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背後的操縱之手

諾貝爾和平獎背後的操縱之手

由於諾貝爾和平獎具有崇高的國際威望和深遠的國際影響,在過去的100年裡,它一直是國際上名種政治勢力覬覦、角逐的政治目標,各國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從遊說、賄賂到威脅、恫嚇。特別是在冷戰中和冷戰之後,更是以和平獎為武器來製造輿論,打擊對手;同時,又千百計阻擋別人利用和平獎來對付自己。

甘地為什麼落選?

甘地是“和平、理性、非暴力”主張的始作俑者,也是20世紀和平理念的最重要的締造者。他從1937年起就連續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但是,英國人卻千方百計不讓給甘地授獎。原因很簡單:在那個節骨眼上給甘地頒獎,無異於正面肯定和鼓勵二戰後的民族解放運動。於是英國憑藉著它跟挪威千絲萬縷的聯繫,運用各種方法影響諾貝爾委員會,千方百計阻撓甘地得獎。

1947年,甘地是領導印度人民經過長期的非暴力抗爭,終於贏得了獨立。此時,他的聲望如日中天,得獎可說是眾望所歸。因此,挪威國會議員再次提名甘地為該年度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然而,挪威同大英帝國不但在皇室和文化傳統上有著共同歷史淵源,二戰中,挪威流亡政府還曾遷往倫敦,得到大英帝國的庇護。此外在1946年,挪威前任外交部長賴伊更由英國人和美國人力挺,才當上了首任聯合國秘書長。當時的挪威,對英國可說是言聽計從。由於這種背景,那些諾貝爾委員會委員不願意甚至反對甘地得獎,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10月30日,諾貝爾委員會最後一次開會討論決定,把和平獎授予一個總部設在英國的“教友派”。

諾貝爾和平獎背後的操縱之手

克格勃力阻政治異議人士獲獎

諾貝爾委員會有一套嚴格的保密制度,以確保每年在宣佈得獎人之前對外界嚴守秘密,造成轟動效應。尤其是在冷戰期間東西方兩大陣營緊張對峙的時候,這種保密措施更屬必要。然而,蘇聯克格勃卻無時無刻不處於高度戒備狀態之中,隨時防範西方國家利用和平獎來支持蘇聯國內的政治異議人士的陰謀。

1975年8月,克格勃通過確切消息來源獲悉,該年度的和平獎將授予讓克格勃最為頭痛的人權鬥士薩哈洛夫。

為了阻止西方國家的這一“反蘇挑釁”得逞,當時的蘇聯克格勃主席安德羅波夫親自出馬,領導成立了一個專門小組,力求扭轉挪威的輿論導向。莫斯科克格勃總部發出訓令,要求駐挪威、瑞典、芬蘭、丹麥、英國五國的蘇聯使館人員,動員他們在這些國家裡夠級別、有分量的朋友公開發表文章,批判某些政治勢力企圖通過授予薩哈洛夫和平獎來達到破壞歐洲緩和的陰謀;組織一場運動,反對諾貝爾委員會的決定,影響西方的媒體;廣泛散佈一封克格勃偽造的、由臭名昭著的智利大獨裁者皮諾切特給薩哈洛夫的祝賀得獎的信件;誣衊猶太復國主義者和薩哈洛夫勾結,動員阿拉伯國家輿論抗議授予薩哈洛夫和平獎。

諾貝爾和平獎背後的操縱之手

但是,一來由於時間過於倉促,使得這個龐大的計劃流產了;二來蘇聯低估了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要用人權問題和軍備竟賽來搞垮蘇聯的決心。1975年度的和平獎,終於還是授予人權鬥士薩哈洛夫,由此產生了巨大和深遠的影響。

1978年5月,克格勃獲悉,諾貝爾委員會將把和平獎授給蘇聯的另一異議人士—被判7年監禁、5年流放的物理學家烏洛夫。這一回,克格勃駐奧斯陸情報站人員決心粉碎這一“陰謀”,這次負責的是馬卡洛夫,他跟挪威工黨裡的那些重要負責人打得火熱,並婉轉地向工黨領導人表達了“希望挪威政治領導人努力發展挪蘇兩國雙邊友好關係以確保挪威的國家安全”的意思,不希望授予烏洛夫和平獎。

與此同時,由於1978年中東和談取得重大突破,所以當年的和平獎理所當然地授予了和談有功人士—埃及總統薩達特和以色列總理貝京。

諾貝爾和平獎背後的操縱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