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郑州“12.5”特大银行抢劫案始末

新闻发布会现场

郑州警方历时16年破获1999年“12.5”特大抢劫案——

16年,逃亡路上华丽转身

16年,追凶路上前赴后继

十月的中原大地,秋意正浓。

2015年10月21日。凌晨5时,夜色未退,启明星挂在天边。大街上除了清洁工人的身影一片冷清,不时有发黄的叶子随风落下,显得有些萧瑟。不过,往往在这秋风落叶中蕴含着新的生机。

此时,在郑州市公安局犯罪侦查局大院内,已经是灯火通明、人影攒动了。

近20辆挂着地方牌照的车子已经启动,一群身着便衣的侦查员正在做着出发前的最后准备。枪支弹药、手铐、执法记录仪……携带的装备又检查了一遍。准备工作虽然有条不紊,可现场的侦查员们没有几个知道执行此次任务的地点在哪,面对的嫌疑人是谁、长相又如何。但凭着多年的侦查经验,他们心里明白这起案件绝对非同一般。

“出发!”5时40分,此次行动指挥部下达了出发命令,80余名侦查员分三个抓捕组迅速登车出发。负责一号嫌疑人抓捕任务的第一抓捕组负责人申保成从指挥部拿着一个档案袋匆匆上车。他心里明白,袋子里装的是嫌疑人的相关资料和案件情况,虽然从事刑侦工作二十多年,但此刻他的手还有些颤抖,慢慢打开了档案袋……

侦查员们的车辆分散地行驶在通往豫南的高速公路上,此时天色已亮,东方露出了一丝曙光。

一段尘封16年的疑团即将被解开!

一起追凶16年的抢劫大案即将大白于天下!

一块压在几代郑州刑警心中的石头也即将被清除!

案发——

1999年12月,随着新千年脚步的临近,郑州的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各行各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面貌。

12月5日傍晚19时左右,郑州市航海东路中药城批发市场内,结束了一天繁忙交易后渐渐安静下来。在郑州市合作银行管城支行中药城批发市场分理处的大厅内,仍旧一片忙碌。保安小全在门口巡视,4名银行工作人员正在柜台内熟练地清点一天的营业款,马上就能下班啦。

19时20分,银行工作人员的清点整理工作进入尾声,一天的工作即将结束,大家心里有些许的轻松。

这时,银行分理处大厅内突然进来3名30多岁的男子。

“你们是干啥的?”保安小全立刻迎上去问询。

3名男子没有理会小全,径直向柜台旁走去。此时,又有2名男子进入大厅,还没等保安开口,他们便各掏出一把手枪朝着小全的头部开枪。

“砰!砰!砰!……”大厅内的人还没反应过来,保安员小全已经倒在血泊中。

此刻,先进来的几名男子拿出锤子朝向柜台上面的玻璃一顿猛砸。

正在营业室内忙碌的工作人员小白听到枪声后,急忙朝大厅看了一眼,随即按响了报警铃。

这时,几名营业员全部惊恐地趴在地上,其中的两名可疑男子已经把柜台上方玻璃砸开了两个洞。两人通过洞口钻入营业室内,开始实施抢劫。

“小的不要了!”一名嫌疑男子在抢劫过程中说。听到这句话后,趴在地上的小白抬头看了一眼,不料却引起嫌疑人的警觉,二话没说举枪朝着小白开了两枪:“不要乱动!”

就这样,不到五分钟时间,进入现场的5名嫌疑人抢走了三个(两大一小)装有钱款的款包。

银行208万巨款被抢!

一时间,郑州市内警笛四起,一场全城搜捕行动展开。郑州警方全警出动,各警种精干力量都朝着案发现场赶来,1999“12.5”专案组随即成立。

案件发生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公安部部长贾春旺等领导先后对案件作出批示,要求全力破案,公安部也派出刑侦专家赶赴郑州,指导案件侦破。

从此,郑州公安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侦查工作,攻克这场震惊全国的特大抢劫银行案成为了郑州公安人心中最大的期盼!

可是,侦查方向在哪里?

侦查——

“12.5”专案组成立后,郑州警方动员所有的力量,全警出动,全力以赴,刑侦、网监、治安、特警、交警等警种的精兵强将全部集结,合力侦查。此外,公安部也派出多路专家到郑指导案件,全国著名刑侦专家乌国庆、法医专家陈世贤、枪弹专家崔道植等都参与到专案侦查工作中来,紧紧围绕现场勘查和物证情况,对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枪支、脸谱等做出了刻画和描绘。

“案件发生后,郑州公安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当时穷尽一切的侦查措施和手段,誓言案件不破决不收兵!”郑州市公安局分管刑侦的副局长李奎业介绍说,当年参与侦破的许多老侦查员如今已经退休,但这起案件一直是压在他们心头的一块石头。

“案发后,通过对中心现场留下的一段模糊视频和相关物证的摸排侦查,我们初步确定了以物(物证)找人、以人(刻画出的可疑人)找人的思路,抽调大批警力查找案发现场调取的嫌疑人使用的锤子、枪支、鞋印等物证的来源,并对现场周边进行地毯式排查,寻找目击证人,以刻画嫌疑人的体貌特征及逃跑路线。”参与案件侦破的郑州市公安局犯罪侦查局局长马会强介绍说。

采访中,当年负责寻找物证锤子来源的郑州市公安局老侦查员巴西振对侦破工作记忆犹新。“其中一把锤子是山东临沂制造的,当年进入郑州市场有80把,已售出24把,为查明去向,上百名侦查员逐一调查锤子的去向,这无异于大海捞针,难度极大!”巴西振说,可是侦查员们没有放弃,都是连续作战不分昼夜,最终通过半年努力硬是查明了16把锤子的去向,仍有8把去向不明。

“难度太大了,郑州的市场面向全省,后几年又陆续找到几把,可仍有一些没有找到,找到的后来也一一排除了嫌疑!”

围绕现场留下的半枚带花纹鞋印,专案组组织大批警力对全市鞋店和批发市场进行摸排,最终找到了几个与之接近的品牌鞋子。随即,专案组派出警力远赴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辗转上万公里寻找那只“鞋子”,最终也仍旧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这些只是专案组众多工作中的部分而已,可想而知整个专案组的工作强度有多大。据郑州警方介绍,为确保案件顺利开展,提高案件排查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专案组有针对性地举办了多期培训班,以培训研讨的形式对“12.5”专案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参与案件侦办的近千名民警接受了培训。

据专案组负责人介绍,“经过全体参战民警的不懈努力,专案组初步划定几名嫌疑人为豫南口音,年龄在30岁左右,但鉴于当时侦破工作的技术条件制约,案件虽几经周折,也陆续摸出了些线索,却长时间没有重大突破。”

虽然案件没有重大突破,但郑州警方始终没有放弃,老侦查员退了,年青一代的侦查员继续顶上。

在侦查“12.5”案中,警方相继开展了的缉枪治爆、重点摸排等系列行动,顺带破获多起案件。其中,打掉涉枪团伙5个,涉抢团伙10个,其他犯罪团伙6个,抓获违法嫌疑人百余名,有力打击震慑了违法犯罪活动。

案件侦查中,也换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侦查员。

2003年1月5日,“12.5”专案组成员、原管城公安分局局长常世忠在查证线索时累倒在岗位上,终因心源性猝死,抢救无效牺牲。但“12.5”案件却让他死不瞑目,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12.5)案件破不掉,人民群众不满意,警察抬不起头,说啥也得把这个案子拿掉,好好出一口气,来捍卫警察荣誉!”

2003年3月,常世忠被公安部追授为二级英雄模范。

随后的十余年中,郑州公安几代人前赴后继,始终没有放弃对“12.5”案件的追踪侦破,不仅是为了给群众一个交代,也是为给所有为这个案件付出心血甚至生命的侦查员们一个交代,更是为捍卫郑州刑警、郑州公安荣誉的一场战斗!

转机——

时光如梭。

郑州在日新月异中发生着深刻地变化,在新兴航空港经济的带动下,郑州已由昔日的商贸城、交通枢纽升级成为中原崛起的龙头城市,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核心。十多年来,郑州公安夜以继日地为郑州的发展保驾护航,为郑州的腾飞打造了一片平安和谐的蓝天。

但“12.5”案还压在郑州公安的心间,不曾遗忘。多年来,伴随着郑州的经济腾飞,郑州公安刑事侦查技术也进行着跨越式进步,郑州警方每一年都会把积案要案进行梳理,对相关证据和数据进行再次的分析比对,以求取得突破。

2015年,郑州市公安局新一届党委成立,继续高度重视、持续加大基层基础建设和重大积案侦破工作。省公安厅副厅长、郑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沈庆怀多次强调,要将各警种、各部门、各单位的科技手段、基础信息、警务保障等资源,最大限度地向侦查办案工作集中,切实提升侦查办案的整体合力,并且要求全市公安刑侦队伍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忠诚履职、敢打能胜,通过对沉压积案的侦破工作和基础信息的采集比对,对郑州历年来发生的重特大积案进行强力侦破。

今年伊始,郑州市公安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历年来重特大积案进行认真梳理,逐一研究,不留死角,不漏线索。

“12.5”案自然摆在了第一位。

“我们今年对积案采取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刑侦民警三级分包,采取专班上案、赴外追逃、信息采集、技术侦查、生物比对等措施,多策并举,多管齐下,集中开展重特大积案攻坚大会战,”马会强介绍说,随着现代化刑侦技术的不断完善,一些线索和数据就会浮出水面。“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管过去多少年,邪恶终究都不会逃脱正义的打击和制裁!”

分工明确后,犯罪侦查局刑科所的技术民警紧盯破案目标,围绕基础信息采集比对工作,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挑灯夜战,持续对积案现场勘查痕迹和物证进行综合检验、分析,力争从中发现蛛丝马迹。

“从发黄的袋子上都能看出这起案件跨越的时间,每当取出当年从案发现场提取回来的物证时,都觉得十分熟悉,可又觉得抬不起头。”巴西振说,当年“12.5”专案各种取证调查材料卷宗可以足足堆满一个屋子,每一摞都一人多高,凝聚了太多侦查员的辛勤和汗水。

借助现代化的刑事技术,经过几个月成百上千次反复检验和不懈努力,刑侦技术人员终于在“12.5”案件现场相关的物证上找到了突破口。“我们从现场的物证和痕迹中提取到了一些人体特征检材,并最终在这些检材数据中锁定了嫌疑人体内的相关个体数据。”刑事技术部门负责人介绍说,之后的工作就是比对和检测数据相符的群体。“这同样是一个困难的工作,茫茫人海中寻找这样的群体是不容易的。”

春节前后,专案民警就开始以郑州为中心向周边地市扩大范围寻找符合数据的嫌疑人。据介绍,侦查员们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初步锁定在驻马店市的两个地方有和监测数据相符的群体。

确定了大致方向,相对来说排查工作会更有针对性。随后,专案组根据线索,派出多个查证组前往驻马店市,在当地警方配合下对相关乡镇村开展综合排查。“在排查过程中,我们除了比对相关的数据外,还走访群众了解周围人群案发前后身份及家庭状况的变化情况。”犯罪侦查局副局长赵德孝介绍,这个排查过程异常艰辛,侦查员们几乎天天围着村子转,他们穿着打扮和村民一样,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一个一个地走访,既不能暴露身份,又得把每一个相关人、每一层关系都问清楚,几个月下来平均每个侦查员调查走访人员不少于两千名。

“排查几个月回来,人也黑了,衣服都是破旧的,孩子都认不出我了,”参与侦查的民警刘涛说。

今年10月18日,经过10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专案组结合生物科学的检材数据和情报研判、合成作战、传统侦查等手段,最终锁定主犯石某等3名嫌疑人。

“不是兴奋,是振奋!是震撼!确定嫌疑人时,我们所有的民警都沸腾了,那种激动根本不能用语言表达!16年!16年了!压在郑州公安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要揭开了!”郑州警方犯罪侦查局副局长王伟东说,激动归激动,毕竟人还没抓到,稍稍平复一下心情,他们马上投入到更加严峻的抓捕工作中去。

16年,有些漫长。

还好终于迎来重大转机。当年凶残地实施“12.5”抢劫案的几名嫌疑人到底是谁?他们如今是什么样的身份?他们又是如何逃亡的?……

谜底即将揭晓。

抓捕——

综合前期侦查情况,郑州警方迅速成立1999“12.5”专案抓捕工作指挥部,沈庆怀亲任指挥长,李奎业副局长任副指挥长,指挥部抽调刑侦、技术、网监、经侦、商城路分局等多部门80余人,分成抓捕组、法制审核组、资产清算组等准备收网。

“主犯的身份已经确定,考虑到他目前的身份和社会影响,所有参战民警一定要严格保密,决不能打草惊蛇!”为防止意外,指挥部直到下达抓捕命令前夕,才把相关情况通报给每个行动小组的负责人。

这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10月21日凌晨8时许,参与抓捕的侦查员们陆续达到驻马店市,与前期秘密侦查的民警汇合。负责抓捕一号嫌疑人(主犯)的抓捕组由郑州警方犯罪侦查局暴力犯罪侦查支队负责人申保成带领,参战成员既包括商城路公安分局案件侦办大队大队长刘成晓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刑探,也包括一些工作不久的新精英。

到达集合地点后,来不及吃早饭,申保成就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先传达指挥部的抓捕要求,然后才将嫌疑人的照片等材料发到每一位参战民警手中。

这时候大家才明白要抓捕的人是谁。

一号线嫌疑人,也就是1999年“12.5”抢银行案的策划者、主犯——石某群,男,驻马店市人,今年53岁,当前身份是驻马店当地身价不菲的地产开发商,名下拥有房地产开发公司、商贸公司、休闲农庄等多处产业,资产过亿,在当地商界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样的身份转换让大家有些吃惊,从一名劫匪华丽转身为企业家,这惊天的秘密不知蒙骗了多少人。

人员锁定、目标明确。万事俱备,所有参战民警就等指挥部的一声令下。

8时30分,正是上班的高峰期,路上车辆和行人密集。就在这密集的人流中,身着便衣的一号抓捕组侦查员们到达了目的地——驻马店市置地大道和乐山大道交叉口。

为了不引人注意,抓捕组把驾驶车辆分散地停在路口各个方向,只留一辆车停在嫌疑人所在的楼下,便于追击时使用。

交叉口西北角是一栋写字楼,楼前空地上是一个小型停车场,主犯石某群的办公室就在这栋高层写字楼上。

8时35分,楼下的商铺大部分还未开门,停车场上人也不多,甚至有点冷清,只有一名环卫工人在清扫着路面。

9时许,进出写字楼的人渐渐多了。

根据抓捕组分工,刘成晓带领几名年轻民警进入楼内先期摸清地形和嫌疑人所处楼层状况;其他十余名侦查员分组散开在写字楼的四周,留意各个出口,密切注意嫌疑人的动向。

“这种重大案件的嫌疑人,再加上他目前的身份,应该有很强的反侦察能力,紧急时刻他可能会不顾一切疯狂逃命!”作为老刑警刘成晓深知潜入虎穴的危险,可强烈的使命感还是让她义无反顾地带头冲上去。

简单整理一下自己的衣物,摸了摸身上的枪支,刘成晓带领两组侦查员随着上班的人群进入写字楼内。

根据前期侦查得知,石某群的公司在26楼。刘成晓和同事们化装成来办事的人进了电梯,…24、25…越临近目的地,大家的心里越兴奋。可经验告诉她们,越是这个时候越要镇静,不能露出一丝破绽惊动目标。

平复了一下心情,刘成晓和同事们下了电梯,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去。查看四周没有其他出口后,刘成晓佯装打电话慢慢经过一个悬挂着董事长牌子的办公室门口。

门,半掩着,室内有人走动。

时间太短,容不得她多看。于是,她再次返回,那一瞬间发现最里面的办公桌前坐着一名男子,好像在等人。

虽然只是一眼,但对于一个老侦查员已经足够。“是他!就是他!”这位让郑州公安等待16年的主犯终于登场了。

为了不引起目标的注意,刘成晓从步梯换到其他楼层,迅速将情况反馈给楼下的申保成。

嫌疑目标近在眼前,但指挥部还没有下达抓捕命令,所有人继续守候。

与此同时,二号抓捕组和三号抓捕组同样在紧紧跟随着抓捕目标。

“考虑到他们在当地的影响,指挥部决定等时机成熟时三组同时抓捕!以防提前动手后而惊动其他嫌疑目标!”现场指挥员说。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

一号嫌疑人石某群在他的办公室内也似乎有些焦躁,一会站起来,一会坐下。

漫长的三个小时过去了。

10时50分许,第三抓捕组跟随嫌疑目标驾车来到了位于乐山大道与置地大道交叉口东南角的一家售楼部。“他从老家到市区,一路车速很快,我们不能跟的太近,又不能跟丢,就紧紧咬着,”三号抓捕组负责人、郑州警方犯罪侦查局有组织犯罪侦查支队负责人赵海军说。

11时30分左右,在售楼部停留了半个小时的三号嫌疑人终于出来,径直走向停车场内。

向指挥部汇报并得到可以抓捕的指令后,赵海军决定在停车场内对三号目标实施收网。11是40分,刚刚拉开车门的三号嫌疑人被等候多时的侦查员控制在车内。

“警察!不许动!”

三号疑犯企图挣扎,但被几名民警死死摁住。

“上铐!”

根据指挥部指令,三号疑犯李某当即被押解回郑。

第一名嫌疑人落网后,主犯石某群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然后就匆忙夹杂在下班人群中乘电梯下到地下室,然后乘坐一辆黑色奔驰轿车离开。

因为没有合适的抓捕机会,申保成立即指令所有侦查员驾车跟踪。 “他(石某群)沿着乐山大道向北行驶没多远就进了一个小区,”申保成介绍,根据前期摸排情况,该小区为石某群开发,其本人也在小区内居住,为便于抓捕,指挥部决定在小区门口守候,在小区外实施抓捕。

12时40分许,黑色奔驰车从小区驶出。

“跟上!”侦查员们紧紧跟随。

奔驰车继续沿着乐山大道向北行驶。“他有可能听到风声,不排除他企图逃窜!只要有机会立即抓捕!决不能让他逃掉!”

1时许,奔驰车突然转向乐山大道北端的一处在建工地院内。

几辆抓捕车几乎同一时间停在工地门口。

“快!”奔驰车内的人正准备下车时,侦查员已经控制了他的车门。

“不许动!警察!”驾车男子束手就擒。经民警核对,该男子正是一号目标石某群!此时的石某群有些平静,没有过多反抗,民警迅速将其戴上头套带离现场。

石某群刚刚被带走,一辆黑色现代越野车就急速驶进工地院内,后面有抓捕车辆紧紧跟随。原来,余某接到石某群电话要他来工地商量事情。

还没等他车辆熄火,民警已拉开车门将越野车内男子控制!此人正是二号目标余某!

1时15分,计划中的3名嫌疑人全部落网!

“收队!”

带着嫌疑人的车辆一路向北朝郑州方向驶去。

供述——

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在被侦查员控制时,3名嫌疑人的心里非常明白:该来的早晚都会来。

三号嫌疑人李某,46岁,驻马店人,与主犯石某同村。“在押回郑州的路上,我们对他进行了突审,到漯河的时候他已经交代了!”抓捕民警刘涛介绍,嫌疑人逃亡16年,背负着极大的心理压力,“他说在被抓那一刻,心里反而到平静下来了。”

据李某供述,当年他们在石某群的一手策划下实施了抢劫银行案件,共有5人参与作案,除石某群和余某外,还有陈某和石某群的亲弟弟石某春。

指挥部根据李某的供述第一时间作出指令:立即派出两组力量分头抓捕陈某和石某春。

第四名嫌疑人陈某,驻马店汝南人。据专案组调查,他当前正在老家。事不宜迟,抓捕组立即驱车赶往陈某的老家汝南县韩庄乡。10月21日下午17时5分,正在老家打麻将的陈某束手就擒。

最后一名嫌疑人石某群的弟弟石某春于10月24在驻马店市其女友家被警方抓获。

至此,震惊全国“12.5”特大抢劫案的5名嫌疑人全部落网!这块压在郑州公安心头16年的石头被彻底清除!

10月22日下午。郑州市公安局郑东新区分局的审讯室内,记着见到4名嫌疑人。此时,他们十分平静,分别对自己的罪行进行了忏悔,也还原了1999年那疯狂的一幕。

主犯石某群是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他带领老家的一群人来郑州打工,主要在建筑工地上承揽一些零碎活。没有几年,石某群就变成一个小有名气的包工头,手下也有百十号工人。

可很快他就不满于现状。看到大老板们的阔绰,再加工程款不好要,他心里开始秘密计划着一件事情。

据李某供述,当时他和余某等人都是刷墙工,在1999年11月份时,被石某群叫在一起商量“大事”。“他当时给我们说有一个生意需要大家一起干,干好了大家都能挣一笔钱!”李某说,大家都没啥钱,也都知道石某群精明能干,就同意跟着他干。

其实,在石某群召集同伙之前,他已经秘密准备了三个月:从许昌购买5把改装手枪,在被抢银行周边踩点,设计周密的逃跑路线等等。据石某群供述,作案前他已经掌握银行分理处的作息时间,就连作案时间他都是精心准备的,“那个时间点他们基本上已经把钱全部装好了!”

1999年12月5日,傍晚19时20分,石某群带着李某等4人来到位于航海路的郑州市合作银行管城支行中药城批发市场分理处。具体的分工是:余某和石某某每人一把枪控制保安,石某群带着李某、陈某拿锤子砸柜台玻璃成功后实施抢劫。

作案后,石某群等人抬着款袋沿提前设计好的路线逃跑,其间,几名疑犯把小款袋内的钱规整到大袋子里,并在中药城内一垃圾站旁的墙洞中钻出,最后骑着事前准备好的自行车逃回租住的房屋内。

据嫌疑人供述,他们作案后稍作停留就返回驻马店老家,然后由石某群带领去云南躲避风声。半个月后,再次返回驻马店开始分赃。李某等人分到十五万、二十万不等,其余部分都归石某群,这也成了他华丽转身的第一桶金。

一夜暴富的他们都不敢把真实情况告诉家人,声称在云南赚了点钱。据主犯石某群供述,他并没有急于花掉抢来的钱,而是在观察机会。2000年以后,他尝试在驻马店购买土地开发房地产,但并不是很成功。随后几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升温,石某群迎来了他畸形人生的辉煌时刻,财富剧增,相继开发了多处楼盘。

在十余年的时间里,一个抢劫案主犯就这样华丽转身成为一名成功地商人。光鲜的背后,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切都源自于那双罪恶的黑手。

16年来,他们在噩梦中生活,不管经历如何的光彩,都抹不去心里的阴暗;无论时间过去多久,还能常常被吓出一身冷汗。

对于自己的过去,石某群面带悔意,但为时已晚。对于自己的财富,他又说:“多少钱能买来心安理得?十几年来没能睡一个好觉,心里没踏实过,从被抓到现在,心里很踏实……

99年郑州“12.5”特大银行抢劫案始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