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坪上村推進「三變」改革促農增收

9月的永靖鎮坪上村,農業產業園區裡一片金黃。在低收入戶葉維倫眼裡,“股民”這一身份是他這個秋天的最大收穫。

坪上村位於縣城南面,離縣城17公里。2014年前,曾因交通閉塞、發展滯後,沒有特色產業支撐而被評為全省典型的三類貧困村。近年來,隨著我縣富美鄉村、農旅聯動精準扶貧、田園綜合體等項目的實施,坪上村集中土地發展產業,一舉擺脫了貧困村的帽子。

息烽坪上村推进“三变”改革促农增收

“第一步是動員群眾以土地入股。”坪上村支書何萬禮介紹,由於坪上村土壤、水源的限制,農戶單打獨鬥行不通,想要打破發展瓶頸就只有集中群眾土地資源。為此,從2015年開始,村裡先後成立了坪上村集體農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農業專業合作社,計劃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發展特色產業。

結合農村“三變”改革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政策,在多次到農戶家裡宣傳動員後,2017年12月,坪上村200餘戶農戶將1000餘畝土地入股合作社,一期發展葡萄500畝、脆紅李600畝。

息烽坪上村推进“三变”改革促农增收

今年初,我縣基於坪山村良好的基礎設施和自然環境,準備發展1000畝南山共享稻園、菊園、蜜園。面對這一產業“大禮包”,何萬禮說,新增加的產業讓坪上村的農業結構更加完善,尤其是縣農投公司的加入,為坪上村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何完成合作社和公司的土地交接,保證群眾利益完美輸送?帶著這個問題,坪上村召開群眾會聽取村民意見。“我們將土地入股菊園後能否到園區務工?”坪上村村民丁雨生在群眾會上說,菊園離家近,如果能在裡面務工將能夠照顧老人小孩。

息烽坪上村推进“三变”改革促农增收

在和農投公司對接後,根據我縣“以黨委政府為主導、企業為龍頭、產業為平臺、股權為紐帶、村民為主體、共享為目標”的“三變”改革理念,縣農投公司與坪上村不謀而合。縣農投公司董事長魏來友說,農投公司採取“梯級分紅+二次收益”的模式,入股農戶第一年將獲得每畝250元的固定收入。以後逐年遞增50元,至600元封頂。同時村民將獲得勞務收益、分紅收益。

“領到近1000元!”今年2月,坪上村以土地入股菊園的農戶迎來了首次勞務“工資”分紅。村民劉秀珍說,在年底享受土地流轉收益的基礎上,每天在菊園務工有100元工資。當時坪上村木葉井、鄧家林、宋家寨等村民組83家農戶年初獲得總金額7.3萬元。

李芝勝是坪上村的低收入戶,回想起從農民變股民,如今他還沉浸在喜悅中。李芝勝說,村裡面聘請他管護八月瓜、枇杷、葡萄、脆紅李、菊園等項目,每月1000元的工資,一年就是12000元。“股民”更有盼頭。

息烽坪上村推进“三变”改革促农增收

縣農投公司董事長魏來友介紹,初期的菊園項目共建共享主要體現在勞務派遣上。由村集體公司組織勞動力,向項目建設和後期管理派遣勞務。園區內的所有建設項目所需的勞務,除個別特別工種外,大部分由當地農民提供。截至9月,僅農業生產、管理類項目,就已發放農民工工資220多萬元。項目盈利後,純利潤的10%分給村集體,用於壯大村集體經濟、扶貧解困等。

如今的坪上村是我縣美麗南山田園綜合體核心板塊之一。由縣農投公司投資建設的菊園、稻園、果園,已完成農民變股民401戶,土地入股1751畝。其中低收入貧困戶16戶,入股土地133畝。2018年農戶入股土地已獲得保底分紅52.5萬元。

主辦:息烽縣新聞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