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兩點知識,寶寶少生病

想必做父母的人都有感觸,不管孩子出生之前準備得有多好,一旦孩子降臨到這個家庭,自己真的為人父母了,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手忙腳亂。尤其是孩子一生病,更是驚慌失措、無所適從。老人的經驗、保姆的育兒理論有一些道理,但是也不能完全聽信這些口耳相傳的經驗,畢竟育兒時間、環境都有差異。下面我來給大家談一談讓孩子不得病的幾個原則,可能會對大家有幫助。

吃得對,而不只是吃得好

現在的生活條件改善了,很少會有孩子存在吃不飽的問題,家長恨不得每天都把全世界最好的給孩子。比如說,有的孩子喜歡吃奶油蛋糕,家長就經常買,由著孩子吃,看孩子能吃就高興,結果孩子吃多了,脾胃受到損傷開始罷工,就會出現食慾不振、不肯吃飯、抵抗力差、反覆感冒等一系列的問題。

再比如說,大部分孩子愛吃甜食,有的家長不加以約束,讓孩子吃很多甜食,從而使孩子出現“甜食綜合徵”,具體表現是動不動就情緒激動、容易激惹、哭鬧、發脾氣。所以,如果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好帶,也要反思一下這方面的原因。

還有的家長喜歡讓孩子從小吃一些補品,比如花粉、蜂王漿、冬蟲夏草,還有各種五花八門的營養口服液。他們覺得這都是好東西,給孩子多補一補,孩子會聰明、長得更好,結果導致近些年來很多孩子開始出現性早熟。原來,這些所謂的“補品”都含有一些性激素在裡面,甚至是促性腺激素類的成分,干擾了孩子的正常生長髮育,造成“拔苗助長”的後果。

所以說,孩子如何吃是很有講究的,要仔細講起來一本書都說不完。在這裡我只能給大家說一些根本原則,那就是給孩子吃的東西,不能太精細,食物要多樣化,讓孩子適應不同口味的食物,以五穀雜糧為主,吃應季的瓜果蔬菜,注意葷素搭配,經常變換花樣,通過食物的組合相互借味,利用食物的顏色和形狀吸引孩子,讓孩子覺得吃飯是件有意思的事。通過合理的營養搭配,才能給孩子健康成長提供最大的助力。

春捂秋凍”穿衣法

“春捂秋凍”是民間的一個說法,每當冷暖交替的季節,大家應該經常能聽到老人說這句話,意思是說到了剛剛開始變暖的春天,不要著急脫掉身上的棉衣,秋天也不要剛覺得冷,就立刻一件一件地套棉衣,嚴嚴實實地捂著。

有這樣一句話,“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這個說法是很有道理的,適當地凍一點,對身體的健康有好處。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年輕漂亮的媽媽穿的是小開衫,爸爸是長袖襯衣,孩子已經穿上了外套加毛衣。摸一摸孩子的脖子和手心全是汗,這樣穿,孩子反而更容易著涼感冒。

前些天,聽年輕同事們講了個網絡上流行的小段子,說天氣剛剛變冷,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穿著毛衣或兩件單衣,只有一個小女孩穿上了厚厚的羽絨服,老師問她是不是覺得特別冷,小女孩抬頭望著天空,說了這樣一句話:“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我冷。”

故事可能是假的,但非常值得我們深思。孩子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冷,雖然孩子的產熱能力要稍微差一些,但一般只需要比大人多穿一件就可以,摸一下孩子的手,不冷也不出汗正合適。給孩子添加衣服也不可以操之過急,在秋冬季節,加上去的衣服一般不宜再減下來,最後捂得越來越厚,孩子活動量大,也容易出汗,如果不及時換上乾爽的衣服,就很容易感冒。

春天也是同樣的道理,天氣變暖後,媽媽們可以自己先把衣服減掉,適應一兩天,如果不覺得冷,就可以考慮給孩子減了。當然還是那個原則,孩子身上的衣服要多一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