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修炼中的“财、法、地、侣”


道教修炼中的“财、法、地、侣”


提起道士和道教,很多人脑海中第一时间里就会涌现出仙风道骨、白发长须的老道长模样。诚然,道教推崇长生久视、性命双修,能够身轻体健,鹤发童颜自然也是精于道教修炼后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道教修炼是每个道士的必备功课之一,其中,“财、法、地、侣”不可不提,这讲的是修道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按咱们中国人的习惯,凡事总喜欢分个先后,但这四点对于道教修炼而言,却同等重要,无主次之分。

所谓“财”,就是在修炼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条件,通俗地讲,人生一张嘴,吃饭就属头等大事,而修炼中的众生就算能辟谷肯断食,可也总有个时间限制。

一位在终南山隐修快十年的道友,“终南山上几千隐士,不少人修炼多年,最大的难题却是吃饭”,谈到修炼,他这样说。

这就是“财”的作用,不可谓不关键。

而且,当具备一定经济条件后就不必把过多心思花在此处,而能够相应地最大程度修炼,更不提道教修炼中讲究服食等等,所以古人常讲:“无财不足以养道”,这个道字就是指道教修炼。

其二,“法”就是适合自己的修炼方法。

在道教修炼中,法门万千,但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法”,十分重要。这其中,既需要明师指点,又需要自己时刻精进,只有几个方面相互提携才能循规蹈矩,否则,不得法的修炼,就是盲修瞎练,也如清代王常月祖师所言:“着相参玄参不去,有心打坐坐成魔”。

其三,“地”即为适合修炼的场所。

从古至今,很多道教先辈为找到适合修炼的场所而不辞辛苦,远离俗世,在深山密林中静修,今天的洞天福地多为当年教门先辈苦修之处。

最后的“侣”指的不是俗世中所谓伴侣,而是指志同道合的道侣、道伴。

正如儒家经典《礼记》中所记:独学而无友,必孤陋寡闻也。道教修炼也同样如此,数个同道中人在一起相互激励、探究、照顾,也更有利于彼此修炼的进步。

实际上,与专心修炼、逍遥于山水之间的道门前辈们相比,今天的我们依然要注重“财、法、地、侣”,滚滚红尘中,时时都是磨难,处处都是道场,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我们谁又能逃离其间呢?

唯有,“以清静心而宏大愿,以智慧力而伏诸魔”。


道教修炼中的“财、法、地、侣”


-

- 道中不露真功夫 只以慈悲度众人 -

道不是让人无情,却是让人用情最深,是大慈大悲济世之情。不逃避社会,不远离人群,融入普通人当中,大爱行天下,人间处处是深情。那种情感不是痴迷,世俗的,而是真正的慈悲心与爱心的结合。没有痕迹,只是本性,理所当然的行为。不需要舍弃什么,只要怀着一颗平等爱人之心,与周围人们友善,和睦相处,无论对他人还是对我们自己的人生都是有益的。古代多少君王,人心所向,得人心者得天下,用自己的一颗慈悲心去感染更多人。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修行!道家教会我们慈悲,就要用心做到真正的慈悲!

道教修炼中的“财、法、地、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