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星空|英雄风流(八)——罗世文:红潮领军(一)

故国山河壮,

群情尽望春。

“英雄”夸统一,

后笑是何人?

这首精短却饱含英雄气概的诗篇,后人已经很少人知道。但在65年前,当它从一个戴着脚镣手铐的“政治犯”口中大声吟出时,却让素有人间地狱之称的重庆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的特务们胆战心惊!作者就是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著名的红岩英烈罗世文。

历史的星空|英雄风流(八)——罗世文:红潮领军(一)

△罗世文

罗世文,1904年生于四川威远。1907年6月,罗世文的父亲在重庆经营的盐号破了产,欠了官府的税债,死于狱中。7月,浑身重孝的罗郭氏携着年仅3岁的儿子罗世文,扶着丈夫的灵柩,黯然来到威远河的观音滩上。棺木在杠夫的吆喝中起灵了,年轻的孀妇呼天号日,哀痛欲绝。孝子罗世文感觉裹在头上的孝帕像一块磨盘般沉重,双手捧着灵牌,颠簸不稳地走在棺木前面,在别人的挟持下,惶惶然地走进他呱呱坠地的罗家大院老宅。罗家靠凿井煎盐发迹。在观音滩聚族而居已有好几代了,特别是在“洪、杨事发”(太平天国运动)后,淮盐西溯受阻,由川盐济楚、湘之际,刺激了自贡盐业兴旺,罗家亦达鼎盛之时,从而大兴土木,营造豪华府第。院内有被天井回廊间隔开的套房内宅,厅堂栉比,匾额争辉;楼台高饰,雕梁画栋,五彩纷呈,水榭流觞,别具匠心,整个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宅后的大花园里,龙池、听雨轩、知止斋、莲舫、吟风馆、花曹山房、钓鱼台、留香壁等布局有致,自然妙成。一洞天门前有对联曰:“花径有尘邀雨洗,洞门无锁待云封。”临溪的大观亭上所书“有羡鱼情船归不系,无出山意云与俱闲”的对联,亦不失雅趣。在怡乐园入口处的对联则是:“放鸭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桃花潭、白莲池,放舟徜徉,涟漪随往,恍若仙界。假山亭台,云蒸霞蔚,不与一般苟同。院内间植水桶粗的丹桂多株,每值中秋时节,熏香周围数里;两人以上才能合抱的贞楠,挺拔参天。大院后山上,近千株上百年的桂花树,郁郁葱葱。观音滩沿岸竹林荫翳,垂柳扶疏,一座三曲拱桥,似长虹一样横跨滩上,两边桥头各有一对高大的石狮,使这座50多米长的石桥显得分外有气势。从桥头至罗家大院近1000米长的石板大道两旁,杨、槐、黄桷蔽日,麻柳似墙护道,更衬托出罗家大院周围景观。桥头有作坊、幺店子、小磨麻油、自流井火边子牛肉、威远泡糖等特产,名小食阵阵溢香,更添鱼米之乡风情。朱德率护国军北伐途经自流井在这里休整时,就曾经评论这里堪称“川南第一园林”。

清末民初,颇具传奇色彩、饱游天下名山大川的武林高手“罗跛三爷”,曾经被聘来此教武,对此也流连忘返。可惜,这里却并不是少年罗世文的乐园。孤儿寡母,加上母亲出身贫贱,又是以卖身葬父的方式到罗家做妾的,在罗家近乎一个奴婢的地位。所以,母子俩常年浸泡在白眼、恶语、欺凌的深坑中。罗世文从母亲讲述的故事中,朦朦胧胧地感受到了这个世道不平,应该造反,并惋惜“兰大脚板”、“李短辫子”造反军没有打到观音滩来。他在花粤山房发蒙读书后,从不逃学,当别的蒙童在成群嬉戏的时候,他也能在书案前坐得住;晚上,就伴着针线不离手的母亲,琅琅背诵直到深夜。他在储有成套成轶书籍的藏书阁里,成天手不释卷地读《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说岳传》《水浒传》《西游记》《官场现形记》这类小说,他不仅读懂了这些半文半白的大部头,还能绘声绘色地给同辈兄妹中讲故事,常常一有空就被小朋友们簇拥着,讲到了掌灯时分还不放他走哩。他边读书边学习书中的豪侠行为,敢打抱不平,反对大欺小,终于使个别逞凶撒豪的劣少再不敢对他耍霸了。

历史的星空|英雄风流(八)——罗世文:红潮领军(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