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陽縣人武部不侮使命,盡責管護宋學義的愛槍

宋學義老伴李桂榮以大局為重,依依不捨地把這支心愛的槍交給了組織。時任沁陽縣人武部民兵武器裝備倉庫主任的裴天強同志,看透了老人怕人武部保管不好槍、今後再見不到槍的心思後,當即給老人寫下了保證書:人武部一定愛護、保管、保養好這支56式半自動步槍,李桂榮老人和子女什麼時候想看這支槍,都保證隨時滿足。

沁陽縣人武部不侮使命,盡責管護宋學義的愛槍

壯士的槍收到倉庫後,裴天強立即組織人員對槍進行了徹底的擦拭,並作為榮譽槍進行了專門的登記,放在專箱裡進行保管。之後無論是每次對槍械進行小的例行保養,還是進行大的檢修,他們每次都是第一個拿出這支槍進行管護,始終使這支槍保持良好的戰鬥性能。

沁陽縣人武部不侮使命,盡責管護宋學義的愛槍

武器裝備倉庫的主任、庫管人員換了一批又一批,但是保管保養好壯士最鍾愛的槍的使命,卻一代一代傳了下來。新舊主任交接時,第件事就是交接好這支槍,新庫管人員入庫時,第一件事就是了解這支槍的光榮歷史及自己肩負的責任。

沁陽縣人武部不侮使命,盡責管護宋學義的愛槍

清明節前夕,李桂榮老人專門從洛陽趕到沁陽市烈士陵園,站在壯士墓前,再次拿著壯士最鍾愛的槍,對子女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激勵他們要接過壯士的槍,像自己的父親那樣報效祖國。只見這支槍被擦拭得油明發亮,扁形的槍刺閃著寒光,槍托右側鐫刻的“贈”字清晰可見。

沁陽縣人武部不侮使命,盡責管護宋學義的愛槍

在河南省沁陽市有這樣一位離休幹部:他自上世紀五十年代,深深被壯士那英勇頑強、淡泊名利的高貴品質所吸引,與壯士結為莫逆之交。壯士故去後,為了收集、整理壯士事蹟教育後人,他數十年如一日,或四處奔波、或伏案疾書,累計撰稿110餘萬字,發表60餘萬字,其中部分文稿結集出版。

沁陽縣人武部不侮使命,盡責管護宋學義的愛槍

每當有人面對這位白髮蒼蒼老人不解地問宋壯士已故去30餘年,你怎麼還在孜孜不倦整理他的事蹟”時,他都動情地說:“作為壯士的生前好友,與壯士生前十三年的交往,無不每時每刻打動著我的心,他的英勇,他的樸素,他的淡泊,都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

沁陽縣人武部不侮使命,盡責管護宋學義的愛槍

壯士如今雖已作古,但他的精神永存。他的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是我們後人學習的榜樣,我們有必要來光大這種精神。這麼多年,我時時刻刻都感覺到壯士就在我身旁,用他的言行激勵我、鞭策我擔負起這個重任。壯士生前我與他同行,壯士逝後我仍要與他的不朽精神同行,把我所知道的壯士的一切都整理出來,宣傳壯士精神、激勵自己、教育後人。

沁陽縣人武部不侮使命,盡責管護宋學義的愛槍

這位離休幹部就是在古稀之年被評為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河南省離退休幹部發揮作用先進個人的,原河南省沁陽報社副總編輯、河南省沁陽縣宣傳部副部長李成傑同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