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人,你可能不是漢人,而是越人!

紹興人,你的身份證上民族寫著“漢族”,你就真以為自己是漢族?其實你的體內很有可能存在著另一種古老而神秘的基因......

小測試

你的面部特徵是不是符合真正的漢族?

紹興人,你可能不是漢人,而是越人!

短頭,

顴骨高突,

嘴唇厚、嘴部突出,

眼睛小,

寬臉,

長頭型,

鼻樑筆挺,

眼皮有蒙古褶……

吳越地區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文化語言,以及經濟和人種遺傳結構上,都是一個相對獨特的範疇。

在歷史上從吳國、越國早在東周之前就已立國,後來的百越遍佈南方、閩越、東越、南越在秦漢之際先後建國。而後南北朝,歷史上南北分治。五代十國的吳越國之後,才開始穩定的納入大一統的版圖。

紹興人,你可能不是漢人,而是越人!

而在現今的民族性格上,吳越人也有卻別於北方漢族的精明,勤儉和智慧,這一點在古代于越的大本營,紹興和江浙一代特別明顯,多山少田資源匱乏的浙江很明顯有和北方地區不一樣民族性格。如北方偽豪邁,南方真精明。北方粗曠,南方細緻。北方官本位而南方重商。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哪怕在身高和五官特徵上,北方漢族和我們也有明顯的差異。越人更接近於侗傣民族,甚至是廣東人和南島民族。而歷史典籍上越人本來就分為漢族吳越民系、廣府民系、閩民系和壯族、京族、高山族等少數民族。這些都是古越部落後裔,有獨特的外貌特徵。

越人是單一起源的民族,現代浙江人近三分之一是百越後代!

在一些古代的歷史典籍中,百越一直是獨立於北方華夏的南方民族,但有人認為只是南方的眾多部落的合稱,也許並無遺傳意義上的越民族概念。最近分子人類學的進步,證明了越民族不但是歷史和文化概念,其實也是一個真實的人種概念。

通過對Y染色體DNA的測定,發現百越與中國的其他系統差異很大,而與南島語系民族(馬來系統)特別是臺灣語族群體相當接近。

紹興人,你可能不是漢人,而是越人!

百越民族是單一起源的民族,百越有單起源的遺傳學跡象。

可能大約三、四萬年前發源於廣東一帶,而後慢慢擴散開來;百越二分為以浙江為中心的東越和以版納為中心的西越;

用Y染色體構建的東亞民族親緣樹,百越離漢族其實很遙遠。

最為百越遺傳標記的M119,當代吳越地區居民比侗傣民族還高,上海馬橋的原始居民是最高的。

紹興人,你可能不是漢人,而是越人!

根據現有的百越民族群體Y染色體數據進行研究,得到了三個主成分(趨勢)。按各個群體的對應值把三個主成分按等高線繪製原理作成三張地圖。這三張地圖體現了

百越遺傳結構中的三個主要特點--

紹興人,你可能不是漢人,而是越人!

第一主成分佔到信息總量的47.0%,從圖中單一中心、梯度平緩的分佈格局明顯看出,所有的百越群體首先是有整體性的,共性是最主要的。

因此百越的血統只有一個主要來源。

圖中的分佈中心在廣東一帶,所以

廣東最有可能是百越民族血統最早的發源地,而後漸漸向四周擴散。

紹興人,你可能不是漢人,而是越人!

第二主成分佔到信息總量的35.6%,從圖中可以看到兩個分化方向,一個在浙江一帶,另一個在版納一帶。

因此,百越民族在一元性之後的另一主要特徵是二分性,即分化為東越和西越。

紹興人,你可能不是漢人,而是越人!

第三主成分佔信息總量的17.4%。圖中,從廣東向西南、西北、東北三個方向延伸出三個不同的結構。

這張圖體現的是與第一主成分的擴散不同的百越民族遷徙的過程。

廣東等地受到漢族移民衝擊之後,百越原住民開始搬遷,在別處重新定居。

所以,百越的遺傳結構特點至少可以歸納為“一元二分”。

江浙地區保留了很多原始越族人群,百越和侗泰南島等有類似遺傳基因......

百越長期以來作為南方的主體民族,曾經與許多外系統民族接觸交流,也發生了一定的基因交流。

紹興人,你可能不是漢人,而是越人!

浙閩地區曾是百越的主要政治中心,所以這一地區現代的漢族群體中保留了相當比例的越族特徵遺傳標記。

以M119突變比例為例,上海和浙江都是26%左右,是全國漢族中最高的,其次是廣東20%、安徽18%、遼寧和湖北17%、江蘇16%、江西14%、湖南13%、河南11%、山東9%、四川7%、雲南4%,實際上是以浙江為中心沿海岸線擴散。

值得一提的是,M119突變類型中的M110突變亞類型,更具東越特色,但是在一般漢族群體中沒有發現,在上海馬橋原住民中有相當比例。福建的類型不一樣,有8%的西越特有的M88突變,廣東有7%。

紹興人,你可能不是漢人,而是越人!

在一份M119的研究調查中,紹興是屬於在江浙地區為比例最高地區之一!

越人和南島民族同源,臺灣人同宗,中南半島民族同族......

最初從非洲來到東南亞時,百越和南島民族可能是同一個群體。而後百越民族北遷至廣東,南島民族南遷至馬來。兩者分開後分別發展成兩個系統。臺灣語族究竟來自於南島民族還是百越民族,這將由以後更多的遺傳學研究數據來解答,但是目前的數據更偏向於後者。

紹興人,你可能不是漢人,而是越人!

在兩廣,百越民族可能居住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幾萬年)而沒有外遷,因此發育出了統一的體質和文化。內部幾個分支的分化發生在外遷前還是外遷後還無法得知。可能百越先分成南北兩部分,南部是壯傣和黎的祖先,北部是侗水和仡央的祖先。

由於廣西西部和雲南居住著百濮民族,湖南北部居住著三苗族群,所以百越最早的擴散方向是空曠無人的東北和正東。這是兩條不同的路線,攜帶了不同的遺傳標記。發生的年代相當早,至少在河姆渡文化之前。向東北遷徙的越人出於北部類群,先進入江西,形成後來的幹越。部分幹越後來西遷,很可能就是今天的侗族(Kam),侗族的起源學說中有江西說一種。這解釋了為何侗族遺傳結構會歸入東越類型。

從江西進入浙江一帶的越人形成了於越,在太湖平原和寧紹平原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向正東方向遷徙的越人出於南部類群,進入福建,形成了閩越各部。甌越還沒有調查,不知道屬於上述哪一支。臺灣原住民如果是來源於百越的話,也是分別來自於這兩個分支的。明顯布農與閩越相似,賽夏也有部分成分與福建相似,而其他族則多與於越相似。百越渡海到臺灣的可能性是相當大的,值得深入研究。

仡央族群的遷出也是較早的事件,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直接遷到貴州西北部,但至少在周朝就有貴州夜郎國的記載了。他們應該是侗水族群中分化出來的。黎族進入海南島也較早,但是全部進入海南是較晚的事件。壯傣族群的大規模西遷肯定是漢朝時南越國滅亡之後,傣族進入元南和泰國據證也只是唐朝的事情。而從雲南的勐卯國西遷至印度則是公元1215年。所以西部越族發源於廣東的歷史是清晰的。但是西部越族的各支系的分化路線相當的錯綜複雜,完成對其遺傳研究這項艱鉅的任務對東南亞各國的意義卻相當重大。

紹興人,你可能不是漢人,而是越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