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真的靠實力發展起來的還是靠二戰掠奪的財富發展起來的?

江成批發



日本當然是靠自身實力發展起來的。當然,也多虧了它成了美國被佔領國。


我看有朋友說日本在二戰時從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掠奪走了大量財富,這個觀點本身沒錯,但是這些財富幾乎都被日本消耗在二戰期間裡。


說真的,我相信日本在戰後隱匿了不少從中國掠奪走的文物,但是我不相信日本從中國掠奪走的大量財富能留到二戰後。


另外,我想借這個機會告訴大家一個事實:日本經營東三省,從經濟角度講其實是不賺錢,是賠錢的。


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兩種殖民方式,第一種就是純粹把殖民地當做原材料供應地和本國產品傾銷地,比如葡萄牙人就是這樣對待巴西的,巴西有當時世界最發達的棉花產業,但是居然沒有一臺織布機,因為葡萄牙人禁止工業產品輸入巴西。


第二種就是把這塊殖民地當做自己國家領土建設,並不單純從經濟角度考量問題,比如日本在東三省就是這麼做的。


我這裡給大家舉一個簡單例子,日本在鞍山建了鍊鐵廠,但是由於當時我們工業基礎薄弱,稍微有技術含量一點的崗位都需要直接從日本招募工人,為了招募這些工人,滿鐵開出了比日本本土高很多的工資,我們本土工人低廉人工完全抵消不了技術工人高昂的人力成本的。


另外,由於當時我們發展情況並不好,對鋼鐵產品需求量很小,即使日本建立的鐵廠獨霸中國市場,也沒辦法保證鐵廠收支平衡;想讓鐵廠盈利,只能指望日本本土。可是由於人力成本高昂以及運輸成本,使得鐵廠產品成本價都高於日本本土鐵廠產品的售價。


如果不是日本政府強制要求本土使用東北產品,恐怕日本在東北興建的重工業都會倒閉。



說回正題,為什麼二戰時日本被炸成廢墟,還能迅速崛起呢?


這要從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


宏觀層面其實就一句話:因為日本和德國在二戰前就有豐富的管理、組織大型機構的經驗,所以二戰後他們才能迅速在一片廢墟里重新建立起一個國家,就像是刪檔重玩和第一次完遊戲,看似都是從第一關開始玩,但是實在兩者有天壤之別。


微觀層面又要分天時、地利、人和。


因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我們先說說日本二戰後崛起的“人和”。


日本能在二戰後崛起,必須感謝1940年前後,活躍在日本政府內的“統制派”,為首的是岸信介。而他們搞出來的這套體制就是日本人自己說的“1940年體制”,也就是日本式的社會主義經濟。

這個“1940年體制”說起來跟我們計劃經濟類似,簡單說就是幾條。


金融管制、改革地租、對企業關停並轉,支持大企業做大做強,美國學者約翰道爾就曾經說過,日本大企業裡只有索尼和本田是真正誕生於戰後的企業。


簡單說說改革地租,日本改革主要是把地主的實物地租改為貨幣地租,根據日本1942年通過的《糧食管理法》,日本佃戶必須先把糧食賣給國家,然後拿著國家支付的款項中抽出一部分支付給地主,而且為了保護佃戶利益,《糧食管理法》規定地租是規定金額,不隨物價上漲而上漲。

這對地主太不利了,因為一旦通貨膨脹,地主就會虧慘了;事實也是如此,根據日本官方統計,1940年時佃農收入50.5%要支付給地主,但是到了1945年,只需要把總收入18.3%支付給地主就好了。



也就是說在麥克阿瑟對日本土地進行改革前,日本其實已經把土改革命90%的內容完成了。


根據日本史料,在美國佔領日本期間,美國給日本製定的許多改革措施其實都是日本技術官僚借美國人不熟悉日本情況,也無人精通日語,有意引導美國人制定更為徹底的“1940體制”的政策。


而日本公務員也不像我們想象中那麼“唯唯諾諾”,事實上美國顧問團制定政策中有讓日本公務員覺得不好的政策,日本公務員會藉著各種手段把他們不喜歡的條款刪除,即使美國顧問團大發雷霆也是如此。


再比如現在普遍認為日本土地改革源自麥克阿瑟,但其實大謬。事實上麥克阿瑟完全被日本技術官僚當成了道具,相關改革草案早在1945年日本投降前已經制定完成了,只是因為被當時日本內閣給駁回,認為太激進,太社會主義;而等到日本投降被佔領後,日本這幫技術官僚引導美國佔領軍發表聲明,認為日本自己公佈的土地改革太過於溫和,不徹底,於1947年發佈了“第二次農地改革法”,幾乎和1945年草案完全相同,甚至更為激進。


總而言之,1945—1950這5年裡,日本所實行的政策就是日本式的計劃經濟,他們一樣採取“傾斜式生產方式”,用幾乎強制的辦法把資源投向鋼鐵、煤炭這些重工業;同樣,日本雖然沒有沒收地主和富裕階層的財產,但是他們通過利用美國經濟專家道奇搞出了超級通貨膨脹,對有錢人徵收高達90%的個人資產稅,並且用固定地租、房租等方式實際剝奪了日本食利階層的財產。


用日本經濟學家的話說,日本之所以能在1950年初步工業化,完全是依靠日式計劃經濟的原因;他們也坦率承認,如果沒有“1940年體制”,完全放任市場主宰的價格分配方式,那麼日本不可能在1950年前後初步完成再次工業化,尤其是重工業化的。


日本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1960年左右,因為在1959年召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關貿總協定的總會上,日本被世界各國要求恢復貨幣自由兌換以及開放國內市場。也就是說這套“1940年體制”整整維持了15年時間。


說完人和,說地利。


說起來這個地利,其實一句話就可以說完:日本在二戰後很長一段時間是被美國佔領的。又由於冷戰關係,日本成為美國封鎖第一島鏈的守門人。這就意味著美國主觀上有意願扶持日本,同時,由於日本是美國實際佔領地,日本在國防上幾乎不用費心。如果換成二戰前那種狀態的日本,無論是抗擊蘇聯還是在太平洋上和美國爭霸,這都意味著巨量的資金投入。


從這個角度講,日本二戰後經濟能騰飛也多虧被美國佔領。


最後是天時。


就是日本人所謂的“朝鮮特需”,日本經濟學家把“朝鮮特需”稱之為救命之神,因為雖然說日本靠剝削地主和戰前富裕階層完成了初步工業化,但實際也嚴重損害了日本經濟根基,造成了經濟持續低迷;但是由於“朝鮮特需”的原因,美國把日本看作是後勤補給基地,在日本大量採購物資,瞬間激活了日本經濟。


總的來說,如果沒有“1940年體制”,日本即使在1951年迎來“朝鮮特需”,可能也會因為各方面準備不足使得日本抓不住機會,這可以參考臺灣,美國就是想把補給需求分給臺灣一部分,臺灣當時也沒能力接單;同樣的,沒有“朝鮮特需”,日本即使依靠計劃經濟完成戰後初步工業化,但是這種激進式發展也會嚴重損害日本經濟活力,使得日本經濟長時間低迷。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日本戰後經濟發展既是實力的體現,也有運氣的原因,日本和德國這兩個二戰戰敗國都是靠吃“冷戰紅利”長大的。


克羅採和春天


日本人雖然精明能幹,吃苦耐勞,但是日本之所以能騰飛,還是靠二戰掠奪的財富發展起來的。沒有從別國奪取的資源,日本人就算有飛天的本事,也不可能把日本發展成世界第三經濟強國。所有資本主義國家的第一桶金都是血腥的,歐美靠黑奴貿易發家;日本靠搶奪清朝發家;他們的原始積累都是骯髒而血腥的。

日本對我國的掠奪則是一個天文數字,這也是日本戰後快速恢復元氣的主要原因所在。

1853年7月8日,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官、海軍准將馬修·佩裡率領4艘戰艦打開日本國門,與日本簽訂了《美日親善條約》,從此日本不再閉關鎖國,並開啟了明治維新運動。日本明治維新開始後,日本人就全面西化,學習西方國家的先進制度,先進技術、修鐵路、建郵局、建工廠、發展近代工業與現代軍事。

但是苦於日本國力孱弱,資金匱乏,於是日本將目光轉向了更加孱弱大清朝,意圖從清朝身上割肉以發展日本經濟。

1874年日本出兵臺灣,強佔琉球並向清政府索要50萬兩白銀。1895年4月日本擊敗清政府北洋艦隊,迫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賠銀2億兩白銀。1895年7月日本強佔我國遼東半島,在其它列強的干涉下,日本向清政府索要3000萬兩白銀的贖遼費。1901年日本參加八國聯軍侵華,在《辛丑條約》裡獲得清政府賠款34793100兩白銀。

累計下來日本從清政府手中獲得賠款總數近2.66億兩白銀,加上這段時間日本在中國私下的搶劫,數量當在3億兩白銀以上。

1931年9月18日爆發了“九一八”事變,日本開始逐步侵佔中國,並在佔領區瘋狂掠奪資源。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在日本14年的佔領期,日本從中國掠奪走的財富數量為:2.1萬噸黃金,8億噸糧食、200萬件文物、煤炭約6.4億噸,樹木約7億方,稀土約2億噸,高嶺土約1.5噸,銅礦約4.9億噸。這些都還是不完全統計,如果細算下來,日本從中國掠奪走的財富至少可以再造一個日本了。民國政府放棄了對日本政府的索賠權利,故日本戰後可以輕裝前行,很快恢復了經濟。


大秦鐵鷹劍士


對於日本來說,二戰把日本化成了一片廢墟,可以說日本從明治維新以來從中國搜刮而來的有型財產毀了個差不多了。

當時幾乎日本所有的工廠都已經成了一片廢墟,當時美軍將領李梅,就是指揮轟炸日本的美軍司令,日本人給他的外號是惡魔李梅,曾經開車在橫濱市內穿行,他還以為是在橫濱的郊區,原來的城市都已經被他燒掉了。

但是,日本投降的時候,那個全世界識字率第一的國家,和基本上還能夠正常運轉的政府還在,這樣就為日本的復興儲備了最寶貴的財富就是人力,而且由於國民受教育程度較高,只要是有適當的投資和市場,日本的工業復興並不困難。

而日本很快就通過韓戰特需,度過了難關,當然完全是靠韓戰特需也是有一些太誇張了,但是完成原始資金的積累是足夠了,再加上後來的越戰訂貨,都是日本能夠在戰後能夠復興的重要原因。而日本政府的各種產業政策則是日本能夠復興的重要原因。

對於,日本的教育有一個廣為流傳的傳說,就是甲午戰爭的中國賠款日本人都拿來辦教育了,這幾年披露出來的實際數據,日本人拿到的甲午賠款最大的用途是用來鋼鐵等軍事工業,在2.3億兩白銀的賠款中,只有約1000萬兩白銀用來投入教育,和給日本皇室的銀子一樣多。不過對於日本來說,就是這一千萬銀子就應該是夠多了,足夠把日本的小孩子都弄到學校裡去了。而普及的國民教育正是日本能夠在廢墟中恢復起來的最主要原因。


有痰


日本二戰後迅速崛起應該有幾個方面吧!不能說單方面,必定事情過去了誰已不能百分之百找到原因,但大概能從經過的事情中去發現一些影子可以借鑑。

第一個原因就是靠掠奪,日本侵略中國時大量的金銀財寶,古玩字畫之類的被洗劫一空。當然二戰後已賠了一些,但這些基本上都是一些小國家,基本很有限,而大國都沒有索賠。所以曾經靠掠奪了中國及東南亞國家財富還是對日本自身起到很大作用。當然說最後沒有賠大國的原因是賠不出了,但大國又不願為了讓日本賠償而大量傷害百姓的生活,而最後導致日本民眾怨恨,所以日本國家沒錢了,但大量以前掠奪的財富都藏於民間,這對日本戰後保護了自己的財富聰明的地方。

第二個原因美國統治著日本,而美國沒有得到好處二戰後,因為日本戰爭已經導致政府錢財虧空,當然這個是日本稱的拿不出錢來,後來美國為了既能控制日本又不拖累自己,那後來就利用日本成熟的工業體系扶持他們的企業,而且美國朝鮮戰場使用的很多武器資源已通過日本提供,所以日本利用美國發動的幾場戰爭迅速崛起,已是發了戰爭財。

第二個原因就是日本有很強的武士道精神,好學做事仔細認真,這個性格在沒有被人控制的情況下而不斷的野心膨脹,最後想征服世界,當然這個性格本身是好的積極的但如果野心沒有得到適當把握就會引發災難,但日本投降後被美國控制著戰爭和侵略的野心,但武士道精神又極度膨脹而得不到釋放,就像武俠劇裡的武功走火入魔的可能,那就把武士道的精神用於了發展經濟,這樣一來把好的性格用在了好的事情上,杜絕了往邪惡的路發展這樣就使得日本好的性格被很好的發揮,而壞的性格被壓制,而且為了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日本就想曾經發動戰爭一樣的瘋狂,以前我們就聽說很多報道日本每年因為疲勞過度而死亡的人不少,這樣看來就是多麼的拼命,當然後來慢慢注重健康後得到改善。這樣的武士道精神已是對日本經濟崛起起了很大作用。

所以我覺得日本戰後能夠迅速崛起包含了機遇加自己的武士道精神的努力成份吧!


文武雙全1458


日本作為二戰中的主要策源地,也是主要發起國,給亞洲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難,理應對其進行譴責,但是日本在戰後飛速發展的事實也刺痛額許多亞洲人民的神經,所以對於日本既要譴責,也要辯證看這個問題!


日本飛速發展,依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實力,更多的是乘了世界大勢的東風

樓主提到日本戰後的飛速發展可能是因為掠奪了巨大的財富,這可能是一部分原因,但絕對不是主流。主要原因應該是當時的世界大勢給了日本騰飛的機會,二戰後世界局勢立馬變天,美蘇從合作到對抗只用了一天的時間,日本也從美國的戰敗國變成了美國所倚重的亞洲橋頭堡!因此,日本戰後發展,大部分依靠的是美國的扶持

現在史學界主要的觀點,戰後日本迅速崛起主要是因為一場戰爭,那就是與我們中國密切相關的朝鮮戰爭,朝鮮戰爭消耗了美、蘇、中、韓大量的資源,而美國耗費更是巨大,據稱85%的美軍軍事訂貨都由日本完成,所以美國在朝鮮的軍費基本都給了日本,日本則用這筆錢開始大量發展本國經濟,所以日本也真是沾了大便宜,苦了所有人,富了日本一家!


青年史學家


是。日本是利用近百年來對中國的侵略而獲得的資源重新快速的站立起來的。我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一個最簡單的道理。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趁著戰亂,將大陸的黃金珠寶大量的運往臺灣。而這也使臺灣在很短的時間就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原因之一。日本在上世紀百餘年的對華戰爭中。第一個逼迫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從中國獲得了鉅額的財富。而這也讓日本的經濟迅速的騰飛了起來。


風雨中的梅雲


一,部分是掠奪財富,日本奪取東北大量的物質資源,從中國也搶了中國文物珠寶黃金玉器等太多財富。戰後美沒什麼賠償和歸還。第二是美國的扶持,戰後朝鮮戰爭。和冷戰。為對抗中國和蘇聯。美國當日本後勤軍事基地。在物質,生產力。科技發展等對日本起很大幫助。三,日本自強。他資源缺乏,但有民族韌性。不擇手段圖發展。有武士道狂熱,全民一心發展科技軍事。所以國力強大。


淵源166339088


二戰的積累,由二戰掠奪的財富發展的科技實力,投降後雖說財富被美國收繳,但是其科技力量人家根本就看不起,日本在戰後最開始時利用各種手段積累財富,包括送婦女出國去賣淫等,加上在二戰時期的科研成果緩慢的恢復。在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美國將日本作為後勤基地使用,期間對日本進行大量的援助保證其生產能力可以供應聯合國軍,戰爭結束後美國認識到中國的實力對其進一步解綁,允許其生產軍工產品,日本也能夠在西方市場內買到先進的技術來完善自己的科技樹,最重要的,就是日本發展不像其他所有國家一樣自己摸索前進,他們任何的難題都是其他國家遇到並解決過得,他們可以在圖書館內解決大部分問題,國家發展的方向保證不會有大的偏差,節約大量的時間和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