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上學不到的歷史冷知識:明朝第一謀士落到如此田地,讓人遐想

咱們書接上回,接著帶大家刨刨根,今天要刨的是誰呢?今天要刨的就是明朝第一謀士劉基,劉伯溫。這位幫朱元璋奪取天下,有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這樣盛譽的一位人,是如何變得不受待見,並最終死的不明不白的呢,這中間又有什麼箇中緣由,下面請聽小編一一道來。

劉基,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書上學不到的歷史冷知識:明朝第一謀士落到如此田地,讓人遐想

明朝開國後,劉伯溫只得了個次一等的伯爵封號,並且俸祿還是眾伯爵之中最低的。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劉伯溫最終命喪黃泉,竟與朱元璋有著千絲萬縷的瓜葛。劉伯溫那身料事如神的本事,使他在戰場上叱吒風雲,但在助他立下汗馬功勞的同時,也將他推向了生命的終結。

朱元璋是個很重鄉土觀念的人,而劉伯溫卻是個外鄉人,這在情分上已經有失親密。何況劉伯溫料事如神,對事情的判斷往往比朱元璋準確。從龍灣之戰到救援安豐,朱元璋能想到的,劉伯溫也想到了,而朱元璋想不到的,劉伯溫還是想到了。朱元璋本就嫉賢妒能,又豈有如此寬廣胸襟,把比他強的人長期留在身邊?加之劉伯溫的那些計 策並非安民之計,而是權謀之策,在政治鬥爭中更有作用。這更令朱元璋心存猜忌,不僅要防患於未然,更要除之而後快。

書上學不到的歷史冷知識:明朝第一謀士落到如此田地,讓人遐想

劉伯溫最致命的失誤,驗證了 “禍從口出”的箴言。朱元璋曾就誰更適合出任丞相 一職的問題找劉伯溫談話,言語之中暗藏試探玄機。劉伯溫並非等閒之輩,但最終難免“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當朱元璋故作意味深長地說出只有劉伯溫能擔此大任的時候,劉伯溫說道:“臣疾惡太甚,又不耐繁劇,為之且辜上恩。天下何患無才,惟明主悉心求之。”此話究竟包含了怎樣的深意,使得朱元璋自此之後徹底與劉伯溫決裂,始終是個難解之謎。或許是朱元璋的偏見,或許是後人的誤讀,總之它被看成了劉伯溫的催命符, 為其後來的突然病故埋下了伏筆。

至於劉伯溫的死因,同樣是個說不清道不明的謎。洪武八年( 1375年)正月,劉伯溫生病在家,朱元璋派胡惟庸前往探視,還給他送了補藥。劉伯溫吃過補藥,病情不見好轉反而日益嚴重,不久之後病逝。劉伯溫與胡惟庸當時早已是死對頭,朱元璋眼看著 兩虎相爭而不動聲色,盡顯帝王權謀。雖然“下毒謀害劉伯溫”也是後來胡惟庸的罪狀之一,但以胡惟庸當時的權勢和處境實難如此囂張跋扈,這不得不讓人猜想,他是受了朱元璋的默許,甚至這就是朱元癉的本意一借他人之手,除心頭大患。

書上學不到的歷史冷知識:明朝第一謀士落到如此田地,讓人遐想

咱們這期先講到這,大家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可以給小編留言,一起探討。咱們下期接著刨!

書上學不到的歷史冷知識:明朝第一謀士落到如此田地,讓人遐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