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提督丁汝昌:清廷眼中的“罪人”,死后被抄家,17年不许下葬

田夫子/文

北洋提督丁汝昌可谓是一个悲剧英雄,在甲午海战,奋勇作战,伤重不退,展现了极高的军人素质。当时,丁汝昌腿都被摔断了,口吐黄水,丁汝昌忍受剧痛,坐在甲板上的过道之侧,督战到底。无奈中国军队作战失利,士兵畏敌如虎,既不肯凿沉战舰,坚壁清野,也不肯冒死一战,突围而出,反而想劫持丁汝昌一同投敌,丁汝昌被逼无奈,愤然自尽。(乃令诸将候令,同时沉船,诸将不应,汝昌复议命诸舰突围出,亦不奉命。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入舱仰药死)

北洋提督丁汝昌:清廷眼中的“罪人”,死后被抄家,17年不许下葬


虽然作战失利,但是并非是丁汝昌一人之责。丁汝昌奋战于前,自尽于后,对国家可谓是鞠躬尽瘁、问心无愧了。但是当丁汝昌自尽的消息传来,清廷政府大臣竟然都是一片问罪之声。

高桥贞所作《征清诗史》是记述相对完整的战争汉文诗集。高桥以唐代张巡、许远死守睢阳的故事比论丁汝昌,认为丁汝昌虽杀身却不能成仁。在《论丁汝昌》中口气严厉的质问:“漫言一死救兵民,巨舰坚台委敌人。以我国风论士道,丁提督岂是忠臣?”

死后,清廷政府更是对丁汝昌进行问罪:下令褫职籍,没收全部家产,还把他的棺柩加上3道铜箍捆锁,涂上黑漆,以示戴罪,还不准他下葬,以至17年后才得以入土为安。

北洋提督丁汝昌:清廷眼中的“罪人”,死后被抄家,17年不许下葬

可笑又可悲的是,虽然清廷政府认为丁汝昌是一个“罪人”,我们的敌人日本,却将他视为英雄。

在刘公岛,丁汝昌知道大势已去,为保护他的士兵,向伊东佑亨提督修书一封:“我恳请您不要杀害士兵和人民,我愿将舰队和炮台兵器全部交出。英国舰队司令官会担保我所言非虚。”伊东佑亨看过信之后当场对使者说:“不需要什么证人,我信赖的只有丁汝昌一个。”

在得知清政府打算用一艘商用帆船运回丁汝昌的遗体,把“丁军门”称为“海之武者”的伊东佑亨火了。他将“康济”号从俘虏船只清单中删除,令其送“丁军门”最后一程。他问部下:“你们会让别人用帆船运回我的遗体吗?责任我来承担,有死而已。”

北洋提督丁汝昌:清廷眼中的“罪人”,死后被抄家,17年不许下葬

日本海军大尉小笠原长生是这样描绘丁汝昌的:“他是一位具有古代豪杰风度的人物……无论旅顺还是平壤,皇军所到之处,立即陷落。然而守卫在威海卫内刘公岛的丁汝昌,对日本陆海军的进攻则进行了英勇的抵抗。竭尽全力之后,以自杀以救部下。这实在是战则义战,降则义降啊。”

“镇远”舰的美国教习马吉芬,在黄海海战中因伤返国,四处演讲宣传中国,被人视作神经病。1897年2月,在他尊敬的丁汝昌提督自杀后2年,马吉芬也于悲愤中拔枪自杀。遵照他的遗嘱,下葬时身着一套北洋海军的制服,棺椁上则覆盖着黄底青龙海军旗。

北洋提督丁汝昌:清廷眼中的“罪人”,死后被抄家,17年不许下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