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细节:甲午战争中日军为何自称“五尺男儿”

田夫子/文

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派了大量间谍来中国刺探情报,1894年,日本间谍机构日清研究所的山崎、钟崎、藤崎,与向野坚一、大熊鹏、猪田正吉等六人组成“特别任务班”,准备执行在旅顺、大连一带的渗透侦察任务。

但是因为,中国军民在前线严加设防,稽查日本奸细。“特别任务班”六人先后落网,除向野坚一逃脱并圆满完成侦察任务外,其余谍中,“三崎”被同时处决,另两人大熊鹏、猪田正吉(这两个名字我也是醉了)则失踪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战胜后,日军寻找这些间谍的尸体,大加祭祀。

历史的细节:甲午战争中日军为何自称“五尺男儿”

钟崎三郎的好友中村纲次还在《日清战争实记》刊物中写下长篇《故军事大探侦钟崎三郎君传》,传尾有诗吊曰:“富贵安逸君不顺,欲立奇功试雄才;托身细作事远游,尝胆卧薪担国忧;五尺短身总是胆,跋涉支那四百州。

“五尺短身总是胆”,为什么是五尺,而不说七尺呢,我们中国人一向说七尺男儿,甚至为了形容一个人威武,还要加上几尺,作为文学表达,为什么日本的中村纲次要称为日本献身的好友为五尺男儿,他没有理由去贬低日本人的“英雄”,所以这只有两个可能,当时的日本文化对男人的形容就是五尺男儿,就像中国人无论有没有七尺,都说自己是七尺男儿。另一个就是写实了,也就是说钟崎三郎身高并非很高,可能就是五尺身高。

历史的细节:甲午战争中日军为何自称“五尺男儿”

有意思是日本的另一位大间谍宗方小太郎1894年奉命潜入威海侦查北洋舰队基地。8月1日中日两国断交,日本外交人员和侨民全部撤离,只有宗方小太郎带着567元经费潜伏了下来。因为任务危险,朝不保夕。宗方小太郎为了完全,做好了应对各种可能的准备,他在日记中写到自己当时做了三种准备:一是将机密文件整理处置好,以防万一;二是为自己准备了新衣,一旦被中国抓获的话,将“盛装赴官府,有所从容辩解也”;三是也做好了死的准备,“万一不能以事理争,六尺形骸将一笑赴虎狼,泰然安命,示彼等神州(日本)男儿之面目。”

大家发现了没有,宗方小太郎说的是六尺形骸,而非七尺,中村纲次说钟崎三郎“五尺短身总是胆”,五尺、六尺,怎么开都会有一个疑问,日本人相容男子汉,为什么总比我们中国的“七尺男儿”少个一尺两尺,难道甲午战争时期,日军要比中国军队矮吗?恭喜你,你答对了。

历史的细节:甲午战争中日军为何自称“五尺男儿”

日本人当时确实比中国人矮,在甲午开战前,李鸿章致电驻平壤的清军将领,其中就提到:日人矮小,地土浇薄,人物一体,不能耐久,以我所长,功日所短,胜算可操。

在《李鸿章回忆录》里面也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李鸿章将清政府的声明发往朝鲜国王,让其张贴:“我下令将这份代表朝廷利益的声明传送给朝鲜国王,并将其张贴在汉城和其他城市及港口的城墙上。”“这是在向身材矮小又自以为是的日本人发起挑战。但是汉城的包括俄国、美国和英国在内的许多外国政府代表,都要求我们阐明自己的立场。”其中称日本人“身材矮小”“自以为是”,可见当时的日本人在中国人眼中确实是身形不高。

历史的细节:甲午战争中日军为何自称“五尺男儿”

其实日本人的身高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日本在历史上被称为“倭”国,“倭”就是当时中国使臣出使东瀛时,见日本人身材矮小便以“倭”字记录当时尚无文字的日本了。有意思的是后来虽然日本与中国的交流,对汉字有了了解之后,对“倭国”和“倭人”的称呼也不满意了。在唐代改名为日本,取得是在太阳边上的国家的意思。《旧唐书》中恶搞的写道:“日本国者,倭国之别种也,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遂改日本。”

明明别人嫌弃“倭”国不好听,改成了日本,我们还非要说“日本国者,倭国之别种也”,这让日本人能不吐血三升。

历史的细节:甲午战争中日军为何自称“五尺男儿”

那么甲午战争中日军的身高有多高呢,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俘获了清军运输舰操江号,俘虏了舰上的72名海军官兵,日本军医总监石黑忠惪对这些官兵体格进行了研究,提交了一份《日清兵体格比较》的报告,报告指出:日军士兵平均比清兵年轻8岁,体重平均比清兵重12斤,握力比清兵多10公斤,但是身高比清兵少1.8厘米,胸围比清兵少4.5厘米。

可见当时日军的身高确实不如清军。1927年,日本颁布了《昭和2年兵役法》,将适龄青年分为5种。身高超过1米5,且各项身体指标优良的青年属于“甲种兵役人员”,身高在1米5以上,身体大部分指标优良的青年属于“乙种兵役人员”,身高在1米45以上的属于“丙种”,有精神异常或者身高不足1米45的属于“丁种”,而完全不适合服兵役的人员一般被划为“戊种兵役人员”。

历史的细节:甲午战争中日军为何自称“五尺男儿”
历史的细节:甲午战争中日军为何自称“五尺男儿”

将1米5,作为“甲种兵役人员”“乙种兵役人员”的必备条件,可见普遍身高尚不到1米6,而1927年日本的经济实力比甲午战争时期要好得多,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升,甲午战争时期日军的身高应该不如或者与1927年相差不大,可见甲午战争时期日军的平均身高还不足1米6,这也就是宗方小太郎为什么说自己是六尺形骸,中村纲次说钟崎三郎“五尺短身总是胆”的原因了。

历史的细节:甲午战争中日军为何自称“五尺男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