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權威機構調研,解決9個城市排名爭議性,認定成都稍次於重慶

中國經濟建設自2000年後進入井噴階段,這是前數十年積累結果,如今抓住機遇一發而不可收拾。國家為適應階段性變化,對各地區開放撤地立市政策,令我國城市數量一增再增,發展至今已有近300之數。早先年因北上廣深擁有絕對統治力,其餘城市皆遠差於一線城市,大家從來沒想到過,原來未來城市競爭如此激烈。近些年隨著明星城市逐個崛起,北上廣深統治力略有下降,城市排名發生天翻地覆改變,多個城市排名順序爭議性很大。

中國權威機構調研,解決9個城市排名爭議性,認定成都稍次於重慶

近期國內權威結構,鄭州師範學院經過調研,聯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關於我國九大中心城市研究報告藍皮書,將九個城市劃分為三梯隊,直觀告訴大家孰強孰弱!解決了9個國中城市排名爭議性問題。

報告顯示上海,北京,廣州為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第一梯隊城市,排名分先後順序,這個排名既在大眾認知之內,又在意料之外。關於這三座城市爭端,主要來自於北京,上海排名順序。北上廣深大家喊了數十年,大多人已經默認北京是大陸城市“老大”,上海雖強,但面對首都,只能屈居於第二。然而每逢國家公佈城市GDP數據,上海無一例外佔據榜首,去年更是越過2萬億領域,早於北京率先踏入3萬億大關,由此“中國第一城”名號逐漸響亮。

中國權威機構調研,解決9個城市排名爭議性,認定成都稍次於重慶

第二梯隊城市有四個,分別為天津,重慶,成都,武漢,這四個城市排名爭議性最大。首先是天津和重慶,兩城較量多年,之前一直由天津領跑在前,重慶在後苦苦追趕,終於在近年GDP總量一舉超越天津,成為中國第五城呼聲久高不下城市。然後是重慶與成都對比,兩個城市關係十分曖昧,被人共稱為“西部雙子星”,卻一直存在競爭意識,畢竟“一山不容二虎”。最後成都與武漢的較量,因成都佔著新一線城市榜首關係,優勢顯得更偏向成都。

中國權威機構調研,解決9個城市排名爭議性,認定成都稍次於重慶

劃分完第一、第二梯隊,第三梯隊城市僅剩西安和鄭州兩個。如果光按城市實力選取國中城市,九大城市之內肯定沒有西安和鄭州位置,但國家建設國中城市是帶有戰略部署,和引領區域發展目的,河南和陝西需要這麼一個城市支撐。對於這兩個城市位列第三梯隊毫無爭議,關於實力方面,其實西安和鄭州差不多,可能由於去年西安合併西鹹新區補了口血,略勝於鄭州。

中國權威機構調研,解決9個城市排名爭議性,認定成都稍次於重慶

總結來講,九大城市排名爭議性主要集中在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第一梯隊上海能上位,登頂全國第一,無非是綜合實力和北京接近,經濟建設又太過突出,受到大家認可,得到“中國第一城”稱號。第二梯隊天津排名仍然力壓重慶,應該關乎至綜合實力,重慶強勢之處主要體現在主城區,城區之外尚不如天津建設完善。藍皮書認定成都稍次於重慶,不難理解,在雙方體量差不多情況下,GDP總量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對於這份藍皮書,各位如何看待?歡迎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