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是兒戲!被三國小說寫成殘忍暴君的曹丕,真的是這樣嗎?

說起曹丕,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大約是殘暴。

何解?

歷史不是兒戲!被三國小說寫成殘忍暴君的曹丕,真的是這樣嗎?

殘忍毒殺髮妻甄氏;逼同胞弟弟七步成詩;因私怨殺害忠良之臣……似乎他的罪行罄竹難書。加之後人對他負面形象的深化,致使很多人都對他有些誤解。

筆者不是在否認他的罪行,只是在此澄清曹丕的功與過。

歷史不是兒戲!被三國小說寫成殘忍暴君的曹丕,真的是這樣嗎?

曹丕對待甄氏如何?因史料的缺失,所以後人無可考證。但依據現存史料考證,曹丕對待側室郭夫人倒是情深義重,由此對比出兩種可能:一是在郭夫人未嫁給曹丕之時,曹丕對待甄氏定也是極好;二則是曹丕對甄氏從來都冷淡。但由《三國志·后妃傳》記載:“山陽公奉二女以嬪於魏,郭後、李、陰貴人並愛幸,後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鄴。”可知道曹丕無疑曾經是很寵愛甄氏的。

歷史不是兒戲!被三國小說寫成殘忍暴君的曹丕,真的是這樣嗎?

三國志

世人皆知曹丕逼其親弟曹植七步成詩,而關於逼曹植寫詩的原因卻是眾說紛紜。如今最令讀者接受的應是爭封太子這段經歷讓曹丕無法釋懷,在他稱帝后,他仍對曹植耿耿於懷。他擔心這個有學識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著法子要除掉他。而筆者卻見過一個最為可笑的:曹丕認為曹植在文學上勝己一籌,於是要除去曹植。

論文學,曹丕並不輸曹植。二人皆對“建安風骨”形成有重要作用。

曹植的詩歌多寫山河壯闊與少年雄心,歌唱國家功績較多,於亂世的才子也大多偏愛這類詩歌。而曹丕的詩歌形式多樣,而以五、七言為長,語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則委婉細緻,迴環往復,是描寫男女愛情和遊子思婦題材的箇中能手。曹丕的《燕歌行》更是我國現存最早且最完整的七言詩。

歷史不是兒戲!被三國小說寫成殘忍暴君的曹丕,真的是這樣嗎?

古代詩歌·《詩品》

鍾嶸在《詩品》中將曹丕拍在中品牌認為他的詩不如其弟曹植,這是不公平的。二人所作詩歌風格不同,自是不可同論。王夫之在《姜齋詩話》裡直言:“實則子桓天才駿發,豈子建所能壓倒耶?”且曹丕《典論·論文》開創了文學批評的風氣,為中國文學批評之祖。

要說曹丕不愧為曹操之子,二人在性格上很相似,多疑。但曹丕卻有個更致命的缺點,便是陳壽點出的“狹”。

歷史不是兒戲!被三國小說寫成殘忍暴君的曹丕,真的是這樣嗎?

因為狹,所以他為報睚眥之怨殘害忠良;因為狹,不聽曹操勸告,一再重用司馬懿;因為狹,識不破孫權稱臣假象;因為狹,他做了太多惡事,所以後世對他的評價一個賽一個的狠,這並不奇怪,反而是最正常的事。但造成狹的原因,筆者也希望讀者們可以去了解一下曹丕的經歷,在此就不多闡述了。

就像曹丕在文學上的成就無可否認一樣,他的軍事政治成就依舊不能被忽略。

歷史不是兒戲!被三國小說寫成殘忍暴君的曹丕,真的是這樣嗎?

電視劇裡面的魏國精銳部隊

曹丕在延康元年(220年)命夏侯尚、徐晃招降蜀漢宜都太守孟達,大破劉備義子劉封,收復上庸三郡。曹丕在擔任魏王時,令蘇則平定武威三種胡、酒泉和張掖的叛亂;稱帝之後,命曹真督軍大破羌胡聯軍,平定河西,遣使復通西域,恢復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統治,並設置了西域長史府;因北狄強盛,侵擾邊塞,於是曹丕任命田豫為持節、護烏丸校尉,牽招、解俊同為護鮮卑校尉,田豫、牽招、梁習等將領在北疆表現出彩,多次擊敗鮮卑。

歷史不是兒戲!被三國小說寫成殘忍暴君的曹丕,真的是這樣嗎?

在政治方面,出臺了新政。 廢除中常侍和小黃門,改設散騎常侍,散騎侍郎兩種官職,定員各四人,同時又宣佈:嚴禁宦人干政、宦人為官,最高只能充任”諸署令“,從制度上剷除宦官干政的根源。為了傳之久遠,他還依照”國有大事則鏤於金版“的古訓,命人把上述政令鐫刻在金屬的簡策上,然後珍藏於石室之中;第二項新政是採納陳群的意見,確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緩和了曹氏與士族的關係,取得了他們的支持,為稱帝奠定基礎。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後,用人權從地方收歸了中央,但也導致魏國的統治實權逐步被士族壟斷。卻不能否認的是,魏國確實因此強大起來,並且中央集權由此加強。若是曹氏後人爭氣些,說不定可以完成統一。

歷史不是兒戲!被三國小說寫成殘忍暴君的曹丕,真的是這樣嗎?

歷史翻過新篇章,前人再也回不來,真相早已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當我們翻開那些冗長的故事時,筆者希望每一位讀者都帶一絲疑問去剖析真相,然後展望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