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的時候查出疑似腦血管動脈瘤後我們需要怎麼做?

近些年,隨著影像檢查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個人體檢數量的增加。很多人在體檢時採用CT或者核磁共振檢查出疑似或明確腦血管動脈瘤。

那什麼是腦動脈血管瘤呢?腦動脈血管瘤指的是顱內動脈瘤,它是由顱內動脈內腔的侷限性異常擴張所致動脈壁的一種瘤狀突起,為臨床常見血管性疾病,是自發性蛛網膜下隙出血(SAH)最常見的原因。僅次於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位居第三。它的特點是病程隱匿,起病突然,一旦發病,死、殘率極高,因而被稱為顱內的“不定時炸彈”,是最危險的腦血管病之一。

體檢的時候查出疑似腦血管動脈瘤後我們需要怎麼做?

腦血管動脈瘤

那麼我們在檢查出意思或腦動脈血管瘤以後,需要進一步做相關的檢查來進一步明確,瘤體的大小,位置,數量等指標。目前黃金確診檢查手段就是採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這種檢查手段主要是顱內動脈瘤診斷的金標準。凡患者有SAH、自發的Ⅲ~Ⅳ顱神經麻痺或後組顱神經障礙等,均應行DSA檢查。造影能顯示動脈瘤的部位、大小、形態、數目,動脈硬化及動脈痙攣的範圍、程度,瘤蒂大小及是否適合夾閉等。此外還可瞭解血管的正常與變異、側支循環,以及對最終手術方案的確定提供幫助。

確診後的患者,一般情況下醫生對實際的病症確定治療方案。目前一類是非手術治療,一類是手術治療。今天我們主要介紹一下手術治療的兩種方法。

1、動脈瘤頸夾閉或結紮術、動脈瘤電凝固術、動脈瘤銅絲導入術、立體定向磁性栓塞術、動脈瘤射毛術、動脈瘤包裹加固術、激光凝固術等,但動脈瘤頸夾閉術是仍是首選方法。①動脈瘤頸夾閉或結紮:手術目的在於阻斷動脈瘤的血液供應,避免發生再出血;保持載瘤及供血動脈繼續通暢,維持腦組織正常血運。②動脈瘤孤立術:動脈瘤孤立術則是把載瘤動脈在瘤的遠端及近端同時夾閉,使動脈瘤孤立於血循環之外。③動脈瘤包裹術:採用不同的材料加固動脈瘤壁,雖瘤腔內仍充血,但可減少破裂的機會。目前臨床應用的有筋膜和棉絲等。這種手術方式,有一定的風險,但對單個腦動脈瘤可以一次性治癒,避免了二次復發的可能性。同時手術費用相對較低。

2、顱內動脈瘤的血管內介入治療,目前臨床運用的血管內栓塞技術主要有:球囊技術、彈簧圈技術、球囊再塑型技術、支架結合微彈簧圈技術、雙微導管技術。血管內介入治療手術的目的:利用股動脈穿刺,將纖細的微導管放置於動脈瘤囊內或瘤頸部位,再經過微導管將柔軟的鈦合金彈簧圈送入動脈瘤囊內並將其充滿,使得動脈瘤囊內血流消失,從而消除再次破裂出血的風險。這種手術,每年的數量都在快速上升,由於其具有腦部無創性,風險性小,安全可靠,預後好等特點,越來越對的患者選擇它。介入治療的費用目前依然較高,隨著成本的降低和醫保報銷比例的提高,手術費用會進一步下降。

在手術以後,患者的預後和康復也是十分重要的,腦動脈瘤的預後與患者年齡、術前有無其他疾患、動脈瘤大小、部位、性質、手術前臨床分級狀況、手術時間的選擇、有無血管痙攣及其嚴重程度有關,尤其是動脈瘤患者蛛網膜下腔出血後伴有血管痙攣和顱內血腫者均是影響預後的重要因素。手術者的經驗和技術熟練程度、手術是否應用顯微手術、術後是否有顱內壓增高(減壓充分與否)等等,都與預後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患者年齡大,伴有心、腎、肝、肺等重要臟器疾患以及高血壓者預後較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