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的安全保卫非常严密,只漏掉了这一个地方,却已足以致命

张作霖的安全保卫非常严密,只漏掉了这一个地方,却已足以致命

(电视连续剧《少帅》)

和土肥原一样,关东军也有干掉张作霖的想法。说起来,日本在近现代战争中的疯狂和倒霉,都与一个外人看起来摸不着头脑的“下克上”现象有很大关联,而这个所谓“下克上”现象,最早就是得名于日本关东军。

在日本俗语中,那些做事我行我素、从不向领导请示汇报的人,就叫做“关东军”。在日本国内,关东军这些刺头是谁也不敢惹的,因为他们都是手上拿着枪的军人,是日本式爱国主义的代表,弄毛了他们,轻者把你归到“非国民”(相当于中国的汉奸)一类去,重者就要“死拉死拉”的了。

这么无法无天,政府不管?政府不是不管,是不敢管。

日本在德川柄政时代,还没多少人把天皇当棵葱看,那是言必称幕府将军。等到西方入侵,带动幕府制度随即被取消,天皇就又变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香饽饽。因为按照日本土产宗教神道教的理论,天皇就是神的唯一代表,可以代表神来统治万民。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政体上倒并非君主专制,而是君主立宪制,也就是说,国家大事应由政府,也就是内阁来负责。可是内阁又没法全盘负责,说难听点,它能负到三分之一责就算不错了。

日本内阁本身也足以编出一本笑话集。作为典型的豆腐块做的政府机构,它一不小心被人哄下台的次数和频率可称超纪录。在别的国家,政府被迫下台,一般都是反对党或选民的功劳,在日本则不同,内阁下台,十有八九只是因为犯了军队的冲。

日本有一个雷死人不偿命的现任武官制。根据这个制度,政府内阁中主管军事的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即陆相和海相)都必须由现役军人出任。该制度龌龊就龌龊在,陆相必须是现役军人,而且得由参谋本部委派,参谋本部对内阁稍有不满,只要让陆相辞职就可以搞定——旧的走了,新的不派,内阁只能垮台。

张作霖的安全保卫非常严密,只漏掉了这一个地方,却已足以致命

(电视连续剧《少帅》)

到后来,看到内阁垮台的实在厉害,有人便提出把现役改为退役或后备役,不过很快又被军队逼着退回去了。有了这个要命的制度,等于是政府下面的小把把被人家捏在手上了,要你软就软,要你硬就硬,由不得自己。

就算内阁和参谋本部可以暂时相安无事,但陆相、海相实际也不真正掌握军队。在工作分配上,他们仅仅作为政府的代表,管管招兵买马或提供给养这类的活,至于海军陆军都有些什么作战计划,准备怎么打,跟谁打,军部不说,他们半句也插不上嘴。

谁掌握军队的实权?就是军部,陆军叫参谋本部,海军叫军令部。军部头头们虽然名义上直接对天皇负责,却丝毫不用担心天皇会干涉他们的行动。因为在大多数时间里,这个被尊奉为全民偶像的天皇基本是躲在幕后的,他并不直接处理国家军政要务,而只是听取报告。天皇所要听取的报告,也仅仅限于他认为需要过问的大事,比如说日本和谁打仗了,他就会把首相或参谋总长召到皇宫里,问问咱们究竟打得赢打不赢。

按照日本传统的精神胜利法,一般标准答案都是:请皇帝陛下放心,胜利永远属于大日本帝国。于是,天皇就放心地回皇宫洗洗睡了。至于为什么会打起来,打得到底怎么样,似乎都与他无关。

上有所为,下必效焉。看到军部表现得如此牛气,下面的那些青年军官们有样学样,个个好大喜功,先斩后奏的事屡见不鲜,弄得政府只能天天跟在后面擦屁股,盖图章(当然是橡皮图章)。

这些青年军官在历史学家那里有个特定称谓,叫做昭和军阀(昭和是裕仁天皇的年号),而关东军就是一个完全被昭和军阀所左右的军队体系。

张作霖的安全保卫非常严密,只漏掉了这一个地方,却已足以致命

(电视连续剧《少帅》)

事实上,在对待张作霖的态度上,日本内阁尚持保留态度。时任首相田中义一认为张作霖虽然不够意思,但在东北已根深叶茂,且表面上对日本人还算客气,一脚踢开的话很难再找到第二个合适人选。可是关东军就没这么好说话了。他们认为,之所以“满洲权益”一直无法得到应有保障,事情坏就坏在张作霖这个“不知报恩”的老狐狸身上,所以非得把他除掉不可。

事不宜迟,关东军司令官村冈长太郎亲自下达了“消灭张作霖”的命令:“除了杀死巨头,此外断无解决满洲问题的办法。”立功心切的佐官们顿时磨刀霍霍,杀气腾腾。

此时面对北伐军的持续猛攻,老张也终于扛不住了,不得不放弃他的“中原梦”,发表通电,准备退出京师。

趁你病,要你命,这是一切坏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关东军意识到,除掉张作霖的机会来了。关东军参谋竹下义晴奉村冈之命,计划前往北京,在奉军撤退前夕组织对张作霖实施刺杀行动。

竹下刚要动身,被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一把拦住。河本认为,到北京去行刺,一则防卫森严,成功的把握性不大,二则太过明显,容易引起其它列强的干涉。他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在张作霖回奉的路上炸车。

竹下便问自己还有没有必要再去北京。“当然需要!”河本眯起了眼睛:“你可以去打听张作霖返奉的行程。”

老张当然并不知道即将针对他的刺杀行动,但是他也同样明白,自己已经忽悠了日本人这么多次,为了“寸土不让”,双方还针尖对麦芒地拍过好几次桌子,要想不引起日本人的嫉恨和报复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只是不相信日本人真敢对自己下毒手,毕竟他还是“东北王”,手上还有东洋鬼子垂涎三尺的饵。

张作霖的安全保卫非常严密,只漏掉了这一个地方,却已足以致命

(电视连续剧《少帅》)

{!-- PGC_COLUMN --}

从北京往奉天,不是一里两里的路程,张作霖在搭乘交通工具方面有两种选择,两者又各有优缺点。如果乘汽车的话,路线是从不引人注意的古北口出关,取道热河返回奉天。优点是轻车简从,行动秘密,安全有保障。缺点是路况不好,车子颠簸,十分辛苦。倘若换坐火车,路线是沿京奉铁路出关。优点是比较舒适(特别适合老张这样的老同志),缺点是动静太大,容易引起不测。

对于究竟是乘汽车还是坐火车,亲信部下、幕僚参谋们展开了争论。在一时难以取舍的情况下,老张决定拿出老招数:赌上一把。他拿出纸一撒两半,分别写上“汽”(代表汽车)和“火”(代表火车),揉成纸球后开始抓阄,结果他抓到的是个“火”字,于是便打定了主意。

老张这一辈子,枪林弹雨见得实在太多了,深知兵不厌诈的道理。选定了火车后,他特地留了个心眼,一再更改回奉日期,说好6月1日出京,专车都来了,又临时改变主意,宣布第二天才走。第二天,专车出发了,但车上仍只有他的家人,老张还是没有上车。

第三天,老张终于上车了。上车前,他向部下详细了解了安全保障情况,得知从北京到奉天,沿途有十几万奉军护路。北京至山海关一线,由他的拜把兄弟张作相负责,山海关至奉天这一段则由号称“福将”的吴俊升把守,两人都是老张的绝对亲信,也都拍着胸脯打包票,称安全绝无问题。

张作霖的安全保卫非常严密,只漏掉了这一个地方,却已足以致命

(电视连续剧《少帅》)

老张放心了。就算行程泄密,他相信也没人能动得了他。老张的专列共有二十多节,他自己所乘的车厢为第十节。这是一个很有派头的车厢,当年慈禧老佛爷都用过,因外部呈蓝色,故称“蓝钢车”。

作为曾经的保安队长,老张的专列在保安方面也下足了功夫。不仅“蓝钢车”的前后车厢里,都配备着全副武装的卫队,而且在专列前还特地设置了一辆压道车,以防路轨上有人做手脚。

果然一路上平安无事,到了山海关站,吴俊升上了车。他是从奉天赶来的,喘着气就来迎接老张了,这让老张非常感动。

吴俊升再次向大帅保证:“从山海关到奉天,安全保卫已经做到严丝合缝,连只苍蝇蚊子也休想随便飞进来。”

遗憾的是,他说的并不完全对。有一个地方还是漏掉了,这倒并不是吴俊升办事不认真或是存心欺瞒老张,而是没有办法不漏。

漏掉的地方是皇姑屯车站不远处的三洞桥。它是南满铁路和京奉铁路的交叉点,两路重叠,其中南满铁路在上,京奉铁路在下。奉军负责守卫京奉铁路,但南满铁路却由日本人控制并经营,负责守卫的是关东军。

仅仅漏掉了这么一个地方,但已足以致命。

张作霖的安全保卫非常严密,只漏掉了这一个地方,却已足以致命

(电视连续剧《少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