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食堂「解酒神器」枳椇子

喝酒的人不少都有過“醉酒”的經歷,特別是一些不勝酒力或者對酒精過敏的人,則更容易“醉酒”,這個時候需採用某種方式快速解酒,以減小乙醇對人體的危害,而中藥枳椇子就是不錯的解酒方法。

枳椇子,我們常說的拐棗,又名雞距子,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曾記載“其枝、葉,止嘔逆,解酒毒,闢蟲毒”。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枳椇子含葡萄糖、果糖、硝酸鉀、過氧化物酶等成分,能清除酒後體內產生的過量自由基,阻礙過氧化脂質的形成,從而顯著降低乙醇在血液中的濃度,減輕乙醇對肝組織的損傷,避免酒精中毒。

民間還有“千杯不醉枳椇子”的說法,酒後生吃幾顆拐棗,能醒酒安神。關於枳椇子解酒的趣聞,古書中有很多記載。陸璣《疏義》雲:“……昔有南人修舍用此木,誤落一片入酒甕中,酒化為水也”。《本草衍義補遺》中記有:“一男子年三十餘,因飲酒發熱,又兼房勞虛乏……必須雞距子解其毒,遂煎藥中加而服之,乃愈”。

《蘇東坡集》中還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蘇東坡的一個同鄉揭穎臣因長期喝酒得了一種飲食倍增、小便頻數的病。久治不愈,並越發嚴重。後來蘇東坡向他推薦了一個名叫張肱的醫生,張肱診後認為慢性酒精中毒。於是張肱用醒酒藥為他治療,多年痼疾就此痊癒。張肱所用的一味主藥就是“枳椇子”。蘇東坡不僅記錄了這個小醫案,還常以枳椇子作為醒酒良藥向友人推薦。

最近,以方回春堂+桐君堂兩個加起來有千年歷史的老字號的技術權威為主構成的強大技術團隊開發了澄食堂這個年輕的品牌,中醫古秘方重新平衡,將藥材全部改為藥食同源食材, 12次版本的升級,經過了長達2年的研發與調配,85次配方實驗,終於讓這些膏方變得年輕人喜歡像食物一樣好吃。

採用枳椇子、沙棘為主要原材料研製的解酒養肝之佳品!也是澄食堂品牌傳承創新,為大眾健康奉獻的首款養護食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