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西征筹款遇到了哪些困难?

文|陈卿美

1868年,56岁的左宗棠正式带军西征。

从此,左宗棠开始了平叛陕甘回乱、收复新疆的漫漫征程。这一路西征走了12年,硬汉左宗棠成为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英雄。都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但又何尝不是一寸山河一寸金呢。十二年的辛苦西征,没有巨额的粮饷保障是绝对做不到的。大清帝国史无前例地长时间西征,要花费多少银子呢?

在弄清具体多少银子前,要先知道这笔钱从何而来。左宗棠筹钱大致有四条途径,第一条途径便是让各省出钱。按中国以往的传统,都是从东南富庶省份拿钱,“用东南之财赋,赡西北之甲兵”。清廷给出的意见也是“以内地财赋供给西北靖乱”。但清廷只给政策不给钱,让左宗棠自己筹钱。

左宗棠西征筹款遇到了哪些困难?


第二条途径便是户部拨款。户部本身就是财政部门,战时通常会执行酌拨制度。一是从国库里调拨,二是从各省协济调拨。清廷想只给政策不给钱,但无奈执行不下去,户部仍要向左宗棠拨付军费。

第三条途径便是向洋人借钱。此一招乃开天辟地之举,向洋人借钱,面临很大压力,但并不是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因为在镇压太平军时,就曾借助过洋人的力量。左宗棠向洋人借钱,只是顺势而为。

第四条途径便是商业收入。都知道当时的全国首富胡雪岩是左宗棠的“白手套”。胡雪岩的发迹离不开左宗棠,左宗棠西征筹钱,胡雪岩自然责无旁贷。

先说各省出钱。各省出钱不是强行摊派,左宗棠向清廷上报大概征款计划,然后清廷让各省配合左宗棠。至于各省具体出多少钱,那就看左宗棠的号召力与影响力了。说白了,就是看人缘与人品。

据《左宗棠全集》载,光绪四年初,左宗棠分别致信山东巡抚文格、广西巡抚杨重雅,要求分别借款100万,四年后归还。为此,左宗棠上奏光绪,“文格与臣相知最深,杨重雅与臣相处最久,当能推诚许与也”。光绪高度重视,立即作出批示,让山东、广西“妥为筹划,通融接济,毋稍推诿”。

左宗棠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与两个巡抚关系不错,对方自然会给面子。没想到,结果令左宗棠很失望。山东方面回复,落实30万两。广西方面回复,仅能借款8万两。广西的小气让左宗棠非常不满,因为当时广西的财政比山东还好,有三百多万两。左宗棠的经历其实与很多人的社会关系类似,自己觉得朋友很铁,但一谈到借钱,真正够朋友的却极少。

据1869年左宗棠上报,西征费用大致每年需要460万两。但各省实际协济的款项实在不尽如人意。比如山西每年仅河东盐课的正杂款项就高达100万两,而实际承担西征费用只有52万两,即使如此,山西方面一直拖拖拉拉,左宗棠指责户部监管不力。

再说户部拨款。户部是个财神爷,找户部伸手要钱的很多,其中最贪婪的便是内务府。内务府是宫廷内务管理部门,权力最大,机构最臃肿,花费最高,而且受皇帝直接管辖,没人敢惹。对此,户部尚书董恂时常常抱怨,国库空虚,脆弱不支。1868年,面对左宗棠的巨额西征费用,户部顶住反对压力,将东南七省的厘金收入抽调出100万两,划拨给了左宗棠。年底,左宗棠终于收到了这笔款项,却只有23万两。

自己人指望不上,逼得左宗棠没辙,只好向洋人伸手。据《左文襄公全集》记载,1874年,各省拖欠西征军费严重,高达2000余万两。左宗棠忍无可忍,申请向洋人借款1000万两,由两江总督沈葆桢负责具体筹办。此举遭到沈葆桢及众多大臣反对,认为是“附骨之蛆”、“挖肉补疮”、“举债亡国”。沈葆桢暗通李鸿章,反过来猛批左宗棠,这让左宗棠大为震惊。在左宗棠的极力抗争下,最终,清廷综合各方面意见,准许左宗棠向洋人借债500万两,同时又命户部再给拨款200万两。

实际上,左宗棠借洋人的债不止这一次。据《左宗棠全集》载,后来又至少借了三次,比如1875年,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款249万两;1877年分两次共借800万两;1878年再次借款350万两。先后四次总计借洋债1899万两。洋人的钱不是那么好借的,每月利息为一分二厘五毫。年息最低10%,最高18%。这样的利息虽然低于国内民间借贷20%,但还是要比国际通常的利息高1-2倍以上。左宗棠向洋人大举借债,胡雪岩帮了大忙。

沈葆桢倒戈后,新闻媒体又开始补刀。上海《申报》连篇累牍地发表评论,以土耳其举债亡国为例,猛烈批评左宗棠。也不知道《申报》从哪里听到的消息,说左宗棠借了外债2000万,又说借债高达3000万。不仅如此,《申报》还主张新疆独立,力阻左宗棠新疆的平叛工作。《申报》是当时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对左宗棠一阵批判,让左宗棠愤怒不已。他不断给朋友写信,抱怨《申报》胡说八道。

再说“白手套”胡雪岩这条途径。胡雪岩与左宗棠两人相识于浙江,左宗棠在杭州镇压太平军时,胡雪岩就曾及时出钱出力。从此,胡雪岩与左宗棠就成了互为好友的亲密关系。左宗棠西征,胡雪岩自然竭力相助。除了帮助借外债以外,胡雪岩还利用自己的经商天赋与庞大的政商关系,广泛经营着众多企业,涉及众多领域,如船厂、胶厂、丝厂、药店、钱庄,甚至军火。胡雪岩就是利用这些企业,源源不断地向左宗棠输血。

据《左襄文公全集》载,因借外债利息高,左宗棠曾与胡雪岩商议,以公司股份制方式成立银行,向华商融资借款。最后被朝廷严令禁止。此路又被堵死。其实,胡雪岩的钱庄就是银行,赚取的利润大都给了左宗棠。至于胡雪岩具体给左宗棠输送了多少钱,这个根本没法统计。但完全可以肯定,在所有西征费用中,胡雪岩输送的银子贡献最多。左宗棠盛赞胡雪岩“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要说左宗棠面对的最大困难,还是来自李鸿章集团。在海防、塞防之争时,李鸿章等海防派就极力反对用兵西北。左宗棠嘴皮子差点没磨破,反复劝说皇帝,西北边疆对国家的重要性。清廷对待李鸿章的淮军,明显优于左宗棠的楚军,“以饷事论,淮军一岁九月实饷,楚军一岁求一月满饷尚不可得”。这样让左宗棠大为气恼。

当左宗棠向各省筹款时,李鸿章又继续设法阻止。据《左宗棠全集》载,李鸿章曾向江苏巡抚李瀚章暗示,让其拖延给钱。李鸿章最狠的是,利用自己的“白手套”盛宣怀干翻了左宗棠的“白手套”胡雪岩。堂堂一个全国首富,胡雪岩的生意愣是被盛宣怀挤兑死了。在左宗棠去世一年后,胡雪岩也在郁闷中离世。

左宗棠西征平叛就是在这种压力下完成的,指挥千军万马需要智慧,但更需要智慧的是,与朝廷、与舆论、与其他大臣斗智斗勇。世人只是看到左宗棠对维护祖国统一的丰功伟绩,却不知他在筹钱时的艰难。

没有筹钱的成功,就不会有他西征事业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