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食用油依赖进口,端牢饭碗,“中国好油”蓄势发力

当前,“三秋”工作正全面展开,而南方油茶也将进入采摘期。

中国是食用油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食用植物油主要来源于农作物草本油料大豆、花生、油菜籽等,但因种植成本高、占地需求大等原因,不得不大量进口食用油原料。但另一方面既能产出好油,又能美化环境的油茶等木本油料虽然近些年政策助推、发展迅猛,但其产品仍没有广泛走入“寻常百姓家”。

被进口把持的国内食用油市场

资料显示,我国植物油供应对外依存度年年攀升。2015年,我国进口的棕榈油、橄榄油、大豆油及大豆、油菜籽等,合计全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约65.8%,2016年食用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扩大到67.7%。根据国家海关总署数据,2017年,我国食用油籽进口量达1.02亿吨,已超过70%,早已超过了国际粮油安全预警线。

也就是说,我国食用植物油2/3没有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一年有8个月的油瓶子需要靠进口补充原料,极易受到国外食用油原料市场行情的牵制。占据我国食用油消费半壁江山的大豆油,去年进口了9554万吨大豆原料,对外依存度高达87%。而大量进口大豆、油茶籽,让国人还存在转基因的担忧。

2/3食用油依赖进口,端牢饭碗,“中国好油”蓄势发力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上好木本油料,被公认为世上最好的纯天然食用植物油,可与西方的橄榄油媲美。油茶树择地不苛,不与作物争地,耐干旱瘠薄,而且一旦成林,则连年挂果,有利于国土资源高效利用,缓解水土资源短缺的压力,同时还兼备绿化之功能,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明显。油茶树少虫害,无需大量施肥,抗自然灾害能力也远大于草本油料作物,被称为“铁杆庄稼”。据悉,油茶林经济收益期长达50年以上,且油茶树寿命有100年,一次种植可以让几代人受益,被称之为“绿色银行”。

因此,大力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优化食用油种植结构,对于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全国木本油料经济林种植面积已达1100万公顷,年产量600余万吨,油茶占据绝对主力。2016年数据显示,全国油茶林面积已由2008年的4500万亩扩展到6400多万亩。

多因素掣肘发展

油茶发展这几年正在风口上,但茶油还远没有走上寻常百姓餐桌。制约油茶和茶油发展的难点痛点因素较多,这里从产业角度,分析归纳有以下几点。

生产周期长、收益慢。油茶产业一年种植,4年管理,5年初见成效,8年后进入盛产期。但在种植的前5年,每亩累计投入近3000元,要出这笔费用一般农户都存在难度,更不要说山区贫苦户。一些地方,在推广种植时,农户顾虑重重,观望的多,种植的少。油茶适宜在江淮分水岭以南地区特别是山区栽植,生长周期、林地经营方式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本投资油茶的积极性。

2/3食用油依赖进口,端牢饭碗,“中国好油”蓄势发力

市场尚未完全接受,销售不畅。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需要接受过程,相当多的地方对茶油的认知度还不高,消费群体相对较少。再则,一瓶茶油动辄上百元的价格,也挡住了普通消费者。售价太贵且作用并非人人皆知,造成目前全国茶油年人均0.21公斤,与人均茶油2公斤/年目标还有较大距离。

品牌林立,无主打品牌。目前我国油茶相关企业约有2000多家,但规模以上企业还较少,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核心龙头企业。企业集中度不强,品牌林立,同质化严重,油茶行业还没有形成一说花生油就想到鲁花,一说国产大豆油就能叫出三九这样的现象和品牌效应。一个行业没有代言品牌,虽有利于行业内竞争,对行业消费推广来说却极为不利。

此外,油茶劳动密集型投入、项目贷款难以及政府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也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利好叠加,未来可期

反观欧洲橄榄油,几乎与中国茶油同时起步,年产食用油量上世纪中期还都在15万吨左右。但由于地中海地区大力推进橄榄油产业化,近年突飞猛进,迅速占领世界高端食用油市场,目前年产量已达360万吨~400万吨。而号称“东方橄榄油”的中国茶油,仍徘徊于种植阶段,总量还达不到全国食用油年消费量的5%。即使像安徽省祁门县这样的油茶主产区,最高年产油茶籽1800多吨,压榨毛油400多吨,平均每人也仅2~3斤,这与实现了食用油料木本化的西班牙、马来西亚等国相比,差距还很大。

但油茶产业利好还是叠加的。考虑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国家一直寻找进口大豆、菜籽油等国内产业的最佳替代品,而“油茶”作为木本油料中的大哥大和“黄金油”,替代作用非同一般。

2/3食用油依赖进口,端牢饭碗,“中国好油”蓄势发力

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多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特别是作为单一树种,国务院批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足见国家对推动油茶产业的高度重视。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油茶规划种植面积达到7018.1万亩。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表明力争到2020年,建成800个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重点县,建立一批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示范基地,木本油料种植面积从现有的1.2亿亩发展到2亿亩。

目前,我国在油茶、核桃、油用牡丹、长柄扁桃、油橄榄、文冠果、元宝枫、翅果油树、光皮梾木、杜仲、盐肤木等木本油料品种上均开始发力,多元化推进“中国食用油”保障工程。

2/3食用油依赖进口,端牢饭碗,“中国好油”蓄势发力

事实上,作为木本油料的绝对主力,油茶不仅可榨油供食用,还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油茶含有200多种生物活性物,其浑身是宝,油茶花、芽、叶、果、籽、粕、果壳等都是名副其实的富矿。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油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可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虫。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开始研究中国油茶。现在,日本每年从中国进口油茶原料,提取其中几十种生物活性物,应用于生物医药、生物农药、食品、日化、建材、纺织等领域。

近些年,随着政策的助推,国内油茶种植面积的扩大,我国科技人员正在专研生物活性物提取,着力油茶综合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品牌附加值。

可以预见,油茶未来之路虽任重而道远,但前景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