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最好的裁判」爲何還在場上陷入口角之爭?

“中超最好的裁判”為何還在場上陷入口角之爭?

金哨馬寧

中超聯賽第24輪,河北華夏幸福客場0比2負於河南建業,主裁判馬寧給華夏隊長張呈棟出示的2張黃牌成了賽後關注的焦點。

張呈棟的第一張黃牌出現在第76分鐘,當時馬寧吹罰華夏前鋒卡埃比停球犯規,馬斯切拉諾意欲上前和馬寧理論,馬寧對馬斯切拉諾提出警告,張呈棟作為隊長也上前溝通。據知情人士透露,張呈棟對馬寧沒有說髒話,他是說:馬老師,總這麼吹停比賽,比賽總是間斷,這怎麼踢。國家隊到了十二強賽,裁判都不這麼吹,那到時候我們就不適應了。

馬寧馬上給張呈棟出示黃牌。

第二張黃牌出現在比賽結束後兩隊列隊準備握手時,張呈棟走過馬寧身邊嘴裡嘀咕了一句。據記者瞭解,張呈棟是在對馬寧說:我是踢得不行,但我沒和人家吃飯去啊。馬寧聽完,馬上給張呈棟出示第二張黃牌,兩黃一紅驅逐其出場。

張呈棟突然說這麼一句,是因為在那之前,馬寧曾經對張呈棟說了句:你踢得這麼好怎麼不去踢世界盃?

這兩黃變一紅的前因後果大致是這樣。從這些對話裡可以看到,馬寧和張呈棟之間,張呈棟的第一次拿黃牌的言論,還算停留在業務交流的範疇,但從馬寧言語上回敬這一下開始,再到張呈棟最後的回擊,業務交流演變成了口角之爭。

張呈棟最後這一句說出口,定然不對,但需要討論的是,這件事是否責任都在球員,馬寧是不是在秉公執法,他的吹罰在技術上是否存在爭議,他的態度是否夾雜了私人情緒。

作為2016賽季、2017賽季的連莊金哨獎獲得者,馬寧是中國足協培養的這撥年輕裁判裡的代表。他在中超賽場的代表作是2015賽季上港5比0申花的上海德比,申花三人被馬寧罰下;他在亞冠賽場的代表作則是2018賽季亞冠小組賽D組第5輪一場重頭戲,阿聯酋的阿爾艾因主場迎戰沙特豪門阿爾希拉爾,馬寧上半場就給了主隊3個點球。

馬寧的風格很明顯:執法嚴格、出牌果斷,態度強硬,不容裁判的權威得到任何挑戰。張呈棟的兩張黃牌,是馬寧自尊心過強的一種表現。不過與此同時,馬寧判罰的準確性卻並突出。在對場面的控制上,不夠遊刃有餘,過於強硬的風格往往讓比賽爭議四起。

說到判罰的準確性,依然以張呈棟第一張黃牌為例。主裁判維護自己的權威有很多種方式,但肯定不能包括隨便發黃牌。球員對裁判的判罰有一些意見,這是很正常的,只要不涉及到辱罵,裁判一般情況下都能夠包容,但馬寧不能。他認為張呈棟質疑自己的吹罰,是在貶低自己,所以才會有黃牌,所以才會隨後回敬那一句“你踢得這麼好怎麼不去踢世界盃?”

如果他允許自己說出這樣的話,為何不能允許球員說類似的話?執法者如果不能平等待人,手裡的權力就會被濫用。第一張黃牌無論如何在技術上是存在很大爭議的,而他回敬張呈棟的這句話,本身也是不專業的表現,屬於球場上的“垃圾話”。

張呈棟最後再回敬馬寧的那句話,因為涉及到馬寧跟上港總經理吃飯的傳聞,算是對主裁判職業操守的質疑,馬寧出示一張黃牌,這個很正常。但關鍵在於第一張黃牌的過程,以及為何張呈棟要回擊馬寧的原因,這就回到了執法水準的問題。並不是強硬果斷就是好裁判,它可以是一種風格,但都要建立在其它基本工作做到位的基礎上。如果連判罰準確性都不能保證,何談什麼風格。

其實張呈棟跟馬寧溝通的那個業務問題是值得裁判屆考慮的:中超的執法尺度是不是本身就有問題。中超裁判目前的水準還是偏低是事實,其最嚴重的問題是執法尺度跟不上國際潮流。以本輪恆大主場對陣大連一方其中一個鏡頭為例,蓋坦一次中路拿球突破後被黃博文強行用手拽住,一次典型的技術犯規阻擋進攻,主裁判就在旁邊,雖然吹了黃博文犯規,但竟然沒給黃牌,國際賽上這絕對是一個黃牌動作,所以蓋坦和卡拉斯科當時都覺得不可思議。

如果張呈棟和馬寧這件事只是糾結於球員是不是挑戰主裁判權威了,主裁判是不是濫用職權了,其實意義不大。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超裁判的執法水準,那權威性也就無從談起,再能給牌再能怒目圓睜,權威性也無從建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