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發生一件怪事,九卿前往弔唁一名匠戶,連皇帝都驚動了

乾隆五年(1740年)秋,北京城裡死了一個匠戶,雖然他不是官場風雲人物,喪禮卻極為風光:內閣學士許王獻親自主喪;詹事府詹事陳浩裡外奔走,陪弔數天;連權勢炙手可熱的三朝元老、大學士張廷玉也差人前來送帖……

京城發生一件怪事,九卿前往弔唁一名匠戶,連皇帝都驚動了

本來,清代儀禮規定等級極其森嚴,在喪儀上更是具體。那為什麼眾多朝臣不顧禮法前來為一個匠戶送葬呢?

原來,這個匠戶姓俞名君弼,生前是工部屬下的一個鑿石匠。他雖出身微賤,目不識丁,卻因一手絕技,成為興辦皇室工程的總代理,掙下了萬貫家財。因膝下無子,俞君弼認了幾個“義孫義婿”,他這一死,“義孫義婿”爭奪不休。

義婿許秉義為人狡黠,他一心想獨霸家財,便與內閣學士許王獻聯宗,決定“遍邀九卿往吊,欲借聲勢彈壓俞姓族人”。而凡參加會喪大臣每人謝儀不菲,並承諾奪得財產後另有重謝。只走一趟便可得不少好處,況有內閣學士相邀,九卿又何樂而不往?

醜聞很快傳到了乾隆的耳朵裡,他派心腹大臣——京師九門提督、兵部尚書鄂善前往調查處理。哪知,順天府尹張鳴鈞聞知此事,在沒有上奏請旨的情況下,先下手為強,差人前往俞宅辦案,沒收了兩萬兩銀子。而禮部侍郎吳家駒參加會喪後,聽到風聲不好,又恰逢丁憂,便將分給他的炭金席捲,溜之大吉,回鄉奔喪去了。其餘參與的官員也不敢再討要銀兩,都在忙著追毀原帖,扮作清廉狀。

京城發生一件怪事,九卿前往弔唁一名匠戶,連皇帝都驚動了

這一切,鄂善很快審明,請旨拿出了處理意見:將張鳴鈞交部察議,許秉義論律懲處,許王獻、吳家駒、陳浩革職拿問。之後,乾隆又特下諭戒飭九卿:“身為大臣,而向出身微賤之人俯首拜跪,九卿縱不自愛,其如國體何!”十二月,乾隆再次重申官員不得再與富商大戶有非法糾結。

乾隆對鄂善迅速處結此案也很是滿意,認為他“幹練、廉潔”,特賜“紫禁城騎馬”。到此,這件醜聞似乎該結束了。不料兩個月後,御史仲永檀突然上疏奏彈劾鄂善,說俞君弼嗣孫俞長庚曾託請鄂善,“送銀一萬兩,囑其照拂”。開始,乾隆不相信,認為仲永檀是在利用言官的地位誣陷大臣,特命和親王等查明所涉人等,還鄂善以清白,懲治仲永檀等的誣陷之罪。

誰知經過調查,鄂善的家人及知情者都一一招認了。乾隆聞奏大怒,又親自提鄂善當面詢問,鄂善卻拒不承認。乾隆心生一計,引他進密室,好言勸慰:“汝若實無此事則可,若有,不妨於朕前實奏,朕另有處置,而諭此數大臣從輕審問,將此事歸之汝家人。”鄂善熟思良久,承認從其家人手中得銀1000兩。本來九卿受賄會喪富商,乾隆早已氣憤至極,現在自己親信的滿臣又受賄,更使他怒不可遏。

京城發生一件怪事,九卿前往弔唁一名匠戶,連皇帝都驚動了

見乾隆翻臉,鄂善心知不妙,在諸臣再審訊時,他推翻前供,但為時已晚。乾隆聽說鄂善翻供,下定決心,命將鄂善拿交刑部,不久帶至家中令其自盡。

眾多文武朝臣為得一個匠戶的銀子,不顧朝儀以身試法。乾隆顧及面子,對此醜聞予以遮掩,給出的結果是,此事純屬子虛烏有,不必追究。至此,乾隆年間這起九卿會喪富商的醜劇總算平息了,可是所留下的教訓是深刻的。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劉永加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