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陈羽凡都患有乙肝,乙肝究竟有多可怕?

五美元的克星


乙肝疾病的发生,常常会让患者们十分恐慌,不知道究竟如何是好。事实上,乙肝并不可怕。

患有乙肝往往是由于患者机体感染了乙型的肝炎病毒,抑或为HBV的携带者。虽然乙肝是一种体液传播的传染病,但是不会经口传播,更别说是通过身体触碰,公用日常用品这些方式了,所以日常生活中并不需要隔离。

乙肝可以通过母婴或者是血液传播等方式传播,但是如果母亲不小心患上了乙肝疾病,与此同时其子女在出生时只要能够及时进行乙肝疫苗的注射,那么子女是可以避免成为乙肝病毒的携带者的。

针对乙肝本人,虽然有患者常常会表现出身体乏力、经常恶心、容易腹胀等不良症状,但是如果能控制好病毒量,肝功能保持正常,是可以正常生活的。

需要明确的是,与一般人相比,乙肝患者的免疫力处于较低的水平,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避免其肝炎疾病最终向肝癌进行转变。患者们可以尝试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选择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但是对于辛辣和油炸类的食物,则应当要尽可能少吃,以免损伤自身肝脏,与此同时减轻机体肝脏的负担。

从事消化内科专业二十年,多次在华西医院消化内科进修,对消化科的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治有丰富经验。


医联媒体


天王刘德华曾在采访中说,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携带了乙肝的病毒,这么多年过去了,天王身价不菲,可是乙肝始终伴随,没有治愈。还有歌手陈羽凡也是乙肝,这些名人应该有比普通人更好的治疗机会,可是一样没有办法,可见乙肝的治疗是医疗技术水平的问题。现在还没有能完全治愈这种疾病的药物,手术。

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很多人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感染乙肝病毒后六个月内没有清除,那就会发展成慢性感染。而且最初的慢性感染是没有任何不适症状的,所以感染的患者通常是意识不到自己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无法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此时乙肝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制,损伤肝脏细胞,乙肝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能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乙型病毒肝炎反复伤害肝脏细胞,时间长了会导致肝脏上各种瘢痕,后续就会导致肝脏的纤维化,肝脏纤维化严重了就会引起肝脏硬化,肝脏硬化再发展,就是肝癌了。有数据统计,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中,有2%最终患肝癌。

目前治疗乙肝的药物主要是抗病毒。其实个人觉得,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定期做好体检中的乙肝检查项目,不要反复使用注射器,不接触不明的血液等,保护好自己。其实乙肝在生活中很少会通过唾沫空气等传染,共同生活几十年的夫妻一方患有乙肝,而另一方没事。大家可以不必恐慌,害怕,或者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抱有歧视。就像刘德华虽然有乙肝,但是他的千金是健康的,没有乙肝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找到治疗乙肝的办法。


药事健康


乙肝在中国其实很常见,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发上市,其实很多活动期有传染性的乙肝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中国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人数虽然很多,但是并没有大家想想的那样恐怖和可怕,你看刘德华、陈羽凡等那些名人不都是好好的嘛。


认识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一种损害肝脏的严重疾病,本病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该病毒通过体液接触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最常见最有可能的传播途径是性交或共用针头。

您还可能是通过以下途径而感染了此病:

●用带有病毒的针进行纹身、针刺治疗或身体穿孔

●与被感染者共用牙刷、剃须刀或其他个人物品

如果您患有乙型肝炎并且怀孕,则可能将病毒传给您的孩子。


如何避免被传染为乙型肝炎?

●在性交时使用乳胶避孕套

●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或任何可能沾染了血液的物品

●不与他人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采用绷带覆盖伤口和开放性溃疡

●确保您的家人和亲密朋友进行了乙型肝炎的检测和疫苗接种


陈舟医生


在没有发明抗病毒治疗药物之前,乙肝的确很可怕。一说起某某某是乙肝,马上就被联想到肝硬化、肝癌、肝腹水、肝昏迷。甚至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不敢恋爱、结婚、生孩子。因为只要反复肝功能不正常的话,经过20年左右的积累,乙肝病人就会变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但自从1997年,拉米夫定这类抗病毒药上市以来,只要定期复查,按医生要求在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时候,及时开始治疗的乙肝病人,便能够长期保持肝脏情况稳定,也不会变成肝硬化、肝癌了。所以,目前有些乐观的肝病专家就说:“现在,乙肝几乎不是个病了,乙肝病人只是比别人多吃一片药而已,其他都跟普通人是一模一样的了。”

很多乙肝病人会问医生,我有乙肝,是个这辈子都不能治愈的慢性病人,是不是就不能工作了。而且,也真真见过这种从没有任何症状就不工作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还有一些乙肝病人会问,我是乙肝,还能不能游泳、跑半马,或者举铁呢?

这时候,我也会举刘德华这个栗子了。呵呵😄😄

华仔作为一个一线明星,几乎不用替身拍了那么多打打杀杀、消耗体力的动作片。😜😜😜咱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工作、不运动,天天躺床上养“病”呢?

只要肝功正常,乙肝病人完全可以像普通人那样去做爱做的事情呢。不论是工作,还是运动,不论是跑半马,还是爬珠峰,以及上演——动—作—片,统统都没有任何禁忌啊。

而现在,如果真正因为乙肝发作导致肝功不正常的话,通过吃抗病毒药,就可以在短时间恢复正常。然后长期服用这类抗病毒药,就会长期保持肝功正常的。所以,我们才有底气说“乙肝不是病”这样🐮的话了。


肝病医生闫杰


一提到某人患有乙肝,身边的朋友、同事多数会远离他,生怕会传染给自己,甚至会让人联想到肝硬化、肝癌。那么乙肝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什么是乙肝?乙肝简单来说就是由乙型肝炎病毒侵袭肝脏从而导致的一种传染性的疾病。临床多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肝区不适、全身乏力等症,更甚者会出现少尿、腹水、黄疸等症状。若不及时接受治疗或慢性肝炎日久,可能会使患者逐步出现“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乙肝是怎样传播的呢?乙肝主要有四种传播方式,包括血液、母婴、医源性及性接触传播。因此,与乙肝患者共同工作及握手、拥抱等接触,同住一个宿舍、共同进餐等无体液、血液暴露的接触是安全的,并不会传染给自己的。

乙肝对肝脏的不可逆的损害不容小觑。如发现自己得了乙肝,建议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咨询专科医生,接受合理治疗,使用正规抗病毒药物。乙肝抗病毒治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漫长的过程,患者应有足够的耐心及信心。同时建议乙肝患者尽量每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肝功能及上腹部彩超,如有变化,应及时进行进一步治疗。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药物,接种疫苗后机体可以产生保护性抗体以对抗乙肝病毒。大家可以去医院检测乙肝五项确定是否有乙肝抗体,如果有乙肝抗体,机体遇到乙肝病毒的时候,就会立即向其“开火”,将其清除,避免感染。


杏花岛


乙肝是由于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脏自身免疫而导致肝脏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它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通过消化系统及血液传播,比如使用乙肝患者使用过得且没有被充分消毒的碗筷、盘子等炊具就容易被感染乙肝病毒而患肝炎,同时如果使用了被乙肝患者血液感染的注射器等其他东西,或者输了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也容易被感染乙肝病毒而患上乙肝!

但是患了乙肝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及时去正规医院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按时按量服用医生开的抗病毒药物,及时做相关的检查,就一定能遏制乙肝病毒的进展,就可以是乙肝大三阳转化为小三阳,使乙肝小三阳转阴。当乙肝小三阳转阴以后乙肝病毒就不会对我们身体造成危害了。但是乙肝患者必须得综生服用抗病毒药物,以防止乙肝病毒死恢复燃。

关注“医学慕课”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医学慕课


明星也患有乙肝,同时拥有成功的事业和性福的家庭,恰恰说明乙肝可怕也不可怕。化用毛爷爷的一句话,我们要从战略上藐视乙肝,从战术上重视乙肝。

明确传播途径

1 接种乙肝疫苗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保护自己免患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疫苗具有杰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记录。自1982年以来,全世界已使用超过10亿剂疫苗。该疫苗在预防形成慢性感染方面的有效性高达95%,保护至少持续20年,世卫组织迄今未建议接种加强剂。

2 阻断传播,特别是母婴传播

避免母婴传播、不安全的注射和输血、未加保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母婴传播,通过孕产期疾病筛查,即使干预,是可以进行阻断的。

3 反对歧视

同时我们也要明确共用餐具,母乳喂养,蚊虫叮咬拥抱,接吻,握手,咳嗽,喷嚏,或在公共游泳池玩耍或类似行为

不会传播乙肝。总之日常生活接触和消化道传播一般是不传播乙肝病毒的

4 防止乙肝转慢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6个月后依然反复感染,会发展成慢性肝炎,造成肝组织损失,部分会发展成肝硬化和/或肝癌。成为慢性疾患的可能性取决于一个人被感染时的年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6岁以下儿童转为慢性感染的可能性最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健康成年人中,低于5%的人转为慢性感染。

5 定期复查,密切关注关键指标

慢性乙肝转肝硬化的危险因素有:

年龄大、男性,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时年龄>40岁,ALT持续升高,HBV DNA>2000IU/ml,HBeAg持续阳性,C基因型,合并丙肝、丁肝或HIV感染,饮酒,肥胖——都是成年人慢性乙肝转肝硬化的高危因素

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抗病毒治疗和保肝治疗方案,一定要坚持治疗,每半年进行复查。

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戒酒、注意饮食健康、积极锻炼、劳逸结合。




浙江新闻与大家分享一则关于乙肝危害的新闻:

河南小学生小赵今年13岁,本来正是备战中考的时候,可今年1月,他像平常一样正常吃饭,饭后突然吐血了。这可把当时一同坐在桌旁的父母吓坏了,赶紧将儿子送到当地医院救治。

“到了医院后,他还是吐血,而且一直和我说,头晕没力气。”小赵的妈妈说,医院当时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儿子全血细胞减少,随即就被转入了重症监护室。但小孩好好的,怎么会突然消化道大出血呢?小赵爸妈百思不得其解,为了进一步查明病因,带着儿子辗转到武汉求医。

“当时住进医院后,做了全面检查,医生说考虑是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出血,建议我们做肝移植治疗。”小赵妈妈恍然大悟,后悔不已。

原来,小赵的妈妈就患有慢性乙肝,13年前生下小赵时,通过母婴传播给了孩子。然而,因为母亲的乙肝疾病仍处于代偿期,平时没有症状,于是疏忽治疗,不想让孩子遭受如此大的病痛。

乙肝传播途径

“做父母的心里难过懊悔,这次无论如何要把孩子的病治了,绝不再留遗憾。”于是,一家人又从武汉慕名来到了杭州,找到树兰医院,希望郑树森院士为孩子做肝移植。

这么小的年纪就做肝移植吗?郑树森院士与肝胆胰外科团队进行详细会诊评估后,考虑小赵年纪尚轻,肝功能尚可,暂时没有肝移植手术指征,建议转入消化内科治疗。

“这位小患者转来后,我们进行会诊讨论,他因为肝硬化导致凝血功能很差,全血细胞也减少,各项检查都显示有严重的门脉高压,伴脾肾分流,反复出血的可能性极大。”消化内科钟燕敏副主任医师建议,为了不影响孩子之后的生活和学习,建议内镜治疗,虽然治疗风险比较大,但是眼下最合适的治疗方式了。

上个月初,钟燕敏副主任医师为小赵进行无痛内镜下食道曲张静脉套扎,“他非常幸运,食道静脉曲张与胃底静脉曲张是‘一脉相连’的,当食道静脉曲张进过套扎治疗后,胃底静脉曲张也消失了。”

手术治疗后,小赵的情况很快得到了改善,正常进食后也没有再出血。最近小赵来到树兰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复查,胃镜检查发现原来重度曲张的静脉已经消失,他又可以像以前一样回到学校正常学习生活了。

医生提醒,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通过孕产期疾病筛查,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及时、综合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发生。


浙江新闻


对于乙肝患者来说,他们也很关心身边到底有多少人和自己一样也是乙肝战友。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乙型肝炎在全球以及在中国的流行情况。

乙肝病毒感染在全世界都有流行,但西方国家较少,亚洲和非洲国家流行较严重。全球有20亿人口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2.4亿人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当中,约有1/3会发展为慢性肝炎,这些慢性乙肝患者如果不进行治疗,5年内有12%-25%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的患者如果再不治疗,5年内有20%-23%可能发展为肝衰竭,需要肝移植;有6%-15%发生肝细胞癌变。因此,全球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我国的乙型肝炎流行情况如何?

1992年以前,我国属于乙型肝炎高流行地区,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约为9.75%,大约有1.2亿人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几乎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是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因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而死亡的人约有27万人。

2006年以后,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下降至7.18%。近年来,我国29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继续下降。2014年全国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HBV感染率持续显著降低,1-4岁、5-14岁、15-29岁人群的感染率已分别降低至0.32%、0.94%和4.38%,但我国仍属于乙型肝炎中等偏高的流行国家,估计有9300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2000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仍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大问题。

乙型肝炎是怎么传播的呢?

乙型肝炎属于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主要是通过输血或者血制品、不安全注射、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果不接受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60%在2年内可感染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的母亲所生的孩子95%在1年内表面抗原阳性,随着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母婴传播已经明显的减少。

乙肝的性传播试实际也是通过血液传播。因为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生殖道分泌物里有乙肝病毒,在性生活的过程中,乙肝病毒可能通过生殖道或生殖器黏膜的破损伤口进入体内,导致感染。但是乙肝病毒的性传播机会与是否注射过乙肝疫苗、性伙伴多少、机体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

在没有接种疫苗的情况下,夫妻一方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使另一方成为慢性感染者的概率仅为6%,90%以上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配偶在性接触后会自动产生对乙肝病毒的抗体。这是因为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和婴幼儿不同,成年人的免疫系统已经发育成熟,大多数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可以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将病毒清除。只有少数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通过性接触感染,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如果对方注射了乙肝疫苗,乙肝病毒的性传播途径可大大减少。因此,乙肝病毒感染者在对方接种乙肝疫苗后可以结婚。

那么我国有这么多的乙肝人群,我们如何与乙肝病毒感染者相处呢?

根据《指南》,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比如同一办公室工作、握手、拥抱、同住一个宿舍、同一个餐厅用餐和共有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流行病学和试验研究也没有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传播。而且现在乙肝疫苗已经广泛接种,只要有了乙肝表面抗体,不需要担心被传染!


肝健康网


那么,乙肝到底有多可怕?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病内科陈丽芳主任指出,我们生活在自然界里,周围充满了各种病原微生物,乙肝病毒只不过是其中一种,对于成人来说乙肝病毒并不比其他病原微生物更可怕。乙肝病毒感染人体,仅约1/3的成人表现出急性感染的临床症状,称为急性乙型肝炎。约65%的成人不表现临床症状,也称为 呈亚临床感染。且95%的成人感染者能够自然彻底清除乙肝病毒,不会转为慢性,仅有约5%(男性7%,女性2%)的患者可能转为慢性。所以,其实乙肝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

先带您了解一下什么是乙肝五项(乙肝两对半)

大三阳:1、3、5三项阳性

小三阳:1、4、5三项阳性

乙肝是怎样传播的呢?陈丽芳主任指出,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血液传播:吸毒者之间公用针具,临床上输注带病毒血液制品或移植了带病毒的器官等更容易感染了。

性传播:感染者精液以及阴道分泌液中含有不少病毒,和乙肝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是导致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母婴传播:病毒传播可以发生在怀孕时、生产过程及产后。

和乙肝患者一起生活很危险吗?陈丽芳主任指醒,一般日常接触不会传染乙肝。

不能密切接触的物品及被血液或其他带病毒体液污染的生活用品及类似行为。

母亲有乙肝会传染给孩子吗?陈丽芳主任指出,现在,只要母亲在怀孕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或新生儿出生后接受正规的预防,乙肝病毒基本不会从母亲传染给孩子。

慢性乙型肝炎不能完全治愈,最重要的是:治疗要早!坚持用药!陈丽芳主任指出,近十年来随着对乙肝病毒的深入认识、长效干扰素及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问世,乙肝的治疗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长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够明显延缓病情进展、防止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肝硬化,这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的证实,更可喜的是还有数种新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正在研发过程中,新药将会比目前上市的药物有更好的疗效、更少的不良反应,所以乙肝的治疗前景是非常光明的,所有的乙肝患者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