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共計11242字,讀懂了這四個主題,你才知道密雲發展的不易

此文共計11242字,讀懂了這四個主題,你才知道密雲發展的不易

60年前,密雲人民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與20萬水庫建設者一道,頑強奮鬥,艱苦奮鬥,開工建設密雲水庫,開始了移山造海、興利除害的偉大壯舉,創造了大型水庫“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的水利奇蹟。

6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密雲人民接力奮鬥、共同奮鬥,嚴格落實保水責任,持續推進綠色發展,續寫了生態文明建設壯麗篇章,擦亮了“生態密雲”金名片。

60年後的今天,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密雲人民繼往開來、開拓進取,奮力開創密雲發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大力弘揚密雲水庫精神,牢固樹立奮鬥幸福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切實履行保水政治責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密雲水庫,凝心聚力,奮發有為,為建設生態富裕創新和諧美麗新密雲而努力奮鬥!

不忘初心 飲水思源

那天,夕陽凝重在山頭上

爺爺領著我從新遷入的村子往老家走

……

突然,爺爺在村口的玉米地邊站住了

他愣愣地站著。然後就蹲在

一口已經被填埋了的老井前抽菸

……

“明天就要攔洪啦”爺爺喃喃地說

他站起身來,收起煙鍋

整整衣服,噗通一聲跪在地上

臉頰貼在地面,雙臂向前

在地上呈彎曲型的擁抱姿勢

此時,爺爺緊緊地與一望無際的燕落平原

抱在一起

與這口老井抱在一起

與此刻堅定的告別抱在一起

還有,這年秋天的果香,糧倉,大瓦房

以及,這沉甸甸的

鄉愁……

60年前,在密雲群山環抱中,潮白河沖積扇平原上,曾有這樣一片沃土,滋養著世代生活在那裡的人們。然而,為了修建密雲水庫,幾萬人放棄了世代居住的祖宅和肥的流油的土地……

此文共計11242字,讀懂了這四個主題,你才知道密雲發展的不易

詩中描寫的就是移民搬遷走的農戶,那份難捨故土的情感和那份沉甸甸的鄉愁。“那時,每逢雨水少的年份,石匣城舊址就會露出地面,我的老太爺便帶著我的爺爺和爸爸回到石匣舊城,尋找曾經的舊宅,撫摸殘磚舊瓦,講述清晰而又模糊的陳年舊事……”第四代水庫移民尉紅英說。

尉紅英的老家住在石匣西街,家中曾經開辦了印刷作坊,20來間臨街房,前店後廠,家道殷實,生活很富裕。1958年,為了修建水庫,建於明代的石匣古城面臨集體搬遷。“聽老人說,當時爺爺奶奶都想不通,好端端的一個家就這樣搬走了,誰不心疼啊!在搬家的頭天晚上,老太爺在院子裡轉了半宿,坐在井臺上一鍋兒接一鍋兒地抽菸。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大家看到水井被老太爺填了。”尉紅英回憶著從爺爺那裡聽來的移民往事,不禁眼眶溼潤了……“當時老太爺就和大夥兒說了一句話:‘無論是舍小家,還是舍大家,都是為了國家,咱啥也別說了,搬吧!’”

就這樣,尉紅英的太爺爺捨棄了積累了一輩子的家業,趕著兩輛馬車,帶著一家老小,搬到了十幾裡之外的高嶺公社瑤亭大隊。當時,一大家子十幾口人只能擠在臨時租的房裡,補償的6間新房兩年多才得以住進去。

此文共計11242字,讀懂了這四個主題,你才知道密雲發展的不易

像尉紅英家一樣的,還有現居住在河南寨鎮的王文達一家。“那時,我16歲,家裡不愁吃不愁穿。村裡的土地肥沃,抓一把都流油兒,而且地也多,一壟就是一畝地,收玉米、稻子的時候,像我年紀小,一天只能收半壟,因為日子好過,很多外村的姑娘都搶著嫁到我們村。”回憶起當年的情景,王文達一臉的自豪。隨著水庫的修建,王文達丟掉了家產,一輛馬車拉上兩捲鋪蓋和幾十斤糧食,離開了世代居住的家園,成為了第一批搬遷的移民。“走的時候,望著家裡剛蓋好的5間大瓦房,心裡確實不是滋味。”

尉紅英家和王文達家只是當年水庫移民搬遷的一個縮影,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無私奉獻,無怨無悔,他們的精神可歌可泣。據統計,當年密雲水庫155米水位高程以下的村有65個,涉及11510戶、55309人移民搬遷,他們大部分被安置在密雲城關、高嶺、東田各莊、西田各莊、塘子等5個公社的84個村,還有的遷往順義等臨區。

移民搬遷的順利完成,給水庫開工建設開了個好頭。

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順利開工建設了,幾萬民工從河北省、北京市各區縣,以班、排、連、營、團為建制,聚集到開工典禮大會現場。會場上,紅旗招展,歌聲震天。人們雄心萬丈,誓要完成“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的目標。

此文共計11242字,讀懂了這四個主題,你才知道密雲發展的不易

王憲作為工程總指揮,曾回憶到:為了保證大壩的施工質量,他們專門成立了質量檢查站,挑選300多名質檢人員在實驗室和現場嚴格把關。工人們在土料中哪怕是發現一小塊木片、一根小草也要主動撿出來。臨近汛期時,質檢人員發現已經壘好的壩體9米深處有一些地方沒有夯實,指揮部毅然決定挖掉重修。

今年已經86歲高齡的康克良,曾參與密雲水庫建設的全過程,對於當年的人和事至今記憶猶新。康克良所在的密雲支隊是最先抵達施工現場的隊伍之一。“潮河隧洞248米、白河隧洞419米、走馬莊隧洞137米……這些都是我們密雲支隊打的。”談到當年做過的工程,康克良至今如數家珍。

打隧洞在各項工種中,算技術工種,也是最艱苦的一項。在參與施工的工人隊伍中,密雲支隊以擅長打洞子(即鑽隧道)而著稱。為了搶進度,密雲水庫臨時從懷柔水庫工地調來1000名密雲民工,專門打洞子。打隧洞的程序是先爆破,再由工人用鑽頭鑽,每人手裡拿的風機鑽就有60多斤重。雖然工地上給每個工人都配備了雨衣、雨鞋、口罩等防護用品,但是大家嫌麻煩,誰都不願意戴。為了防塵,本來應該澆上水再打眼兒。“可是工人們嫌打水眼兒慢,全都打幹眼兒。每個人下工的時候都跟小麵人兒似的。”康克良感嘆。

“單臂英雄”李世喜是水庫工地上的一名普通工人,他雖然身有殘疾,但是參與工程建設從來不甘人後。1958年春,他主動報名參加十三陵水庫的修建。十三陵水庫修完後,他又主動請纓,轉戰密雲水庫。在密雲水庫工地上,李世喜帶領22名年輕人組成突擊隊,推車運土上壩。工地上千軍萬馬,只有他一人是獨臂推車。憑著健壯的體魄和驚人的毅力,憑著在十三陵水庫工地上的實踐經驗,李世喜一點兒不落後於其他健全的工友。開始他的小車一次只能裝三四百斤土,後來他改裝加大了小車的容量,一趟能裝七八百斤土。可問題又來了,車子一沉,他的獨臂不太好掌握平衡。於是,他把掛在肩膀上的帶子加寬,減輕手扶重量,並在車子兩側各加三兩個土筐,使重心下移。這樣一來,小車既穩當又能裝。突擊隊員們紛紛學習李世喜的經驗改裝小車,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一時間,“李世喜精神”傳遍工地。他帶領的青年突擊隊成了工地上的標兵。

像這樣的感人事蹟,在密雲水庫工地上數不勝數。由於當年施工機械化程度低,主要以人工為主,密雲水庫調集了京津冀三地28個區縣的20餘萬名民工參加建設。正因為有無數“李世喜”式的民工無私奉獻,密雲水庫才能創造“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的奇蹟。

60年一甲子,情牽幾代人。60年,為保密雲水庫建設、保護水源,密雲先後三次大移民,近7萬父老鄉親搬離故土;60年,無數的人日夜堅守,為密雲水庫的建設和保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60年,無數個魂牽夢繞的日夜,離鄉人至今仍思念那一磚一瓦一井……

60年,密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密雲水庫作為首都重要的飲用水源地給密雲的經濟發展、社會變革、人民生活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正式通水,千里而來的長江水源源不斷地流進密雲水庫,密雲水庫得以休養生息,蓄水量持續回升。

不忘初心,飲水思源。如今密雲水庫的壯美離不開為修建密雲水庫無私奉獻與犧牲的幾代密雲人,他們舍已為公、萬眾一心、艱苦創業的精神將永遠鐫刻在密雲水庫的歷史豐碑上,密雲人將秉承著世代相傳的精神,牢記使命、凝心聚力、開拓進取、奮發有為,共同建設生態富裕創新和諧美麗新密雲。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密雲水庫

60年前,京北密雲群山間,潮河、白河河谷中,幾十萬民工喊著號子,用人力堆砌攔河大壩。僅僅兩年時間,大壩全部落成,燕山群嶺間高峽出平湖,密雲水庫漾起萬頃碧波。蓄水半個多世紀,密雲水庫滋潤了幾代北京人的生活,密雲人民肩負起了“保水”這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

關閉汙染企業、退出網箱養魚、停辦庫區旅遊、畜禽禁養、清退庫中島、庫濱帶建設……為保密雲水庫一盆淨水,密雲實施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庫區155米高程以下涉及的10.4萬畝耕地全部退出耕種;庫區原本屬村集體所有的94個庫中島停止一切生產經營活動;庫濱858家養殖場全部清退,庫區內實施生態修復,劃定867平方公里的禁養區,佔到全區面積的40%;除了清潔庫區環境,水務部門還對123條水庫上游的小流域進行生態治理,從源頭消除汙染物,確保清水下山,淨水入庫。正是通過這樣常年不懈的努力與探索,密雲水庫水質始終長期保持可以直接飲用的國家二級標準。

此文共計11242字,讀懂了這四個主題,你才知道密雲發展的不易

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密雲水庫接受南水北調進京的匯水, 現在水庫蓄水量突破22億立方米,是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位,密雲水源保護任務更加艱鉅。

為進一步加強保水工作,密雲積極探索完善保水體制機制,創新構建了區級保水總隊、鎮級保水大隊、村級保水中隊三級管護體系,建立1600餘人的保水隊伍,增強保水力量參與水源管護,實現全民保水、人人保水。不僅如此,還利用科技技術,提升水源保護質量,全面加強密雲水庫及周邊環境保護。今年1月,密雲水庫庫濱帶水源保護圍網工程竣工,全長290公里的鐵質圍網讓密雲水庫首次實現全封閉管理,水庫重要點位安裝攝像探頭,嚴密監控。

近日,記者來到密雲水庫西南岸的溪翁莊鎮,只見環庫已架起了銀白色的金屬圍網,高約2.5米,頂部還帶有蒺藜,防止有人攀爬入內。圍網之內四野無人,唯有崇山峻嶺環繞清澈庫水。“你看這圍網嚴絲合縫,上頭還帶尖,別說人了,就連雞鴨都不能進去”。聽說想進入庫區,一位住在附近的村民連連擺手。

現在的密雲水庫已經築牢了人防、物防、技防這三張安全網,遊客和違法者被阻擋在外,一盆淨水被牢牢護住,庫周的環境也更加接近原始狀態,密雲人民保護水源的意識也隨之提高。

然而,保護密雲水庫,不僅需要提高保水意識,完善保水機制,更需要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如何在管理上下功夫?過去水庫管理受體制機制限制存在著涉及部門較多,監管責任不明,執法效率不高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密雲積極探索水庫執法體制機制改革,整合水庫管理處、生態辦、農業局、環保局、城管執法監督局、國土分局、工商分局7個部門的執法力量,抽調執法人員組建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建立實體化的區域綜合執法機制,加大水庫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和違法行為查處力度,確保水源絕對安全。今年8月,北京市政府將在一級保護區內涉及農業、環保、城管3個部門的131項執法權及與之相關的行政檢查權授予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執法效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此文共計11242字,讀懂了這四個主題,你才知道密雲發展的不易

“快停車,樹林裡有輛黑色轎車。”8月22日晚上12點多,水庫執法隊員開車巡查至黑臥村附近時,岸邊停放的一輛轎車引起了他們的注意。這裡是密雲水庫的重點監控區域,未經允許任何人嚴禁進入,這輛車的出現,讓大家立刻提高了警覺。執法人員下車查看,發現車裡沒有人,難道車裡的人是衝著水庫魚來的,並不在岸上?執法人員立即聯繫水上執法隊員,水陸兩隊同時展開搜索,經過半個小時的尋找,執法人員在10號壩將正在釣魚的周某查獲,當場對其處以500元的罰款,並沒收漁具。

據統計,截至目前,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共制止垂釣、電魚等違法行為51136次,清理進入庫區車輛14693輛,制止放牧229次,罰沒物品4156件,立案498起,罰款105萬元。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整治,密雲水庫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提升。從九龍治水到一龍管水,水庫綜合執法大隊聯合執法的成效有目共睹。“沒有什麼事比保護水庫更重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在保水工作中貢獻自己的力量,還水庫以純淨!”水庫綜合執法大隊一位隊員的話,讓人真切感受到了密雲人民保護水庫的決心。

此文共計11242字,讀懂了這四個主題,你才知道密雲發展的不易

密雲水庫,流淌著首都的生命之水,要保持水質清潔,除了保護水庫的一級水源地外,還需從源頭阻斷汙染物入庫。密雲區域內共有大小河流63條,其中白河、潮河、清水河等主幹河流都將匯入密雲水庫。為了改善水環境、保障水安全,密雲實行了最嚴格的“河長”制度,將北京市“五無”標準升級為“十無”標準,深入推進水資源保護和水汙染治理,建立區、鎮、村三級河長管理體系,對全區河道實行分級分段管理,讓匯入密雲水庫的每一條河流都“來路清白”,密雲保水、治水工作推向新高潮。區域綜合執法機制將多頭管水的部門負責轉變為首長負責,部門共治,與河長制的要求高度契合,已成為河長們手中的一柄利劍。近年來,通過積極探索水庫執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水庫一級保護區和上游主要河道網格化管理、推進“五保水”工作,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和機制的完善,使密雲形成了“全覆蓋”“全天候”的水源監管模式,全面杜絕任何形式的水汙染。

今年是密雲水庫開工建設60週年,為落實保水第一責任,保障首都城市用水安全, 6月1日,密雲再出手,清退水庫上游流域涉及9個鎮的共71家的水產養殖戶,從源頭出發,對每一滴入庫水質負責。

“清退後,政府發放的補貼款,再加上原場地植樹造林也能有一些收入,我相信今後會有新的出路,我相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看著眼前被夷為平地的魚池,大城子鎮養殖戶王文友並沒有氣餒。

2003年,一直搞網箱養魚的王文友響應政府“退出水庫網箱養殖,進山養魚”的政策,撤了網箱,進山建場摸索養殖鱘魚。經過十多年的摸爬滾打,生意風生水起,他經營了15年的碧水清清垂釣園在當地小有名氣。大城子鎮依山傍水,這幾年,水產休閒漁業已成為全鎮農民增收的新型支柱產業,全鎮共有12個漁業養殖戶,僅2017年,銷售成魚達到24萬公斤,王文友算得上是大城子鎮的漁業養殖大戶。雖然水產養殖讓一家人的日子富裕起來,但王文友明白,對於這種大規模集中飼養的養殖場來說,魚飼料等的確對水源有汙染。最終,王文友成為大城子鎮第一個主動遞交退養申請的人,並第一個拆除了魚池。

像王文友一樣,在短短的兩個月內,除一戶不在村中的村民外,已有70家漁業養殖戶遞交了退養申請,養殖戶的存塘魚正在加速變賣。下一步,密雲將啟動整治階段,加速魚池和地上物拆除工作,將“退魚”進行到底,確保水庫水質清澈不被汙染。

半個多世紀的保水,構築了密雲良好的生態環境。站在密雲水庫66米高的大壩上遠眺,碧藍的湖水與天空渾然一體,一眼望不到盡頭,清澈平靜的湖水周圍是茂密蔥鬱的樹林,時不時有各種鳥兒在這青山綠水間自由翱翔,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密雲水庫能有今天這般詩意的畫面,離不開密雲人民的精心守護。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密雲水庫,像對待生命一樣珍惜水源”。區委書記夏林茂對密雲堅決履行好“保水”首要政治責任的表態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多少年來,密雲人民始終牢記保水職責,毫不鬆懈,絕不動搖,保護首都生命之水,成為了一代又一代密雲人民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05年的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到浙江安吉餘村進行調研,當聽到村裡下決心關掉了石礦,停掉了水泥廠,他稱這是高明之舉。

為保密雲水庫這一盆淨水,密雲也有餘村類似的經歷,停掉了密雲水庫的旅遊活動,關閉了當時全國最大的遊樂場——密雲國際遊樂場,關閉了水泥、化工、有色金屬冶煉等200多家工業企業,拆除了水庫壩上的商業、餐飲、娛樂等設施,撤出了網箱養魚……密雲人堅信,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堅持“生態立區”,發展綠色經濟,密雲邁著堅定而有力的步伐,向著建設生態富裕創新和諧美麗新密雲的目標邁進。

“幸福產業”方興未艾

在今年3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區委書記夏林茂表示,因為擁有密雲水庫,密雲發展任何產業,首先一個原則就是不能影響生態環境。那是不是為了保護密雲水庫,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就不能發展各類產業了呢?夏林茂認為,這恰恰是密雲的優勢。正是因為這個優勢,密雲的發展與旅遊、體育、都市農業等“幸福產業”非常契合。

此文共計11242字,讀懂了這四個主題,你才知道密雲發展的不易

很快,一場生態馬拉松比賽的舉行,驗證了夏林茂的說法。

今年6月10日,2018首屆密雲生態半程馬拉松鳴槍開跑。5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沿密雲水庫下游,潮河兩岸奔跑,溼地山林盡收眼底,清新空氣沁入心脾。“這是史上最養眼的跑道!”“期待下一次再來密雲奔跑”……網絡上,好評如潮,參賽者對環山沿河的美麗賽道讚不絕口。“我參加過很多城市舉辦的馬拉松,在這裡沿著綠色的山跑,很舒服。”奪得男子組冠軍的蒙古國選手歐羅巴亞,從北京語言大學畢業回國後,本次專程來參加密馬,他用流利的漢語表達著自己的參賽喜悅,他的感受代表了5000名跑者的心聲。

體育與生態完美結合,第一屆密雲生態半程馬拉松做到了。全景展示了密雲優美的生態環境和景美人和的城鄉面貌,提振了信心,凝聚了人心,更提升了密雲人民的幸福感。

綠色、幸福的密雲生態馬拉松定格在每一位跑者的心田,同時給密雲今後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十足的正能量。僅僅在兩個月後, 8月9日,我區召開了密雲生態全程馬拉松賽事賽道規劃專題會,緊鑼密鼓地開始籌備2019年密雲生態全程馬拉松賽事。並將探索嘗試舉辦鐵人三項賽,把馬拉松賽、鐵人三項賽打造成為有效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的特色體育賽事。賽事將更加突出生態自然理念,做足水文章,將賽道融入田園、林地,統籌考慮周邊綠化、交通,並將賽道規劃建設與潮河溼地公園規劃建設相結合,提升賽道周邊生態環境質量。這樣周到細緻的籌備,讓人們對明年的密馬充滿期待。

這邊體育賽事唱罷舞臺,那邊時尚盛會又登臺亮相。人們還記得,6月2日,一場奢美的盛會在古北水鎮舉行,標誌著亞洲高級定製公會正式進駐我區。由中國高定設計師郭培及日本國寶級高定設計師桂由美所帶來的別開生面的動靜態展演,讓參加盛會的人們流連忘返。

亞洲高級定製公會成立於2013年,短短5年內成為亞洲乃至世界時尚界極具影響力的公會之一,與法國高定公會齊驅,成為最具有權威性的高級定製設計師聯盟與行業協會。本次落戶合作簽約儀式,標誌著亞洲高級定製公會和中國之間將展開一系列積極合作及建立更加緊密的關係,並在世界舞臺上,攜手推動和培育頂尖高級定製和設計人才。而這一重要節點選擇在了山青水綠的密雲舉行,主辦方說密雲靈秀的山水,巧奪天工的水鎮設計,與亞洲高級定製公會想表達的內涵相得益彰。

時尚與生態完美結合,又一次擦亮了密雲城市這座亮麗的新名片。加快發展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亞洲高級定製公會、華夏動漫科創生態城、玫瑰谷時尚小鎮等項目先後落戶密雲。鄉村旅遊“十百千”工程初顯成效,古北水鎮綜合收入穩步增長,5個精品鄉村旅遊項目、12個精品鄉村酒店、232個精品民俗院落基本建成,鄉村旅遊收入和增幅位居生態涵養區首位……密雲人相信“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密雲的“幸福產業”正蓄勢待發。

此文共計11242字,讀懂了這四個主題,你才知道密雲發展的不易

高精尖產業蓬勃發展

8月27日,我區滬市A股再添新軍。

落戶在區經濟開發區的康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這是我區繼金誠信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之後第二家在主板上市的企業。

提起康辰藥業,這幾年在全國甚至國際醫藥界都赫赫有名。它是一家以創新藥研發為核心,以臨床需求為導向,集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創新型製藥企業。從2003年落戶密雲以來,研究碩果累累。特別是潛心研發的國家一類止血新藥——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蘇靈)。手術檯上,原來使用10支國外止血製劑才能達到的止血效果,現在2支“蘇靈”就可以解決問題。它打破了進口止血藥對中國市場的壟斷,被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數千家醫院廣泛應用。除“蘇靈”之外,康辰藥業公司在研項目還包括4個國家一類新藥、1箇中藥五類新藥和2個仿製藥,在惡性腫瘤、血液、婦科等領域,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生物醫藥領域科技創新是我區高精尖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在剛剛結束不久的區二屆六次全會上,有數字顯示,截至目前,我區高精尖產業發展蓬勃,全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13家,經科技部認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位居生態涵養區首位。金融業發展勢頭強勁,北京綠色科技產業發展基金籌備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多家優質金融機構落戶密雲。上半年,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6%,高於GDP增幅。高端服務業華潤萬象匯的落成,大大提升了密雲百姓的休閒消費幸福指數,上半年實現銷售額2.6億元,帶動了區域消費提檔升級。

此文共計11242字,讀懂了這四個主題,你才知道密雲發展的不易

都市型現代農業快速提升

水培生菜區、育苗區、番茄種植區……綠水青山之中,穆家峪鎮極星農業科技園,成為該鎮綠色產業的一顆耀眼之星。2017年3月,經過多方協調,由北京城建集團六公司投資建設的極星農業科技園落戶在了這裡。寬大的廠房,先進的理念,從一“落生”,極星就是高端範兒。

極星科技園總佔地面積270餘畝,目前建成投產的科技園一期溫室投資額約2億元,主要生產高品質小番茄和優質水培生菜,二期產業園建成後將吸引農業專家、從業人員的聚焦,成為產、學、研融為一體的優質示範項目。園區引進荷蘭最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農業設施,發揮科研、生產、包裝、推廣、銷售全產業鏈優勢,並通過支付農民土地租金、促進農民就業、帶動周邊優質農產品銷售等方式幫助低收入農戶增收。目前,一期溫室已經幫助50餘名當地農民就業,二期建成後還將幫助300-400名當地農民就業。

如今,以極星為代表的一批綠色高效農業先後落戶我區,密雲生態農業品牌更加響亮。農業“十百千萬”工程不斷創新,吸引眾多城裡客瞭解“密雲農業”,愛上“密雲農產品”。電商發展迅速,很多大學生回鄉創業,電商與市場深度對接,全區農產品電商年銷售額在千萬元以上的8家,百萬元以上的30家,“職業農民”一詞受人熱捧,增收創業的 “農民”大軍日益龐大。

環境如水,發展似舟。

在保護好密雲水庫這盆淨水,守護好連綿青山的同時,我們欣喜地看到,密雲一批前景好、效益高的產業項目發展勢頭強勁。2018年的十大重點工程和100個重點項目有條不紊地建設之中,白河城市森林公園、新劉地區棚戶區改造等項目進展順利,京沈客專密雲段建設穩步推進。經濟開發區、生態商務區開啟融合發展新階段,疏解盤活、騰籠換鳥工作持續開展,徵地拆遷和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智能製造、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產業發展迅速。

上半年,我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1.6億元,同比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03億元,同比增長8.5%,增幅位居全市第三,稅收形成財政收入佔比78.5%,結構不斷優化;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0.2億元,同比增長7.3%,增速居全市首位;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27元,同比增長8%。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一箱蜂,一畝田。”

當下,流傳在白馬關河畔的一句話道出了馮家峪百姓的心聲。

昔日操持鋤頭、鐮刀的農民漢子如今侍弄起了蜜蜂,曾經無人理睬的崖壁、荒坡現在變成了馮家峪百姓的萬畝“良田”,守著首都一盆淨水的密雲農民正在用汗水把養蜂事業變成自己的幸福產業,在通往幸福生活的路上越走越遠。

“守著水缸喊渴”曾是當地百姓的真實寫照,作為密雲水庫上游水源保護地,嚴苛的保水制度讓馮家峪鎮百姓面臨著有水不能用、有山不能採的窘境,守著綿延不盡綠水青山的百姓卻在增收致富路上舉步維艱。

彭明軍是馮家峪鎮北柵子村人,靠著一膀子力氣和家裡的幾畝田地供兩個女兒上學,維繫著一家四口的生活,起早貪黑地幹,時不時還得提防野豬和獾禍害莊稼,有限的收成一年只能給這個貧瘠的家庭帶來2萬塊錢左右收入。

此文共計11242字,讀懂了這四個主題,你才知道密雲發展的不易

2017年,依靠區裡的扶貧辦法,彭明軍收到了區裡送來的50群蜂和蜂箱、巢礎、搖蜜機等一整套養蜂設施。從設備到技術,真正“零投入”的致富項目讓急於走上脫低路的彭明軍喜出望外。起初面對這些小傢伙,彭明軍顯得手足無措:“以前咱就知道種地,哪兒會養蜜蜂啊!”為了伺候好這些小東西,區裡組織的大型培訓會、合作社組織的培訓課他一次不落,同時他還有個24小時隨叫隨到的“私教”,每到生產季和養蜂關鍵點,都會給彭明軍做細心指導,平時有任何問題,彭明軍也可以隨時請教,“私教”都會做到有問必答。為了防止蜜蜂飛巢,彭明軍就成天成宿地看在地裡。憑著自己的幹勁和專業技術員的全程指導,他很快上了道兒。

觀念一變天地寬。經過一年的實踐探索,加上技術員一對一的技術指導,彭明軍的養蜂技術不斷提高,現在還學會了調脾、分蜂、育王等很多技術,當年就增收1萬元,聽說今年他還要擴大養殖規模。

一隻只小小的蜜蜂在低收入農戶的悉心照看下,成了他們實現脫低致富的寶貝。截至目前,我區已有蜂農2072戶,蜂群11.5萬群,佔全市蜂群總量的41%,成了名副其實的全市第一養蜂大區,同時還建起了國內最大的崖壁蜂場。保水又富民,養蜂產業終於讓密雲農民嚐到了身後這片“金山銀山”的甜頭。

在養蜂產業發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水庫邊兒上尖巖村的栗子宴辦得也是風風火火。

“栗子炒肉、栗子柴雞、油慄豬蹄、娃娃栗子菜……”說起自家的栗子菜餚,鄭懷鳳如數家珍。

溪翁莊鎮尖巖村是水庫移民村,也是全鎮曾經唯一的低收入村。耕地少,再加上承擔著保水的生態任務,村裡人僅靠幾畝薄田維持生計。全村一共467戶,光是低收入農戶就有284個。

“老房子舊的舊,破的破,還有石頭房子。”

“最怕颳風下雨,家家屋頂都少不了油氈、塑料布!”說起以前的老房子,村民怨聲載道。

為了幫百姓脫低,區裡利用政策資金為全村300多個老房子實現了升級改造,並鼓勵村民利用改造後的院子搞民俗旅遊。有了政府的支持,第一書記王書平心裡有了譜兒,帶領村民打起了村裡幾千棵百年慄樹的主意,她盤算著利用這些栗子做特色菜,打造特色、創出品牌,吸引遊客。

村民鄭懷鳳就藉著這個機會,把家裡改造成了適合接待遊客的民俗院。村裡邀請名師大廚給村民上課時,鄭懷鳳每次必到,她不僅學得細,回家後自己還琢磨,反覆操練、不斷改良,經常忙到深夜。付出很快就收到了回報,依託我區生態環境的吸引力,憑藉獨特且製作精良的栗子食品,鄭懷鳳的小院引來了大批遊客嚐鮮。

此文共計11242字,讀懂了這四個主題,你才知道密雲發展的不易

“村裡找人給我們培訓,還幫著我們做宣傳,遊客很多,一兩個月下來,收入一萬多元,比我老伴兒過去一年出去打零工賺的錢還多。”鄭懷鳳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有無空氣淨化器,多少個房間、幾個灶臺……”為了鼓勵民俗戶提高接待質量,區裡還給經過市旅遊委和區旅遊委驗收合格並“上星”的民俗戶發獎金併為每個民俗戶送去實木桌椅。

美味的特色菜餚、星級的民宿設施,不到一年時間,尖巖村的栗子宴就打響了品牌,一桌栗子做的“滿漢全席”成了當地的一張名片。像尖巖村一樣依靠搬遷和改造進行幫扶的村落,密雲還有不少。2013至2017年間,我區針對馮家峪鎮西白蓮峪村、石城鎮黃峪口村、溪翁莊鎮尖巖村、新城子鎮蘇家峪村和大城子鎮下柵子村等六個村實施優惠搬遷政策,貧困村摘了帽,腰包鼓起來的老百姓喜笑顏開。

同樣是水庫移民村的西田各莊鎮新王莊村,近幾年卻依靠一戶一策的特色幫扶帶領低收入農戶走出了不同的綠色致富路。

新王莊村全村共有136戶,其中一半是低收入農戶,多靠打零工為生。吳連成家就是其中之一,過去靠種果樹每年只能收入一萬塊錢,如今收入翻了幾番,這一切轉變都要從去年的精準幫扶項目進村說起。

“深山慄林下栽種的木耳,接近野生生長環境,能享受微量元素豐富的土壤滋養,還可以受到林蔭庇護。”2017年,區裡給吳連成帶來了慄林木耳種植項目。這讓吳連成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帶著希望吳連成全身心投入到了木耳種植上,上堆發菌、散堆排場、起架管理、防治病蟲害……在專家的指導下,吳連成很快掌握了種植技術。經過一年的努力,再加上密雲返鄉青年創辦的“密農人家”電商平臺的對接推廣,吳連成的木耳第一年就幫他增收3萬多元。

此文共計11242字,讀懂了這四個主題,你才知道密雲發展的不易

與吳連成不同,低收入農戶朱海陽有一手“核雕”絕活,他用一雙巧手、一把刻刀,賦予了橄欖核鮮活的生命力,但因設備落後產量很低,一年也接不了幾單生意。技藝過人,卻不足以讓他躍過低收入線。瞭解到他的情況後,區農業服務中心幫助朱海陽置辦了多功能佛珠機、放大鏡、刀具等專業工具,“拋光”“定型”工序可以交給機械完成,大大加快了他的“出活兒”效率,一個月訂單量就超過以往一年的總訂單量。不僅如此,區裡對口單位還幫助新王莊村成立了專項基金,在低收入農戶自主創業或遇到因疾病致貧等情況時給予資金幫助,消除低收入農戶後顧之憂,帶動更多低收入農戶加入到創業脫貧的隊伍中來。

通過一戶一策、精準幫扶、發展特色產業,密雲區推動了農民增收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幸福不是坐吃山空,而是靠奮鬥創造來的。今天,“守著水缸喊渴”早已成為過去時,生態農業、民俗旅遊、特色經濟,除了在家門口脫低致富,還有一部分農村富餘勞動力通過區裡搭建的平臺到城裡當上了藍領。2016年以來,全區11176戶低收入農戶中有7424戶越過了低收入線,越線比達到66.4%。如今,綠水青山下辛苦保水幾十載的密雲人依靠不懈奮鬥,正在走進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文:何東翔、呂吉、鄭雪梅、賈東超

此文共計11242字,讀懂了這四個主題,你才知道密雲發展的不易

此文共計11242字,讀懂了這四個主題,你才知道密雲發展的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