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東埔鎮:齊心協力 共同清潔家園


福建東埔鎮:齊心協力 共同清潔家園

共建共享天藍、地綠、水清、岸美的濱海生態鎮

隨著莆田市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全面實施,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東埔鎮著力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全鎮上下以擔當負責的態度、攻堅克難的決心,不斷加快治水、治汙、治廢步伐,共建共享天藍、地綠、水清、岸美的濱海生態鎮。

全域整治 守護“碧水清流”

自百日攻堅戰打響以來,東埔鎮黨委書記、河長潘國樹在全鎮工作部署會上,要求集全鎮力量,抓痛點、難點,補齊短板,迎頭趕上;按節點開展任務及督查,紮實完成“百日攻堅”戰役。

福建東埔鎮:齊心協力 共同清潔家園

整治過後的塔林村排洪溝河面寬暢 、河水清澈(吳炳端攝)

東埔鎮境內共有河道4條,分別是下坑-賽得利中心溝、前範村部橋頭-賽得利中心溝、塔林村排洪溝和西山排洪渠,河道總長3公里多。東埔鎮全力落實河長制,鎮村兩級多措並舉對轄區河道進行整治,全力攻堅水環境提升。

走進塔林村,一條寬約3米的河流沿著農田蜿蜒入海,河水清澈、波光粼粼。“這是我們村的排洪溝,因淤泥淤積、河道雜草叢生,多年來成了僅有幾十公分寬的臭水溝。”塔林村村主任戴清祥告訴記者,今年村裡自籌資金,動用5臺挖掘機整整清理了一個星期,才有瞭如今這般的河暢水清。同時,村裡還對支流橫溝進行砌坡,修建3個汙水沉澱池,避免汙水直排。下一步,塔林村還將籌集資金對整條排洪溝進行砌坡。

福建東埔鎮:齊心協力 共同清潔家園

前範村組織幹群開展家園環境衛生清理

前範村部橋頭—賽得利中心溝全長共780米,原先河水黑臭、垃圾漂浮,河岸雜物亂堆。前範村村主幹響應號召主動作為,清淤疏浚,加強河道保潔,設立護欄併合理利用空間植綠,基本實現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目標。昔日同樣以髒、亂、差“著稱”的西山排洪渠和下坑—賽得利中心溝,現如今經鎮、村兩級的大力整治,均已實現大變樣:兩岸綠樹蔥蘢,碧水清波,景色優美。

潘國樹說,東埔鎮採取堵疏結合的措施,對轄區非法養殖場、“小散亂汙”企業進行取締,農村旱廁和個別農戶露天肥料池等進行拆除;同時發動民間資本建設三格式化糞池,生活汙水處理池和汙水收集管網,確保河水不再受汙染。目前已經完成度下村、東吳村、梯亭村、吉城村和東埔社區的三格式化糞池改造,以及全鎮農村汙水處理摸底調查。

垃圾分類 踐行綠色生活

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主要內容之一。近日,記者走進東埔鎮梯亭村,村道乾淨整潔,在路旁、村民家門口都擺放著兩種不同顏色的垃圾桶,上面分別寫著幹、溼字樣。

福建東埔鎮:齊心協力 共同清潔家園

擺放在梯亭村村民家門口的乾溼垃圾桶(吳炳端攝)

“約在今年5月份,我們村裡開始推行垃圾分類投放。”梯亭村支部書記龔國章說,村裡花費3萬餘元購置了700多個乾溼分離垃圾桶及兩萬餘個垃圾袋,免費發放至各戶。村道邊,每150米配備一對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桶,引導村民按乾溼分類投放。

龔國章介紹,溼垃圾主要為廚餘垃圾、果皮等,幹垃圾為紙類、塑料、金屬、織物等。以往村民都是簡單地把垃圾“一扔了事”,如今,村裡向群眾普及垃圾分類的好處,明確幹、溼垃圾的具體種類,引導村民代表爭當垃圾分類勸導員,帶動家庭成員正確投放乾溼垃圾。

為確保村民養成垃圾分類投放的習慣,前期梯亭村黨員、各村民小組組長、村民代表還入戶檢查村民具體行動落實情況並分發《“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倡議書》進行宣傳,對落實不到位或者不響應的村民進行批評教育,以勸勉、檢查的形式促使群眾重視並認真落實垃圾分類,養成習慣。

福建東埔鎮:齊心協力 共同清潔家園

梯亭村在道路旁設置的菸灰盒(吳炳端攝)

在梯亭村,記者還留意到路旁的電線杆上設有一個長方形的煙盒,並張貼吸菸有害健康的標語。過往群眾抽完煙後主動將菸頭扔進煙盒裡。“以往群眾抽完煙就把菸頭隨地亂扔,垃圾雖小同樣影響環境衛生且未掐滅的菸頭存有安全隱患。”龔國章介紹,自去年起村委會首創在主幹道路旁及人群集聚處設立禁菸標誌和滅煙盒。通過宣傳教育,引導村民自覺地將菸頭投放到滅煙盒裡。如今路面隨處亂扔的菸頭少了。

目前,東埔鎮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探索垃圾分類的新模式,已在全鎮轄區推行垃圾分類乾溼分離,為今後實施垃圾強制分類邁出堅實的一步。

幹群齊心 共建“美麗東埔”

東吳村組織志願者清理房前屋後雜草,東浦社區對厝頭水溝進行硬化整治,度下村出動機械清理溝渠並因地制宜埋設排汙管道……自東埔鎮汙染防治攻堅戰打響以來,黨員幹部用心、民眾用力,在全鎮掀起了治水和村莊環境整治熱潮。

東埔鎮沒有大河流經,轄區治河範圍涵蓋河、水塘和溝渠,鄉村環境衛生大整治也是主要內容。為推動河長制工作落到實處,東埔鎮河長辦出臺了東埔鎮河長制考評方案、河道專管員和專職保潔員工作考核辦法,制定了考核程序、考核辦法和工作督查制度。鎮、村兩級以“河長制”為抓手,將黨政一把手“下派”各河區。設有鎮級河長2名,副河長2名,流域河長4名,實行河道專管員每日一巡查,河長一週一督查的巡查制度。通過業內明察、隨機抽查和暗訪督查等形式對轄區4條河道實行“周查月考”的考核方式,強化日常監管。最終考評結果作為幹部、各村居主幹年度績效考評依據,獎優罰劣,有效激發幹部帶動創建積極性。

“有幹部帶動,還需民眾配合。”潘國樹表示,鎮裡在工作開展中尤其注重對群眾的教化工作,通過制定村規民約、進村入戶宣傳,建立門前“三包”和長效保潔等制度,引導村民從改善家庭生活環境、轉變生活方式入手。同時,動員村民積極參與河道清潔、垃圾清運、環境美化等家園建設活動,在實踐中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摒棄陋習自覺養成愛護家園、保護環境的習慣。目前,經過全鎮上下齊心協力的努力下,東埔鎮在河流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中均取得顯著成效。

據悉,截至今年8月份,東埔鎮13村(社區)組織人員清理村裡各處衛生死角,出動大型機械對轄區內所有河道、溝渠、水塘及房前屋後的水溝進行了清淤整治,累計出動40餘次,出動人工600多人次。( 李妙珠 吳炳端 黃淑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