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力不夠?是因爲沒那麼想做

執行力不夠,是不少人苦惱的問題。

但是“執行力”究竟是什麼?

我們做出一個決定、訂立一個目標,然後將它付諸行動的能力,叫做執行力。

執行力欠缺,就是“執行”的能力,比別人弱嗎?

記得我們讀書時,海量的作業,大家都知道第二天一定要交的,早一點晚一點全班的孩子都能把作業寫完,在我的記憶中,班上幾乎沒有誰是真的跟老師說“因為我執行力比較差,所以雖然我知道要寫,可我還是沒怎麼寫”。

也就是說,大家真正去執行一件“要做的事情”的能力其實差不多,之所以製造出了,“我的執行力很弱”這樣的錯覺,問題是出在了我們做決定、訂立目標的階段。

問題並不是出在“執行”,而是我們有多想做這件事,是否真的做出了“要做”的這個決定

——如果我們只是“表面化”地擺出了一副“我已經決定”的樣子,其實因為各種原因並沒有真的下定決心,或者內心還有其他的顧慮和恐懼,導致我們的意識和潛意識的願望根本不統一,

那麼我們必然就沒有辦法正常地去把這件事情納入到執行的軌道之中。

因為有思想的阻力,因為思想不統一。

執行力不夠?是因為沒那麼想做

我需要一個決定

來讓我回避我的糾結和猶豫

人的想法是很複雜的,人這個個體也有多面性。

即便是人格,一個人的人格也是很複雜的。比如一個活潑的人,也有內向的一面,嚴謹的人,也有渴望放縱的一面。

有時候我們意識不到自己的矛盾和複雜。

因為內心衝突會讓我們很難受,所以,往往我們就會本能地迴避它。

怎麼迴避呢?做一個決定就好了。

如果做了一個決定,我就可以告訴自己,我是這樣的想法,這樣的態度,很清晰,很堅定,沒有衝突和猶豫。

基於這樣的想法,做出的決定,目的其實只是為了讓我們感覺不到內心的衝突和糾結。

和接下來是否要執行,其實沒有啥關係。

我有一個朋友A,和老婆協議離婚的決定做了五年,也分居了一段時間,但是直到最近才把離婚證拿了,

這五年他一直很糾結,也不只一次對朋友們抱怨自己,說自己是一個執行力差的人,明明做了決定,但是卻總是辦不到。

我還有一個大學同學B,十年前就跟我抱怨她所在的單位效益不好,領導愚笨且刻薄,沒有上升空間,下班加得多還不給補錢,十年前她就流露出要走的意思,可是十年後的今天,她還在那家公司幹著。

這樣的人,是執行力的問題嗎?

A不久前終於把自己走不下去的婚姻做了處理,整個人看起來也完全不同了,擱置了幾年的事情畫上句話,他的人生也離開了被卡在某處進退兩難的狀態,朋友聚餐,他說了一席話,“其實等這麼久,是因為擔心我兒子,總覺得成為單親對孩子不好,還有我怕他媽媽不能很好的照顧他。現在孩子大了,我覺得沒啥可擔心的了。

B今年暑假來我的城市旅行時和我碰面,我再度問起她跳槽的事情,她說可能她真的是那種不適應外面激烈競爭的人,“我覺得適應一個新環境是很可怕的,萬一搞砸了,失去工作我肯定要得焦慮症的啊”。

可是無論是A還是B,在一開始,都是大喊著,我做了一個決定,我再也不要如何,我一定要如何。

接下來,似乎他們就是執行力為零的典型。可能他們自己也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我決定了,很想做卻做不到?

執行力不夠?是因為沒那麼想做

做不到,不是因為沒有執行力,

而是因為你沒那麼想做

沒那麼想做,當然會拖拖拉拉做不到、啟動不了或者啟動了也會讓他掉鏈子、完成不了。

因為那個目標的背後,可能有你畏懼的東西,可能有你不想真的捨棄的代價。

但是我們有時會對自己掩蓋我們複雜的矛盾的內心真相。不想直面那些我們迴避的事情和感受。

這就是人的複雜。我們不僅複雜,我們還不斷地弄出很多迷霧對自己偽裝,不願意對自己和他人那麼誠實。

因為誠實表露,可能就會得到責難,所以我以一個看上去無比正確的決定,擋在我的前面——你看,我已經有決定了,我在很理性智慧果斷的生活。

那麼我就不用去面對來自於他人和自我要求的責難。然後我就可以在這面大旗背後,拖下去。

所有“沒有執行力”,不是你不要的。往往正是你要的效果。

執行力不夠?是因為沒那麼想做

表面上非常贊同“在一個糟糕的婚姻裡成長對孩子的傷害,遠遠大於成為單親孩子的影響”這種價值觀的A,其實內心並不能真的認同這一點,如果他很有執行力的把事情辦了,那麼他的兒子就會成為單親孩子,他可能還會每天擔憂自己的前妻不能很好地照顧這個孩子,這些他藏在內心深處不想說甚至是自己都不願意承認的擔憂顧慮,導致他成為了一個看起來“執行力弱”的人。

表面上一直想換工作的B,內心卻其實一直有不願意面對的惶恐,不屬於自己的自信,對新的環境的害怕,這些她不那麼想去面對的自我的弱點。在十年間不斷地拋出“我要跳槽”的決定之後,她對工作的不滿得到了緩解,但是隻要不去執行這項決定,她就可以暫時不用面對她要將這個決定付諸行動的心理壓力。

所以這一晃,就是十年。

還有的人,做出的決定,其實不是為了自己,是迫於他人的壓力。

比如父母對你要求很高,希望你考公務員,考研,你答應了卻一直不去做,並不是因為執行力,而是因為那個目標其實是父母想在你生命裡實現的目標,並不是你真正的想法。

不執行,就是一種潛意識堅持自我的表現。

執行力不夠?是因為沒那麼想做

如果不是真的那麼想做,或者做了背後的代價你還不想承擔,或者沒有做出相關的取捨,並不是真的做出了選擇,

那麼我們就會變成“執行力很低”的人,將一個目標長期擱置。

反過來,如果你是一個執行力低的人,想要提升執行力,那麼你需要:

1. 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做?

2. 對自己的想法進行抽絲剝繭地分析,不要回避自我真相,

3. 你如果去做了,會進入一種怎樣的情況,這種情況對你意味著什麼,你會得到什麼,你會付出什麼代價?

4. 你的畏懼和擔憂是什麼?

5. 你真的做出了取捨,做出了真正的決定,並且做好心理準備了嗎?

關於執行力的兩個要點

一、 我的目標單一,不是什麼都想要

二、 我沒有畏懼,承受可以代價

有一部描寫狗對人類真摯情感的電影,很多人知道,叫做《忠犬八公》,我也看過,秋田犬八公做了一件讓人們很震驚也無比感動的事情,他每一天都去車站等待再也沒能回來的教授主人,一等就是九年,直到自己的生命盡頭。

這樣的壯舉和深情,感動了無數觀眾。我也看哭了。

可想而知,八公做到了很多人都無法做到的一件超級難的事情,才會引起這麼多的關注,被拍成電影,四海傳揚。

但是對八公來說,他做的這件極不尋常的事情,只是作為一隻狗最想做的事情而已吧。正因為他想做,而且他的大腦裡面沒有其他的想法和顧慮,他不擔憂代價和結局,只是簡單地一門心思地去做這件事,所以,他做到了。

因為想做,就去做了,這就是執行力。

忠犬八公,因為思念主人,因為特別忠誠,所以在他的世界裡,去車站等主人就是他最想做的事,沒有其他事情佔據著他的大腦,他想要的很單純。

所以,八公很有執行力,不是嗎?

八公的故事,讓我知道,如果一個人具備兩種特質,那麼他一定會是一個很有執行力的人,是一個知行合一的人,是一個可以把想法和行為真正結合在一起的人。

這兩種特質其實就是電影中

忠犬八公的特質:

一、我簡單地想要一個目標,

可以捨棄其他;

二、我沒有畏懼和顧慮,

願意付出代價。

王陽明曾經在1508年,

第一次提出“知行合一”,

這句話現在挺火的,因為很多人發現自己知道了做不到,怎樣讓知行合一,成為了一個大家都想跨越的難題。

其實,答案和執行力是一樣的。

你的知,你真的認同嗎?

你的目標,你真的想要的嗎?

這兩件事弄明白,對於知行合一和執行力,你就不會有疑問了。

弄清自己的真相,便是一切的答案。

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