚至更惡劣,天弘僅僅只將類似技術作為宣傳的噱頭,用於增強自身在投資者心中的可信度。

但從上文數據可以看出,天弘基金高度依賴的貨幣類基金已然是優勢不再,如果非貨幣基金不能及時有效補位,天弘基金走下坡路將是必然的。

說起來互聯網對天弘基金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餘額寶讓天弘基金一躍成為貨基霸主的同時也讓天弘基金對互聯網技術產生了盲目的信任。資深市場人士坦言,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篩選投資標的,很容易因為龐雜的信息導致投資過於分散,大數據基金的超額收益反而不明顯。

外借通道,似乎也不靠譜

話說回來天弘基金未來如何還只是猜測,研究研究出了問題的“天弘基金安進25期”似乎更為實際。根據該基金8月份的投資報告,該基金99%的資產都投向了債券產品,其中更有47%投向了房地產債券。值得注意的是,該基金的實際管理人上海耀之的大股東——花樣年控股(01777-HK)就是一家房地產企業。

不妨大膽假設該基金資產就是流向了花樣年,聯繫今年以來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普因花樣年資產負債率過高而下調對其評級,出現私募債違約導致延期兌付倒並不太令人意外了。即使資金並未流向花樣年,現今的房地產也不比早先,畢竟連萬科這樣的大房企秋季內部例會的主題都變成了“活下去”。

安進25期的基金管理人不是天弘基金,但天弘選擇外借通道給這樣一隻基金。在無利益關係的情況下,只能認為是天弘基金“識人不明”!但連外借通道都出問題,天弘基金的未來著實堪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