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生命大智慧之舍利 沟通生命大智慧的先决条件核心秘诀

导读:心经揭示了通达智慧生命彼岸的具体内容和实操方法。智慧大师举例观音菩萨实证所得,揭示“五蕴皆空度苦厄”的生命智慧,其中“色空不二”是最具智慧的生命奥义表达。要能够充分实证这个智慧,舍却名利情是先决条件。

心经生命大智慧之舍利 沟通生命大智慧的先决条件核心秘诀

心经原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古代先贤智慧经典,因为他们更多的符合天地人法则,所表达和描述的很多信息都和人事物的背后规则相吻合。同时我们也知道,大脑源于自然,功能自然来自于自然,而不是由人为的后天设计。人类是凭借肉体大脑构造功能特性,来和生命自然宇宙相沟通的。

所以,每一个生命,不管是觉悟的人或者是遵循一般生活模式的人,其大脑思维功能和信号,或多或少,总是带有天地人本来的信息。觉悟的人带的真相信息多,一般的大众带的信息少。

由此,我们知道,智慧大师虽然有明确的一个主题在讲法说道,但是其言语本身自然而然也带有和自然道法的信息。这个是我们能够沟通的基础,也是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参考先贤圣者大智慧的一个便利途径。也许我们还没有能够明白智慧大师主要想说的,但是因为他们的言语,激发了我们有关生命奥秘的其他智慧灵感。

依据一般释义,“舍利子” 即舍利弗, 梵语Shariputra(舍利弗怛罗)的音译略称。 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 因其持戒多闻, 敏捷智慧, 善解佛法, 被称为“智慧第一”。

作为探索生命奥义的大众,我们可以利用先贤的大智慧的经典,直接学习借鉴经典中主要的义理,也可以借由经典,启发深层生命智慧。

而本文主要分享的,不是经典主要的义理智慧,而是经由经典智慧启发而来的生命智慧部分。

我们说,“舍利子”称谓的本身,就揭示了通达生命奥义的必要条件及途径。在前面的分享中,我们谈到了“观自在”、“行深”、“照见”、“五蕴”、“空”、“度”,其中既有经典主要义理,也有经文启发开示。这里的“舍利子”也是经典智慧的另一种启发开示。

心经生命大智慧之舍利 沟通生命大智慧的先决条件核心秘诀

按文字本身智慧内涵,可以直接获得相应的智慧开示。

“舍”即是“舍得”的“舍”,舍弃,放下,不予关注等;

“利”。需要和“名利情”放到一起来思考,才可以体会背后的更多更精确的内涵。三个字放在一块儿,“情”代表了个人主观的感受评价喜好,和自然生命宇宙法则无关,与是否有科学事实、是否能够实证无关。“名”主要建立在社会群体大众的主观评价基础上的,实际上是多数人的主观看法,也和事实真相、生命智慧、科学实证没有关系。

唯独这个“利”,不仅仅是和主观判断评价有关,更多的是从身体存在的需要来说。利益更多代表的是物质方面,满足身体存在的物质条件。没有这些东西,人真的就不能够存活了。所以,“利”更多的是代表身体必须的客观物质条件,是事实存在的,是可以实证的,是科学实在的物质。

对于“名、情”的放下舍去,一般和生死无关,而“利”的舍去可能就和生死有关。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能够舍去“利”,意味着这个人探索生命奥秘的决心,意味着这个人大脑中物质利益的信号记忆、感觉干扰非常少,意味着这个人思维空灵容易沟通生命智慧,意味着更容易得到物质世界背后的实相智慧。

“子”,在中国古代,一般是对有智慧、有学问、有人品、有德性的人的尊称。

所以,“舍利子”这个称谓,也间接揭示了获得生命奥义的直观可操作的路径。唯有舍去外部物质世界的种种利益羁绊,能够冒着丧失肉体生命的危险,能够为了生命大智慧而放弃身体的物质享受,将生命的注意力转向大脑思维空间,转向大脑思维探索的世界,才能够具备沟通生命大智慧的条件。

人的一生,只有百年左右,这个生命时间是有限的;人的肉体能量、大脑能量是有限的,能够关注思考的对象和信息是有限的。我们对外在物质世界、对肉体存在关注的越多,自然对大脑思维世界就关注得越少;我们在外部物质利益、在身体存在的方面耗费的时间生命力越多,自然在生命大智慧探索上耗费的生命时光就越少。

因此,要想能够探索生命奥义,相对于一般人的生活内容,我们必须要“舍利”。“舍利”才可以节省下更多的生命时光,节省下更多的思维资源,用来探索生命智慧奥义。我们“舍利”,但是却能“得慧”,“觉悟”,“明白”。。。。。。。

心经生命大智慧之舍利 沟通生命大智慧的先决条件核心秘诀

也只有能够“舍利”,才有身心基础去沟通体悟“色空不二”的生命奥义。

所以,后人研习经典,多数只能得信息,得知识,却不能得真正智慧。其原因,不是表面文字意义不明白,而是因为放不下种种外界物质羁绊,放不下主观想当然的“名、情”。沟通获取生命大智慧的必要工具条件不满足,也就是我们的大脑不能够空灵,不能够纯净,装满了“名利情”,如何又能沟通大智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