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揭秘:乐山大佛的实际真实用途是什么?答案太出乎意料了!

海通大师主持修造乐山大佛,积劳成疾,在18年之后圆寂。海通大师圆寂之时,乐山大佛只完成了头部和胸部的雕琢。后来此事便交由政府,先后由章仇兼琼还有韦皋主持,两人都不辱所望,这个浩大的工程继续完成下去。乐山大佛由民间发起,最后成为了政府支持的巨大工程。这九十年间耗损的人力和财力数不胜数,这三位主持建造者也都是拿出了自己的积蓄支持。

科学揭秘:乐山大佛的实际真实用途是什么?答案太出乎意料了!


公元803年,乐山大佛终于建造完毕。乐山大佛开凿之时剩下的石头尽数倒入江中,改变了江水流向,船民从此经过三江交汇确实安全了许多。

乐山大佛我们都非常熟悉,坐落在四川乐山岷江东岸,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处的悬崖峭壁之上。佛像高71米,双手扶膝,临江端坐,面向峨眉,神情肃穆。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还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的古代雕像。古人为什么选在此处,修建如此一尊大佛?一方面是出于宗教信仰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平息这里的水患。

科学揭秘:乐山大佛的实际真实用途是什么?答案太出乎意料了!


当初海通禅师修建大佛还有另一个目的——镇水免灾。由于凌云山地处三江交汇处,因为水势凶猛,不经时有水患危及百姓生活,还经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所以,凌云寺住持海通法师便萌生了修建大佛的想法,一方面祈求佛祖保佑,凭借佛力镇住水患,另一方面利用开凿大佛的山石,调节江水的流向和速度。所以,大佛开凿后,将石块沉入三江交汇的中心,如同一个简易的水坝,不仅改变了河床的结构,改变了江水的流速和流向,而大佛脚下的河道也被疏浚,从而水患大大减少。

科学揭秘:乐山大佛的实际真实用途是什么?答案太出乎意料了!


自从修建了乐山大佛后,此处的水势确实平缓了许多,据考证是因为修大佛是开山凿石许多山石掉入江河,将河底的深坑和漩涡填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