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KPI早已該被摒棄,KSF才是王道!

員工不滿意薪酬,績效激勵不夠大,怎麼辦?

員工關注的績效模式,才是老闆真正想要的模式!

點擊右上角【關注】“企業主之家”頭條號,私信回覆“學習”,贈送您價值9800元的學習視頻、資料一份,掌握豐富、創新的薪酬績效激勵技巧。

目前許多企業面臨著如下苦惱:

薪酬依人定,績效憑感覺。

漲薪無規則,激勵無效果。

經營壓力大,目標難達成。

員工無激情,目標難達成。

這些都是因為:薪酬績效機制不完善,沒有激情性,員工責任意識淡薄而致。

或許您已經嘗試了很多方法,仍無法突破管理現狀,也許您已經嘗試過薪酬績效改革,想自己建立一套完善的薪酬績效機制,去傳遞壓力,提升動力,但效果不佳。

您還在為公司薪酬、績效美譽激勵性而發愁嗎?還在為公司績效考核流於形式而無效而苦惱嗎?還在為如何建立完善的薪酬績效管理體系而擔憂嗎?

導讀

老闆總有一“愁”,就是薪酬,給的多了,老闆不願意,給的少了,員工不幹!那麼,到底該如何有效的發工資?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條獵狗將兔子趕出了窩,一直在追趕他,追了很久都沒有追到。

羊看到這個情景,譏笑獵狗說:你還不如一個小的跑的快。

獵狗回答說:你不知道我們兩個跑的是完全不同的,我僅僅是為了獵人在跑,他卻是為了自己而跑呀!

企業管理也是如此,如果員工抱著為老闆工作的心態,那麼企業即使經營的再差跟他也沒有關係,大不了換老闆就是。而如果員工是為自己在做,那他的狀態就會完全不一樣。

老闆:面對逐年上漲的人工工資,經營成本增長,優秀人才大量流失,沒有利潤,怎麼活下去?

管理人員:看到老闆如此,您拿著不菲的薪水,豈能坐視不管?無動於衷?

員工:公司陷入經營困境,延期幾天發工資,你豈能忍心為了雞毛蒜皮狀告公司和老闆?

傳統KPI早已該被摒棄,KSF才是王道!

思考:老闆到底在向員工購買什麼?什麼情況下,員工才能獲得加薪?

1,敬業,能否一定獲得加薪?

答案是不一定。老闆固然喜歡敬業的員工,但前提是你的敬業是有價值的,是能為公司創造利潤的。否則,就算你把公司當成家,對企業來說也只有成本。

2,忠誠,能否獲得加薪?

老闆對忠誠的定義是什麼?聽話照做、絕無二心?

如果是這樣,那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老闆只需要做事的機器就好。

顯然,在人才競爭的時代,企業要想獲得長遠發展,必須擁有一批獨具創造力的人才資源。

3,在企業擁有豐富經驗的老員工,值不值得加薪?

這些老員工在創業初期為企業貢獻了很大的價值,一旦企業發展起來自然是值得優待的。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老員工可以坐享其成、佔著職位不做事?

KPI運用中的十個典型案例與深度剖析

傳統KPI早已該被摒棄,KSF才是王道!

案例一:提高目標的績效考核

某工廠去年實現產值6000來萬元,比上年下滑1000多萬,而今年老闆卻定下目標8000萬,列入KPI的K1考核指標。各項指標同比去年均不同程度的提高。

案例二:獎少罰多的績效考核

某大型製造企業做了三年多的KPI,8項考核指標中有多達6項屬於負指標。所謂負指標,就是大家常說的負激勵或壓力管理。這家企業的員工在一年12個月的時間裡,只有1、2個月能拿到獎勵,其餘的月份都是扣罰。這三年下來,員工對KPI怨聲載道,不少能人志士離職而去。

案例三:追求全面的績效考核

某電子生產企業,為了追求管理精細化、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實行所謂全面的績效管理,從“德勤績能”四個綜合維度進行考核,每個月和季度,都要做大量的考核、調研、數據,管理者都能成了“表哥、表妹”。要命的是,業績並沒有改善,成本反而大幅上升,因為工作量大、崗位需求多。

案例四:強調能力的績效考核

某K12教育企業考核校長/園長的指標包括:領導力、溝通導力、執行力、學習力。

案例五:領導決定的績效考核

某國營企業將績效考核劃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考核指標,佔50%;一部分是上級評價,佔50%,將兩部分的結果按權重彙總即可得出月度考評結果。毫無疑問,領導才是影響考核結果的中心,所以員工自然都圍著領導轉。

案例六:有獎無勵的績效考核

某醫院連鎖企業,對管理層每季度考核一次,而考核相關的季度獎勵來自當季超出公司利潤目標部分的提點,如果當季沒有超額利潤提點,就沒有任何激勵可言。據說,一年四個季度,最好的時候只有一個季度能拿到這種獎勵,而且拿的都比較少。

案例七:年終兌現的績效考核

某出口加工企業每月都在做績效考核,但是考核結果不在當月兌現任何激勵,管理者有月度績效工資這個項目,不過依然是固定收入、只是一個區分於崗位工資的科目而已。公司將數據和考核結果積累到年終,與年終獎或年薪掛鉤。

案例八:驅動無力的績效考核

某中外合資工廠管理層的考核不跟薪酬、獎勵相關,只與員工的晉升和加薪掛鉤。每年員工有一次晉升級別和獲得加薪的機會,就以全年績效考核的結果作為重要參考。

案例九:強制分佈的績效考核

某連鎖服務企業每個月從經營毛利中提成一個獎勵比例,用於團隊的獎勵。將團隊按ABCDE五個維度進行強制分佈,其中A佔10%、B佔30%、C佔30%、D佔20%、E佔10%,在激勵上,A有大獎,B有小獎,C可持平,D要扣薪,E要扣薪加淘汰轉崗。

案例十:掛鉤薪酬的績效考核

很多企業為了推行績效考核,又為了讓績效考核受到員工的重視,具有一定的利益驅動力,喜歡採用這種設計方法。類如:某經理固定月薪10000元,從其中抽取1000元放到績效工資,公司也補貼1000元放進去,這樣他的總工資就變成了11000元,其中績效工資是2000元。然後,公司自然會訂立高目標的績效考核指標,大多數情況下,這位經理的2000元績效工資會被不同程度的扣減。老闆認為,經理應該可以接受的,因為扣減幅度一般不會超過1000元,而這個範圍的工資是公司另外增加進去的,況且萬一做好了還有獎勵呢。

KPI為何不能適應時代與現實的需求?

1、KPI不符合人性與以人為本的社會發展需求。

2、KPI不能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反而引起員工的反感與牴觸。

3、KPI不適合為員工增加收入的時代發展趨勢。

4、KPI忽視員工的需要、違背平衡和共贏的新社會規則。

5、KPI缺乏足夠的驅動力,淪為注重考核和評價的工具。

6、KPI助長員工與企業之間的目標和利益的矛盾,而非讓兩者成為真正的利益共同體。

傳統KPI早已該被摒棄,KSF才是王道!

傳統KPI早已該被摒棄,KSF才是王道!

傳統KPI早已該被摒棄,KSF才是王道!

KSF薪酬全績效系統分五步驟:

傳統KPI早已該被摒棄,KSF才是王道!

KSF為何強大?為何引領績效考核的新潮流?

1、讓員工為自己而做

2、員工與企業利益趨同、思維統一

3、極大地挖掘員工的能力與潛能

4、讓管理者轉為經營者

5、強調企業與員工的公平與平等交易

6、向一切浪費開刀,使資源發揮更大的價值

7、平衡推動企業向上發展

8、快速促進企業利潤增長

以生產經理為例:

如果他是底薪+績效工資的形式,那他的工資變化不大,因此他只用保證自己的工作不出差錯就可以了,沒必要去在意成本率、毛利潤等等因素。而這些都是與公司利益密切相關的。

但採用KSF模式之後,他有6-8種方法可以為自己加薪,乾的多少與好壞都直接與他的薪資有關。以生產經理為例:

如果他是底薪+績效工資的形式,那他的工資變化不大,因此他只用保證自己的工作不出差錯就可以了,沒必要去在意成本率、毛利潤等等因素。而這些都是與公司利益密切相關的。

但採用KSF模式之後,他有6-8種方法可以為自己加薪,乾的多少與好壞都直接與他的薪資有關。

傳統KPI早已該被摒棄,KSF才是王道!

第一步,崗位價值分析

列出與生產經理相關的6-8個指標,這些指標直接關係到公司的利益。

例如毛利、生產工藝總產值、部門費用率、及時交貨率,生產工藝小時產值,人效等等。

第二步,將薪酬與崗位價值相融合

根據指標的重要性設定相應的權重。比如,生產經理最重要的指標就是訂單交貨期和質量和人效,那就給高相關權重。

第三步,根據歷史數據選定平衡點

平衡點意味著員工和企業利益的平衡點,超過平衡點員工即可獲得加薪,企業可以獲得比過去更高的利潤。

現在我們在每個指標上選定了一個平衡點(老闆和員工都認可,提取有很強的專業性),對生產經理來說,這個平衡點是不難達到的,只要他做到了,就能獲得加薪。

對公司來說,達到平衡點就意味著比過去做的好,因此不會增加成本負擔。

第四步,測算,得出具體加薪方案在平衡點的基礎上,他的薪酬模式可以是這樣的:

1. 毛利潤每增加10000元,獎勵31元,每減少10000元,少發25元;

2. 總產值每多3000元,獎勵5.3元,每少3000,少發4元;

3. 報廢率,每降0.05%,獎勵2.5,每上升0.05%,少發2元;

4. 及時交貨率,每上升0.05%,獎勵2元,每少0.05%,少發2元;

5. 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50元,每流失1人,少發250;

6. ······

KSF增值加薪法,對員工而言,給其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對企業而言,員工拿的越多,意味著他做出了更好的結果,為企業創造了更高的價值,員工收入越高,企業效益越好!從而實現員工和企業的共贏!

傳統KPI早已該被摒棄,KSF才是王道!

  • 分享是一種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也期待你的轉發,謝謝!
  • 更多行業案例內容,歡迎關注“老闆與員工共贏”,持續分享更多幹貨!
  • 如您正面臨企業識人用人、薪酬績效以及合夥人方面的問題,歡迎隨時和我私信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