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本是文弱書生,被劉璋派去與張飛對戰,諸葛亮最怕他死掉

此人本是文弱書生,被劉璋派去與張飛對戰,諸葛亮最怕他死掉

對於劉備,荊州只是爭奪益州的踏板。在諸葛亮的隆中對策中,荊州也只是劉備建立勢力的第一步。為什麼益州受到劉備與諸葛亮的重視?皆因益州處於盆地,四環高山,田地豐美,又有井火井鹽,真乃天府之國,王霸之資。但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時不可求,地利已有之,那人和呢?其實此項才是劉備與諸葛亮最為看重益州的地方。益州人傑地靈,不僅有才智卓絕的法正,還有許多智謀良將隱於微末。

此人本是文弱書生,被劉璋派去與張飛對戰,諸葛亮最怕他死掉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位在演義中不出彩,但歷史上卻是蜀漢後期重要的大臣的人。他被諸葛亮看重,又得孫權看重,冒著毀諾的代價要派兵追回。他就是張裔。

張裔是土生土長的益州蜀郡成都縣人。年少成名,卻是以精通曆史而為人所知。這點小編就比不上,可能是不精通的原因。按照時間推斷,他的少年時期是在劉焉的主政時期度過的,那時還算政清民和,張裔家業不是什麼窮苦家庭,應該還算個不小的士族,這可以從張裔被推舉為孝廉的記載得出。因為東漢末年,孝廉這樣的出仕途徑,差不多都是士族把持,極少會漏到寒士階層,更遑論平民了。

說來也奇怪,古代似乎都有“完人”的用人思想。什麼意思呢?就是文官做大了,是可以被君主派去領兵打仗的!在劉備奪蜀時,從未征戰沙場的張裔受命來到前線,在德陽郡屯兵——大戰張翼德。結果當然是大敗而歸……

此人本是文弱書生,被劉璋派去與張飛對戰,諸葛亮最怕他死掉

灰溜溜討回成都的張裔,擔心自己有性命之憂,但劉璋是真的仁慈之主,完全沒有罪責降下來。但張裔不知道,有個人比他更擔心他死掉。那個人就是諸葛亮,在得知是張裔與張飛對戰時,便心不在焉,神神在在的。在後來諸葛亮與張裔的通信中,說道:“君昔在陌下,營壞,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原來諸葛亮是怕張飛太猛,祈禱張裔不要死在戰場上,足見對張裔這位名士有多麼的關懷。

此人本是文弱書生,被劉璋派去與張飛對戰,諸葛亮最怕他死掉

劉備終究奪了川蜀,張裔還是劉璋與劉備的斡旋者。張裔當時心裡不知作何感想,但家鄉被外來者統治,還是自帶一大幫手下的,總該有擔憂的。

劉璋仁慈,劉備更仁慈,這對於張裔這樣的川蜀人來說,真是一份驚喜。在那位趙子龍將軍的建議下,劉備並沒有將成都及其附近的屋宇田舍作為戰利品分賞屬下,而是歸還蜀人。張裔也得到重用,先是委以巴郡太守的重擔,後來被任命為專門雜亂開礦制鐵的司金中郎將一職,沒過幾年又被選拔為益州太守。

安逸日子沒過幾年,張裔就遭到一件不幸——被人當做禮物打包給了孫權。他在擔任益州太守期間,被當地叛變的豪強雍闓捕獲並送到了東吳去邀功請賞。諸葛亮對此牽腸掛肚,但由於其時孫劉兩家迸發夷陵之戰,無法幫忙張裔脫離東吳。

直到蜀漢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孫劉兩家聯盟聯繫平緩,諸葛亮當即派出鄧芝前往東吳,除了康復聯盟聯繫之外,第二個意圖就是要將張裔帶回蜀漢。孫權當時並不知道張裔這人的才能,隨口就答應了。但在張裔臨行之時,一番攀談之後,孫權對張裔十分賞識,有意將其留在東吳為自己效力。張裔走出沒多遠,立馬就反悔自己沒有隱藏自己的才能,知道必然有後禍將至,趕緊命人加快趕路。

此人本是文弱書生,被劉璋派去與張飛對戰,諸葛亮最怕他死掉

果然,孫權不惜冒著毀諾的罵名,派人想追回張裔。但由於張裔的警醒,孫權的人馬追上時,已經進入了蜀漢的地盤,這才作罷。張裔回國後,當即遭到諸葛亮重用,將任命為從軍,幫忙辦理丞相府事務。後來歷任益州治中從事、射聲校尉、輔漢將軍、留府長史等職,成為諸葛亮的左膀右臂。

張裔在《三國志》中與霍峻、向朗等人同列一傳,可見其能。陳壽評曰:“張裔膚敏應機”,讚歎他的能力。陳壽是蜀人,又在成都為官,與張裔朝夕相見,所記當翔實可信。世人常道蜀漢國小民微,特別是後期人才匱乏,但其實蜀漢俊傑只是少為人知罷了。

曹魏能臣眾多,你們覺得蜀漢的張裔比得上曹魏的鐘繇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