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朝陽,喀左正宗的羊湯,年邁的他用37年熬成

喀左羊湯是大淩河兩岸著名的美食代表之一。座標喀左,有著這樣一家“樸素”的羊湯館,正由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經管著,並在當地享有不小的人氣。

食在朝陽,喀左正宗的羊湯,年邁的他用37年熬成

該羊湯館名作“ 老張頭 ”,坐落在喀左人民會堂後面,飯點一到,館子裡頃刻便擠滿了人。對於喀左,羊湯可以算是一種主食,就如蘭州的拉麵一般,它並非是佐食。一般情況下,大部分喀左人都習慣在大清早點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羊湯,舒爽的一天就由一碗小小的羊湯開始。

食在朝陽,喀左正宗的羊湯,年邁的他用37年熬成

羊湯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點,相對於其他地方來說,喀左羊湯更樸實些,著重原滋原味。前日午後煮羊肉的湯當作原湯,之後將羊頭肉、羊肝、羊肚、羊百葉,羊血等煮好後於原湯裡浸泡一整夜,次日稍稍加熱便可出售給客人。那肥美的羊骨頭滿滿的放在一大口鍋子裡,而鍋內翻騰著的,是那羊湯滾燙的溫度以及鮮美的滋味,於最嫩滑的時候裝碗,循循引誘著過路人,侯餐人的味蕾,是眾多吃貨眼裡的獨特之美味。

食在朝陽,喀左正宗的羊湯,年邁的他用37年熬成

做羊湯的師傅的名字叫做張守清,他是在工廠裡的工作退休後才開始經營的羊湯館。剛開始著手做這家羊湯館時,人手也不算多,只是張守清一家人齊心協力做著,張守清負責將羊肉裝碗兒,兒子和姑娘幫忙上菜,而老伴兒就在一邊幫著記賬,全家大大小小忙前忙後,倒也算是和和睦睦的一家子。

食在朝陽,喀左正宗的羊湯,年邁的他用37年熬成

老張頭羊湯館僅小小門面,裝潢普通,說是樸實也不為過,但卻能影印著老牌喀左羊湯館。不論是高貴,亦或是貧窮,只要身在羊湯館,都能從小小一碗羊湯中體味到大大的溫暖,從味覺上,從心靈上,從精神上。便是那萬貫家財,富甲一方的老闆們也難抵抗小小一碗羊湯的魅力,時常惦記著。老闆們說,離了喀左,再看不上別處的羊湯,總覺得其他地方的羊湯下的調料太多,比不上原滋原味,天然樸實的喀左羊湯。也許吧,羊骨每天在大鍋熬著,每天都要更換,每天熬出的羊湯也是新的,但難免今日的羊湯總會保留了昨日羊湯的一點風味。37年過去,喀左羊湯的味道早已記錄在了一代人的時間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