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峯:我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現狀及關鍵問題

8月31日,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啟動會在廣州召開。報道稱,這是全國首個投入試運行的電力現貨市場,標誌著廣東電力市場體系基本建成,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邁出了關鍵一步。而在去年8月,南方(以廣東起步)等8個電力現貨市場試點確定,並明確“2018年啟動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伴隨試點進展和時間節點臨近,關於現貨市場建設的討論日漸熱烈。就此,我們近日採訪了電力領域資深專家谷峰,剖析我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進展及面臨的挑戰,並提出相關建議。

記者: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規則體系於日前公開徵求意見,您如何看廣東先行先試的意義和影響?

谷峰: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市場相關規則公開徵求意見,是本輪電力體制改革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標誌著我國電力市場建設試點開始跨越“市場建設的門檻”,電力計劃體制的核心“計劃調度”制度開始進行變革,意味著我國的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從“普及概念”走向了“具體設計”,意義重大、進展喜人。

從規則體系徵求意見稿來看,徵求意見稿從市場設計的角度最大的特點是,改變了我國長期以來對電力經濟體制的敘事模式。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工作已經推行三年,這三年也是全行業轉換觀念的一個過程。新一輪電改發用電計劃放開、輸配電價核定、電力市場建設、增量配網放開、售電業務放開等內容,採用的是各項改革工作齊頭並進的辦法。這種做法確實在初期聲勢很大,發動了整個行業參與改革,起到了動員各方面力量,關注改革、參與改革的作用。但是,這些改革內容是存在內在邏輯的,換句話說改革工作是具有系統性的,各項改革內容在這個系統中都將圍繞核心,以樹狀結構存在。仔細研讀規則體系徵求意見稿,不難發現,廣東試點已經找到了這個核心,就是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規則體系徵求意見稿整體圍繞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展開,中長期交易機制設計、輔助服務機制設計、電力市場監管、市場風險控制、市場運營機構設置等都圍繞電力現貨市場背景進行闡述,都要服從於電力現貨市場設計。以往,發用電計劃放開、輸配電價核定、電力市場建設、增量配網放開、售電業務放開等工作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大部分邏輯不能自洽問題,在這種敘事模式下,找到了合理的安放位置,就是俗話說的“環節上通了,條理上順了”。

當然,這也不難理解,電力體制改革的經濟學邏輯就是,還原電力的一般商品屬性,通過市場發現電力的價格,用價格引導電力資源配置。在電力市場諸個環節中,電力現貨市場是承擔價格發現職能的,經濟學上講供需發現短期價格,電力供需只有在電力平衡的即時點上才最為準確,相應電力現貨的價格將帶有最為真實的時序信號和位置信號。如果沒有電力現貨價格,則會出現直接交易價格在寬鬆(電力供應)的時候比國家核定價格低,在供應較為緊張的時期直接交易價格將比國家核定價格高,那麼可以推出“市場價格圍繞國家核定價格波動”的結論,即國家核價最為準確,核價是交易價格之“錨”。如果市場交易證明了核定電價的準確性,為什麼要改變核價的體系,為什麼要建設市場呢?所以這個問題的正解應該是,建設電力現貨市場發現價格,直接交易和優先發(電)制度規避風險。同樣,售電業務應當是電力現貨環境下的售電業務,市場監管應當是電力現貨市場環境下的監管。換句話說,中發9號文提出的“三放開、一獨立、三加強”只有在電力現貨市場背景下才能夠得到徹底的落實。

還要說的是,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市場試點任重道遠,尤其要重視市場設計。因為,我國改革有個特點,突破艱難複製快。這帶來了“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的問題,即後發者學了先行者摸索過程中採用不得已的妥協措施,這種情況在前三年實踐中出現的次數較多,所以建議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市場的設計者能將一些過渡性的妥協措施進行標註,方便其他地區按“真經”學習複製。

記者: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工作將按照模擬推演、模擬運行(不結算)、結算試運行三個階段開展,確保市場平穩有序。對於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的進展程度,您如何看?

谷峰:應該講這次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採用模擬推演、模擬試運行(不結算)、結算試運行三個階段開展,相對我國傳統電力市場建設的階段劃分也做了創新。我國近20年電力市場建設通常的階段劃分是規則體系起草、模擬運行(不結算)、試運行(真實結算)、正式運行四個階段。通常規則體系起草階段應當解決整個市場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確保市場全流程閉環,切除計劃手段影響,並完成市場規則的培訓和技術支持系統建設;模擬運行(不結算)主要是讓市場主體熟悉具體實操,根據模擬數據進一步完善規則;試運行是在模擬運行基礎上,剝離偏差數據,進一步完善規則,這主要是因為模擬運行階段由於不進行結算市場主體為了驗證不同報價策略對自身影響,難免在模擬運行中提交各種極端數據信息,造成模擬結果與實際結果偏離;當市場穩定,市場規則得到充分驗證,就可以從試運行階段進入正式運行階段了。廣東市場建設的歷史上就有重視模擬運行,把規則完善、市場主體培訓、技術支持系統驗證放進模擬運行的做法,上一輪改革南方區域市場就曾經模擬3年以上。從本輪的安排上來看,應該是要將技術支持系統建設、規則完善、主體培訓與模擬運行相結合,“用中學、學為用”效率通常是最高的。應該說,這種時間安排,有利於督促市場主體熟悉規則體系,提高市場建設的效率。能夠想象,規則體系的徵求意見稿通過較長時間的模擬運行,應該還會發生很多變化,更加符合市場規律和廣東的具體條件。

建議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在模擬運行過程中,學習上輪改革華東區域電力(現貨)市場的經驗,模擬階段穿插短期的試運行。華東區域電力(現貨)市場在模擬階段的中後期已經引入了兩次“試結算”名義的試運行(3天和7天),用以獲取更加真實的模擬運行數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市場數據分析成為本輪改革市場設計寶貴的經驗。因此,華東在模擬階段短期試運行的做法,可供借鑑。

記者:距離“2018年啟動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的時間節點僅剩三月有餘,據您瞭解其他幾個試點的情況怎麼樣?

谷峰:8個現貨試點是不能夠來一個“英雄排座次”的,電力現貨市場建設作為整個電力市場的核心,牽一髮動全身,是馬拉松而不是百米欄,起跑速度對結果並非是決定性的,應該講要從“效果重於過程,速度服從質量”角度看待各個試點進程。由於我國電力工業長期處於計劃調度制度之下,對電力現貨市場運行缺乏成熟經驗,僅2000~2006年間,浙江省和華東區域運行過基於全政府授權合同(代替中長期交易)的集中式市場,其中現貨部分均採用了全電量競價的單邊電力庫。因此,電力現貨試點建設“小步不停”是可以接受的,以“半現貨、準現貨、混合式現貨”方式強行上馬效果可能不好。《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於開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發改辦能源〔2017〕1453號)提到了2018年底啟動試運行的要求,但是也明確指出“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成熟一個,啟動一個”,實際上從另一個側面證明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在推動電力現貨市場試點工作的決心(有要求)和耐心(不怕等)。

總體上看8個試點地區中,廣東和浙江工作進展都比較快,兩地走出了兩條不同的路線,廣東是希望通過模擬階段完善規則、驗證市場模式,擱置所有的爭議,加快試運行工作的節奏是廣東努力重點;浙江由於已經經歷過2000~2002年的試運行(真實結算)和2006年參與華東區域電力市場試運行,對所選市場模式、市場運行流程等市場內部問題心裡有底,反而對市場間(跨省區)交易等外部問題和現貨市場引發的運營機構分工等深層次問題更加關注,希望在現貨市場啟動前就這些問題達成一致。從試運行工作時間安排來看,廣東的進展要先於浙江;從1453號文的試點工作內容來看,浙江已經完成了電力現貨市場試點方案(含配套的電力中長期交易機制),並於2017年完成省政府的行政決策程序,反而要先於廣東。

除廣東和浙江省外,其他6個試點地區也按1453號文確定了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第一責任單位、試點實施工作牽頭單位和相關單位的分工,福建省已經就初步市場方案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進行了彙報,甘肅等省完成了課題研究。浙江省所涉及的外部問題和深層次問題,經國家協調,也有了一定進展。

記者:電力現貨市場是價格發現和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環節,您如何看待當前我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現狀和關鍵問題?

谷峰:先說一下,電力現貨市場對於價格發現和資源優化配置可不僅僅是重要環節,是最為關鍵、核心和首要的環節。就當前我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進展,一句話講:一切正常。既然是試點,就會有各種曲折,各種障礙,各種爭論,沒有爭議的市場建設起不到試點的作用。學界一直有“後發優勢”和“後發陷阱”的爭論,這兩種論斷中涉及的特點,已經在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中不同程度體現出來。我們應該給先行先試者,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信心。

實際上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的最大障礙還在於市場概念的建立,是否能夠相信市場通過價格可以引導好市場主體的行為。如果市場設計者自己不相信價格這隻“無形的手”可以起到近似“上帝之手”的作用,那麼設計出來的市場就會扭曲價格,違背了我們向“現貨市場發現價格”前進的“初心”。堅定市場的信心還包括在市場摸索過程中,對創新和失誤的高度耐心和容忍。新生的市場機制會觸及傳統計劃體制的“條條框框”,甚至可能會出現試點的某些舉措達到了違反計劃體制規定規章的程度。中發9號文已經明確了電力市場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那麼有什麼錯改什麼錯,不要出現因錯而停的結局。市場建設大步快走和小步快走都是電力工業需要,但是因噎廢食是要極力避免的。

另外,雙軌制現貨、降價(為目的)現貨、過度行政干預、未系統考慮的市場設計也會大大限制現貨市場發現價格的能力,造成很大損失,這都是現貨市場設計過程中應當極力避免的。

記者:目前建立電力現貨市場還面臨不小的挑戰,市場監管也面臨很大壓力,您認為當前現貨市場監管中的關鍵問題有哪些?

谷峰:為避免市場失靈,必須加強監管,這也是中發9號文的要求。市場失靈是指通過市場配置資源不能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電力市場機制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電力市場失靈也是存在的,導致失靈的原因也基本來源於壟斷、外部性和不完全信息,表現為市場主體行使市場力干預發現價格、電力市場調整機組結構(清潔化)能力有限、運營機構信息公開範圍主體覆蓋不全、信息內容不充分等,這也是現貨市場監管必須注意的關鍵問題。具體來說,一是從國外經驗看,電力市場取消了輸送商的統購統銷,行使市場力主要是有組織的生產者,因此國外的市場力監管主要針對生產者進行,要求市場模式設計能夠自動抑制市場力,或通過向市場力強的主體發放固定電價合同鎖定其操作電價能力,事中、事後監管反而是“威懾之劍”而非核心手段;二是由於電力就近平衡的經濟性明顯,市場化後,負荷中心的礦石燃料機組相對一定輸送距離的可再生能源和綜合成本較高的可再生能源種類具有天然的競爭優勢,因此會影響生產側結構調整的速度,國外通常選擇配額+綠證(等於補貼)等抬高礦石能源成本的政策措施平衡雙方的競爭;三是國外成熟電力市場對於信息公開的處理方式是,要麼運營機構完全獨立,要麼採用剝離運營機構擁有者交易權的方式,推動運營機構“無話不說”(“坦白”並不影響運營機構和運營機構所有者的權益)。從國外市場設計和建設防止市場失靈的措施上看,都努力把措施放在市場之外,並且措施主要是機制和政策,而非直接的行政指令。

在我國尤其要指出的兩點,一是我國的市場建設初期並不能照搬國外的市場力監管重點,必須有中國特色,因為在我國市場建設的初期仍然存在統購統銷的電量,由於電量逐步放開,加之電力的交割使用必須集中進行,因此統購統銷的主體近期是毫無疑問的頭號市場力監管對象,生產者遠遠不能與之相比,不僅僅在未放開計劃部分,還在已經市場化部分的控制力。目前,一些市場設計集中精力於生產者市場力監管在市場成型後是對的,但是在市場初期有主次異位之嫌。二是不能簡單認為電價上升就是“市場失靈”,電力市場的價格長期由供需決定,短期由燃料價格決定,一味的強行壓制電價上漲(近年的燃料價格劇烈上漲在各地的直接交易價格中基本沒有體現),結局就是火電企業全面虧算,從火電企業“無電可發”走向用戶“無電可用”。

記者:現貨交易更接近運行時刻,有利於通過市場機制發現電力價格,更快速、真實反映市場供需趨勢,讓電迴歸商品屬性。達成目標任重道遠,您有什麼建議分享大家?

谷峰:現貨市場試點掀開了中國電力工業全新的一頁,將建立現代的電力資源配置體系,將改變全體電力工業從業者的未來,對於下一階段的工作有幾點個人見解供批評指正。

一是讓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成為不可逆的大勢所趨。建設過程中存在各式各樣的困難與羈絆並不可怕,最讓人擔心的是如同上一輪華東區域市場那般戛然而止。如何讓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成為不可逆的大勢所趨呢?系統性思維的頂層設計必不可少。首先,加快電力法、電力調度管理條例等電力行業根本性法律法規的修訂工作,將建立現代電力市場體系、以電力現貨市場為核心推動市場建設工作通過立法立規確定下來,避免合乎文件不合法的尷尬情況出現;其次,儘快完成基於現貨市場的電力市場規劃編制工作,明確我國的電力市場體系具體如何組成,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的具體目標和評價指標;再次,試點地區成立專門的電力市場建設辦公室承擔日常工作責任,給予足夠的授權:對於試點地區現貨市場的有關問題可在徵求有關部門意見情況下,作為最後下決心者,並承擔相應責任;最後,通過各種方法使市場管理委員會代表性更充分、中立性更強、專業性更好,並輔以主任輪換制、匿名錶決制等有效手段,用以討論解決現貨市場中需要確定各種常數和邊界條件。

二是電力市場設計過程中善於讓數據說話。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是電力系統最為複雜和精妙的設計,最忌諱“決策拍腦袋、執行拍胸脯、走人拍屁股”,更不能使用“拍頭測算法”貽笑大方。“拍腦袋”不習慣精準的客觀定量,傾向於粗略的主觀定性。對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具有很強破壞力,堪稱盡害無一益。“拍腦袋”的背後恰恰是電力計劃體制的監管方式。為什麼我們要讓數據“說話”?實質就是落實中發9號文加強監管,轉計劃管理為現代市場監管的要求,要讓潛規則“徹底閉嘴”。電力市場設計中,由於真正的市場化環境並沒有完全形成,而製造一個實際的硬件環境需要極大的成本,最好的方法是建立一個完整的電力市場仿真環境。電力市場仿真環境依據電網網絡特徵與電力市場的實際規律模擬實際的電力市場的運營,以此來分析預測各種市場模式和規則細節對未來市場運營狀況的影響,進而參照仿真數據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起到避免風險、提升效率的作用。通過仿真,可以清楚地知道,建市場的成本和市場優化的紅利誰多誰少,集中式市場和分散式市場誰更適合當地電網……,市場是用價格說話,那麼設計市場的爭論就應該用性價比的高低來決策。

三是加強現貨市場監管機構能力建設。電力由於其特殊的物理屬性,電力市場機制的設計和監管都將與其他大宗商品市場不同(例如世界上大宗商品當中只有電力必須一個集中的現貨市場),對監管人員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要求更高,因此應當整合電力管理職能,成立相對獨立的電力監管機構。政府職能部門現有行業管理職能放給市場,既不能再管“生”也不再管“養”,改變“平時多龍治水、遇事無人負責”的尷尬局面。此外要深入研究監管方式方法,杜絕將計劃職能翻牌。由於我國電力市場建設剛剛起步,全行業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出現了很多“換湯不換藥”的所謂“監管”,其實就是原來的計劃管制職能換了件“監管”的衣服,例如原來的“管理部門拍板”變成了“監管部門協調”,其實還是那個部門做的還是那件事。監管的直接目的就是維護市場公平,換句通俗的話講就是“搭臺唱戲”,規則制定好,臺子搭起來,市場主體公平競爭,誰在裡頭“興風作浪”並且違反規則,監管機構才能出手,至於市場裡的問題一切按市場規則解決。這並不意味著監管機構屬於“點頭不算搖頭算”的看客,而是對監管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監管人員必須具備市場涉及的經濟、法律、電力調度等多方面知識,手段、裝備都要信息化、現代化,才能依據規則“吹哨子”,這個“哨子”可不那麼簡單,直接裁決的就是具體的經濟利益,毫不誇張的說由於行政複議,未來監管機構做被告的幾率大大增加。

(來源:能源研究俱樂部 ID:nyqbyj 作者:崔曉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