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之变中的于谦为啥没有反抗,原因很简单于谦是个忠臣

公元1457年正月的一天深夜,从土木之变中侥幸活下来的已经被弟弟困在冷宫7年之久的明英宗朱祁镇惊惊慌慌忐忑不安的被一群大臣带兵拥立复位,时隔八年之久再次成为皇帝,此前他的名号一直为太上皇。说是太上皇,其实生活如同囚徒一般,活的不如狗,最惨的时候门都被铸死了,只有一个送饭的小洞。

夺门之变中的于谦为啥没有反抗,原因很简单于谦是个忠臣

一朝天子一朝臣。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使得他只公元1449年的土木之变后从新登上皇帝的宝座,再次荣登大宝的明英宗实在是大大的幸运,例数中国2000年的皇帝接班史,能够复位当皇帝的几乎找不找第二位,貌似元朝有一位是,别的历史目前没有发现。 他的重新复位是他的幸运,却成为了于谦的不幸。

夺门之变中的于谦为啥没有反抗,原因很简单于谦是个忠臣

刚才说到,拥立明英宗复位的大臣主要有石亨和徐有贞。这群人都是于谦大人的政敌。被后人称作为明朝续命200年的于谦在土木堡之变损失50万明军精锐的情况下,成功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受到全国上下一直拥戴,然而刚直清廉的性格让他得罪了不少人。作为夺门之变中有大功的石亨等人诬陷于谦造反,于谦被杀。

夺门之变中的于谦为啥没有反抗,原因很简单于谦是个忠臣

那么作为兵部尚书的于谦能够在土木之变后力挽狂澜,为何夺门之变中却成了看客呢,(土木之变时只是兵部侍郎)事实上于谦应该说是明朝200多年间最有权力的兵部尚书了,他的权力可以直接控制北京的三大营。而在正常情况下,按照开国太祖的设置的体制是,兵部尚书只有调兵权,说白了只是按照皇帝的旨意办事,真正统兵的是五军都督府。然而由于北京保卫战的威望,于谦作为兵部尚书不可能对这场政变毫无知觉,他的儿子于冕把夺门之变的消息告诉自己时,于谦只是说了句,不要多管闲事。

夺门之变中的于谦为啥没有反抗,原因很简单于谦是个忠臣

于谦这样的做法也是无奈,恰恰说明了于谦的忠。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大多明史爱好者对明朝皇帝的评价。实际上太祖皇帝不算,天子守国门是从明成祖朱棣开始的,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在位十年年号宣德。然而宣德皇帝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明英宗朱祁镇,一个明代宗朱祁钰。北京保卫战中被立为皇帝的朱祁钰并不争气,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而自己不论出于怎样的心情都没有把自己的兄长太上皇朱祁镇搞死。说白了朱祁钰缺乏武则天那种政治家的狠心劲。夺门之变时,马上快挂掉的明代宗没有子嗣。唯一的理论继承人就是朱见深和他的老子太上皇朱祁镇。更何况夺门之变还受到了太后的默许。但如果于谦平息绝对是合法的,因为当时明代宗还在人世,石亨等人的做法就是政变,于谦率兵镇压合法合理。可惜于谦并不是曹操,一旦他平息了这场政变,那么明英宗作为主角坑定得死,而他的儿子朱见深也就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可能性,而朱祁钰马上死了自己又没有子嗣。那么平息事变后,明朝的帝国继承人让谁当呢?而有些事实说,于谦倾向于立朱见深。所以于谦无从选择,若是朱祁钰有自己的儿子的话,我想于谦坑定能摆平夺门之变。然而于谦最终成了明朝皇帝皇权的牺牲品,头斩西市,成一忠字。

夺门之变中的于谦为啥没有反抗,原因很简单于谦是个忠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