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徐锦生:一个平凡教师的四十年

教育改变中国——中国改革开放40年·教育看变化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40年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于我国教育发展而言,这40年的变革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40年来,教育的每一步变迁,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在教育领域的一个印证与缩影;教育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中国改革开放交响乐中不可或缺的音符。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规制走向赋能、从集中走向分权、从管理走向治理;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到把实施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再到人才强国战略……在改革长河的每个拐弯处,中国作出了攸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重大历史抉择:恢复高考、立德树人、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每一朵浪花都折射出中国教育40年的壮阔波澜,让人们感受中国教育40年的厚重与博大。

在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邀请了几位这段中国教育历史的经历者、见证者、参与者、研究者,请他们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的变化,从不同的侧面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取得的伟大成就,以飨广大读者。

致敬新时代——写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

俗话说,人生如梦。一转眼早已过了花甲之年。回首一幕幕往事,好似翻动一张张陈年旧照。照片里的我,从曾经的满头青丝,到如今的两鬓斑白,不免有些唏嘘怅然。唯有40多年的教育生涯历历在目,难以忘却。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多少显赫的经历值得一写,但是在我64年的人生当中,从事小学教育管理不仅占去了我的宝贵年华和旺盛精力,而且跨越了两个不同时代。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的日子里,把这些追记下来,对我来说,是有意义的。

改革开放40年|徐锦生:一个平凡教师的四十年

我的教师生涯开始于1973年,除去中途有两年读师范、两年担任区教办辅导员,这个三尺讲台,我一站恰好40年整。

这40年,我经历了六大变化:从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从农村学校到城市学校,从普通学校到重点学校,从普通教书匠到全国非智力因素研究者,从一般教师到担任四所不同学校的校长,从公办学校退休到受聘创办民办学校。

这40年,我体验过同龄教育工作者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经历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重大事件,见证了不同时期小学教育的发展变化。

这40年,我走了一条既不平坦又充满希望的人生之路。虽然这条路凝聚了太多的酸、甜、苦、辣,但十分踏实,因为我努力过,奋斗过。

这40年,我洒下了自己的汗水,培养了一批批学生,也获得了一个个荣誉,成为一名全国劳模,几乎囊括了作为一名教师所能收获的所有头衔。

此时此刻,作为一名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整整40年的我,跨入了新时代,我心里满满的是庆幸、欣慰、自豪和憧憬。

我庆幸,40年前跨入了“师门”。

我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憨厚朴实的农民。那时,饥饿常常伴随着我们一大家,番薯丝、稀饭算是家中最好的主食。我曾亲眼目睹在三年困难时期8岁的姐姐因为家中断了粮食而活活饿死的那一幕。1972年高中毕业以后,我便同村里强壮男劳动力一样,挑大粪、拉独轮车、修渠修水库。一年之后,一个偶然的机遇,我被推荐去村小当了一名民办教师,从此,我的人生发生了改变。我忘不了每天一大早就起来帮学校食堂老师傅到水井挑水,忘不了一周上25节小学语文、数学课外加初中数学、物理课,忘不了在一位女教师的辅导下如饥似渴地“恶补”……1980年9月,生逢其时的我幸运地赶上了国家恢复高考的好时候,考入衢州师范学校就读。两年后,我成了一名公办教师。这段求学经历,成了我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

我欣慰,40年来为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40年,我心无旁骛地专注在我深爱的校园里,没有周末,也从未度过一个像样的寒暑假。即使被确诊患有糖尿病、冠心病,也没有请过一天假,而是乐此不疲地做着一件同样的事——教书育人。

40年,为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无论遇到怎么样的困扰、质疑、非议甚至是刁难,我都忍辱负重,不辞辛劳。在农村中心小学,我曾经自己卸砖头,挑石灰,上屋顶拆房子,还自垫资金买材料,用五个月时间建成了之前历任校长多年想建而一直没有建成的教学楼。期间因为误解,还被当地农民反绑到乡政府,甚至威胁要砍我的头。在创办兰溪实验小学初期,进厕所掏大粪这些脏活累活,我第一个带头去做。在金师附小当校长期间,因为坚持原则,汽车被别人破坏,宣传窗内我的照片被划上几个大大的“杀”字……但是这一切都没有难倒我。在我看来,为了教育事业,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40年,我始终走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当多数人以升学率为主要抓手时,我一直孜孜不倦地专注研究同一个课题——“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形成了在全国独树一帜的“让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办学思想,提出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科研理念和兴趣、方法、习惯、能力、个性“十字方针”以及“班际之间、校际之间平均分差5分不批评”等独创性观点。

改革开放40年|徐锦生:一个平凡教师的四十年

40年,我始终不忘初心,把“发展学校、服务家长,成就教师、培育学生,资源共享、惠及社会”作为自己的追求,不遗余力地推进教育均衡化。退休前,第一个成立了金华地区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招收了20名来自各县市区的“徒弟”,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问题。利用人大代表的身份积极呼吁教育均衡发展,还常常身体力行,亲自送教、送科研到薄弱学校和偏远山区。退休后,我谢绝了外地多所学校的高薪聘请,还是选择在本地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创办民办学校,希望自己的教育生命能够以一种新生的方式延续。

我自豪,40年的努力付出换来了累累硕果。

从教40年,我著有个人专著《寻找教育的新支点》,主编《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等10多部著作,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获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4次,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个人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功勋教师、省实验学校明星校长、全国劳模等荣誉,是浙江省第十二、十三届党代表,是金华市教育系统唯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唯一的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更让我骄傲的是,先后培养出省特级教师7人、省市名校长12人、省市教坛新秀等骨干教师50多人。

我憧憬,40年后的教育事业更加辉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我相信,一条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之路在中国人民的脚下铺展开来,中国教育将朝着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特色、更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奋力前行,成为托举民族复兴梦的强大引擎。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我将不忘初心,不负使命,老骥伏枥,再立新功,身体力行地支持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以一份执着的坚守,致敬新时代;以一个全新的开始,致敬新时代;以一种精神的名义,致敬新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